獅面狨

獅面狨

獅面狨(學名:Leontopithecus rosalia)也叫金狨,是捲尾猴科的一種新世界猴。原產於巴西的大西洋沿岸地區。目前為瀕危動物。

基本信息

獅面狨獅面狨
獅面狨體態小巧玲瓏,全身都披散著金色的絲絨狀軟長毛,閃閃發光,引人注目,頭部獅狀冠毛拂向後背,嘴巴向前突出,耳朵藏於毛下,儀表堂堂,威武非凡,活像一頭小獅子,十分美麗動人。僅分布於南美洲的巴西境內,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被列入附錄I。

形態特徵

它的體長為25—40厘米,尾長20—33厘米,體重600—700克,是狨類中體形最大的。手足比其他各種狨類動物的都長,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指之間,還有皮膜相聯,形成蹼狀,除了大拇指以外,其他各指(趾)均具有尖尖的利爪。牙齒共有32枚,下顎上長有長長的“獠牙”,門齒與犬齒的長度幾乎相等。

分布

獅面狨獅面狨
獅面狨僅分布於南美洲的巴西境內,共分化為3個亞種,分別稱為獅頭獅面狨、金頭獅面狨和金臀獅面狨。
它們在毛色上有所不同:
獅頭獅面狨的全身均為金黃色,主要分布於里約熱內盧地區;
金頭獅面狨的頭部為金黃色,體毛為黑色並帶有金色,分布於巴西利亞地區;
金臀獅面狨的體毛則為黑色,僅有臀部為金黃色,分布於聖保羅地區。
由於這些形態上和地理分布方面的差異,它們原來也曾被認為是3個獨立的種。

習性

獅面狨為晝行性的樹棲動物,活潑好動,視覺、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野外生境以熱帶原始森林為主,通常活躍於離地面3—10米高的大樹中層和冠層,以濃密的藤蔓和其他寄生植物等為掩護,在交織的枝杈間棲息。

獅面狨獅面狨

它是雜食性動物,覓食各種昆蟲蜘蛛、蛾、蠅、蠐螬蠕蟲,以及各種植物的嫩芽、花朵和果實等,尤其喜歡吃無花果。有時到地面上掘取蚯蚓和小型蜥蜴類,也有時在樹上覓食鳥卵,甚至捕食剛出生的小鳥。此外,在它居住的森林內,許多樹幹或樹枝上都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洞,這是因為它很喜歡吸吮樹木的汁液,經常用其尖銳的爪子在樹幹或樹枝上挖洞,或者用有力的門齒啃咬,然後再將流出的樹木汁液津津有味地吸入口中。
它的體態靈巧,行動極為敏捷,剎那之間便可以從一棵樹上飛躍到距離很遠的另一棵樹上,或者沿著樹幹、樹枝迅速奔跑,有些高難動作不僅是其他猴類難以完成的,甚至連松鼠也望塵莫及。
獅面狨一般營小規模的家庭式群居生活,每群2—8隻,以3—4隻最為常見,其中大多是一對成體和它們的幼仔,常常聚在一起互相梳理美麗的金色長毛。每天夜晚都在樹洞中睡覺,因為洞口很狹小,所以一般的食肉獸無法進入,可以有效地躲避敵害。樹洞內還鋪墊有從自己身上扯下的金色軟毛,既美觀又舒適,因此一個樹洞可供其棲息很多年。
獅面狨的繁殖期集中於9月份至翌年3月份,即從早春到晚夏的一段時間,是當地最為濕熱的季節。雌獸的懷孕期為125—134天,每胎產1一3仔,但以產2仔為最常見。幼仔多由雄獸來照看,生長到3個月後就可以獨立活動了。

種群狀況

早在16世紀,當首批歐洲殖民者在巴西大西洋海岸登入時,曾驚訝於這片廣闊無垠的熱帶雨林,竟然難以找到一塊林海中的“陸地”,而今大片的森林被人類砍伐了,只剩下各自分隔的“綠色島嶼”。

