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是與周期大約33年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相連的一個流星雨。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獅子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會出現,大概方位在東偏北一點,水平高度40度左右。獅子座流星雨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存在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55P/Tempel-Tuttle)的彗星。2012年獅子座流星雨於11月17日午夜前後上演,最大流量每小時15顆。2013年11月17日晚流星雨之王光臨地球,出現兩次“極大”流星雨。

基本信息

簡介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Leonids )號稱“流星雨之王”,但被排除在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外,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流量達到流星暴雨級別的爆發。

獅子座流星雨並非來自獅子座,是由一顆叫做“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所拋撒的顆粒滑過大氣層所形成的。因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與“獅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來就好像流星雨是從“獅子座”上噴射出來,因此稱為“獅子座”流星雨。

一般來說,每33年彗星殘骸最密集的區域會經過地球,獅子座流星雨就會迎來一次大爆發。

通常情況下,11月17日黎明前幾小時的獅子座流星雨“雨點”數量最多。

獅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過後,在天空中短時間內還會留下一團雲霧狀痕跡,這就是流星余跡。

 

成因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形成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1866年發現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55P/Tempel-Tuttle)。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其實早已在太陽輻射下消融瓦解,但剩下的殘骸部分不均地分布在自身軌道上。每年11月中旬接近地球時,殘骸中的灰塵、冰雪等物質與地球大氣摩擦,在它行進的軌道上散下許多小微粒,但這些小微粒分布並不均勻。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當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多。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慢慢飄散,但在彗星回歸時,地球會經過它近期釋放出的顆粒稠密區。地球上的人們便會看到大規模的流星雨。

特徵

周期性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由於坦普爾· 塔特爾彗星的周期為33.18年,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約為33年。每年的11月份都是獅子座流星雨出現的時期,而每隔33年會有一個極大期,距離2011年最近的一次極大期是在2001年前後。

兩種流量

1、第一種是被稱為“暴雨”的部分。

由新噴出的流星物質組成,它們存在不到兩、三個回歸周期。這部分的物質顆粒大到可形成火流星,而大多數都極其細微。它們出現在地球穿越彗星軌道時刻前後。“暴雨”峰值出現時刻每年有一定的差別。

1998年的“暴雨”部分高峰出現在台北時間11月18日凌晨4時30分,每小時天頂流星流量約為180,出現時刻與預測基本一致。
2、第二種是被稱作“背景”的流星雨部分。

典型特點是有明亮的流星出現。這些顆粒物質已存在了好多個回歸周期,由於引力擾動太陽輻射壓力對較小顆粒的影響比大些的顆粒要強,結果就使得大的顆粒得以保留,而小的顆粒慢慢失散,因此在與地球相遇時往往出現明亮的流星雨。由於軌道的漂移現象,“背景”部分流星物質在空間的分布相當寬闊。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很強的“背景”流星---亮流星。在台北時間11月17日晨9時30分達到最大,每小時天頂流量340顆左右。

速度

速度快是獅子座流星雨最大的特點,獅子座流星雨的流星群顆粒大都很小(>回到科學頻道 英仙座流星雨於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變得活躍起來,8月11至12日達到高峰。此時的流星速度非常快,每小時的流量可達50至100顆。 天琴座流星雨是出現在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8日的著名流星雨,最大期在4月22日,因此也稱為4月天琴座流星雨,而因輻射點在天琴座α(織女星)附近,所以也稱為天琴座α流星雨。 天龍座流星雨10月6日到10日是天龍座流星雨的活躍期,雖然其極盛期出現在9日12時30分,正好是我國的白天。 金牛座流星雨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現,一般11月8日是其極大日,Encke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該流星雨,極大日時平均每小時可觀測到五顆流星曳空而過。 獵戶座流星雨為世界七大流星雨之一。獵戶座流星雨有兩種,輻射點在參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現。 雙子座流星雨與獅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合稱為“三大流星雨”,備受全球天文愛好者、流星雨迷的推崇。它的流量非常穩定,極大值每小時可達120顆。 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

2009年出現的天文奇觀

流星雨是由於彗星或小行星在其運行軌道留下塵埃,當地球經過其軌道附近的塵埃帶的時候,塵埃群與地球的大氣層發生高速的摩擦,產生高熱而燃燒形成的。
自然科學——宇宙——天文——天文名詞      >>>回到科學頻道
御夫座阿爾法流星雨是以御夫座附近為輻射點出現的流星雨。
象限儀座流星雨是每年年初發生的、一個比較大的流星雨。象限儀座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星座,現代星座的劃分中沒有這個星座,位置大致在牧夫座和天龍座之間。
鹿林彗星此彗星在2009年2月20日過近地點,距離地球只有0.6億公里,亮度為5.9星等,肉眼勉強可見。
金星東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陽的東面,同時從地球看去,金星與太陽的張角最大。同樣是內行星,金星和水星有著太多的不同,金星大距並沒有水星大距那么常見。
日環食當月亮達到遠日點附近時,它的本影圓錐的尖頂達不到地球,這樣造成的視覺效果是月輪好像比太陽的圓小一點。故此時月亮無法遮住太陽,太陽的光環套在月輪的四周,這叫做日環食。
土星沖日是指土星、地球、太陽三者依次排成一條直線,也就是土星與太陽黃經相差180度的現象,天文學上稱為“土星沖日”。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太陽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
木星沖日是說木星、地球和太陽排成一條直線,此時,木星距離地球最近,光度最亮,觀測最宜。
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
雙子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與獅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合稱為“三大流星雨”,備受全球天文愛好者、流星雨迷的推崇。

流星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