獅面狨獅面狨

一直在這片原始密林中生存的金頭獅面狨,現在僅有200隻左右殘存在巴西西南部山谷的塊狀雨林中,而其他2個亞種的數量更是少得可憐,很多原產地已經10餘年發現沒有它們的蹤跡了。可以說,這個物種正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其原因除了棲息地的喪失外,可能還要歸於它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以至於許多人都夢想著得到它,偷獵和走私的活動也一直甚為猖獗。
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後不久,獅面狨和它的同類便被陸續帶入歐洲,因為它們具有小巧玲瓏的體態和絲絨一般柔軟光亮的軟毛,以及具有滑稽可笑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超過體長的大尾巴等等,很快就轟動了整個歐洲,所受到的寵愛的程度,比起今天人們對於奇異、珍貴的長捲毛狗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法國,每當一些名門貴族的小姐、太太們在公眾場所露面時,無不懷抱一隻來自南美洲的狨類動物,以提高自己的身價。難怪當時有些作家在描述當時社會的風景人情時,寫出了:“這些小猴子實在是要比打扮得最時髦的女人還要高貴得多呢!” 的語言來對這一現象進行尖刻的諷刺。二十世紀以後,人們對各種狨科動物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據統計,在1960一1965年間,每年從巴西運往各種交易市場的金毛就達200一300隻。

所屬目介紹

靈長目,哺乳綱的一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原猴亞目顏面似狐;無頰囊和臀胼胝;前肢短於後肢,拇指與大趾發達,能與其他指(趾)相對;尾不能捲曲或缺如。猿猴亞目顏面似人;大都具頰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長於後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長、有的能捲曲,有的無尾。按區域分布或鼻孔構造,猿猴亞目又分為闊鼻猴(新大陸猴)類和狹鼻猴(舊大陸猴)類。該目包括11科約51屬18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美洲溫暖地帶。大多棲息林區。靈長類中體型最大的是大猩猩,體重可達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體重只有70克。

獅面狨獅面狨

形態特徵:靈長目的多數種類鼻子短,其嗅覺次於視覺、觸覺和聽覺,金絲猴屬和豚尾葉猴屬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長鼻猴屬的鼻子大又長。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跖行性。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捲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舊大陸猴(如狒狒)的臉部、臀部或胸部皮膚具鮮艷色彩,在繁殖期尤其顯著。臀部有粗硬皮膚組成的硬塊,稱為臀胼胝。多數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雄性的陰莖呈懸垂形,多數具陰莖骨,雌體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

繁殖: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數可多到3仔。幼體生長比較緩慢。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經,雄性能在任何時間交配(低等猴類除外)。

起源:在靈長目中最早出現的是一些發現於歐洲和北美的近猴類化石。它們具爪而不具指甲。牙齒為三楔式低冠齒,比較一般化,但門齒增大,似平放的鑿子。近猴類多發現於古新世地層。自始新世開始狐猴類出現,早期的都歸入已絕滅的兔猴科,它們的分布範圍廣,亞洲、北美、歐洲均曾發現。現在狐猴只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葛摩群島,尚未發現可靠的化石。獺猴(又譯瘦猴)現代只生存於東南亞和南亞、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熱帶地區,化石發現於東非的中新世地層。眼鏡猴類化石發現稍多。從始新世起發現於歐、亞、北美等地。近猴、狐猴眼鏡猴類常通稱為原猴類或低等靈長類。高等靈長類包括分布於南美的闊鼻猴類和分布於舊大陸的狹鼻猴類,狹鼻猴類又包括猴類、猿類和人類。

有些高等化石靈長類的系統位置較難肯定,如:巨猿、山猿和雙猴等。

保護措施

面對現實,大多數南美洲國家都已禁止或限量出口並且建立起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以便有效地保護這些珍稀物種。例如從1969年開始,巴西就停止了獅面狨的出口,並且明顯增加了對於靈長目動物的保護範圍。儘管如此,這些美麗的小型靈長類動物的前途仍然令人擔憂。
獅面狨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被列入附錄I。

相關詞條

銀狨 傑氏狨 亞馬孫狨 黑白狨 鞍背狨 斑狨 長須狨 哥倫比亞狨 白唇狨 髭狨 金蓬狨 庫氏狨

珍稀動物(二)

白頭葉猴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體長為50一70厘米,尾長60-80厘米,體重8一10千克,與黑葉猴在形態和體型大小上都差不多,頭部較小,軀體瘦削,四肢細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