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猴痘

猴痘是發生於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類,也可感染其他動物,偶可使人類受染,臨床表現類似天花樣,但病情較輕。這種疾病由猴痘病毒造成。它屬於一個包括天花病毒、在天花疫苗中採用的病毒和牛痘病毒的病毒組。需與與天花、水痘相鑑別。這種病毒可以通過直接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體,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和體液。但是,猴痘的傳染性遠遜於天花病毒。

基本信息

(圖)美國一兒童不幸感染美國一兒童不幸感染

疾病概述

爆發:美國中西部地區突現一種類似天花的傳染性疾病——猴痘。截至美國東部時間6月9日,美國聯邦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已經收到37份病例報告,其中4例已經被證實。

(圖)猴痘猴痘

起源:這是猴痘首次在美國現身,此前它只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出現過。
病毒:猴痘與引起天花的病毒有關,因此,天花疫苗也可以防治此病。
症狀:猴痘感染者會出現發高燒、頭痛、咳嗽、全身疼痛的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死亡。
潛伏期:12天。
死亡率:猴痘的死亡率平均為10%,其中尤以兒童感染者的死亡率最高。
傳播:猴痘可以從松鼠科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向人類傳播,人一旦被攜帶病毒的動物咬傷,病毒就會通過血液傳播給人體。初步調查顯示,此次美國猴痘的出現與寵物草原土撥鼠有關。兔子和其它嚙齒類動物也可以攜帶該病毒。

初現

2003年的母親節那天,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3歲半的孩子由家人帶領從當地寵物店買了兩隻草原土撥鼠送給媽媽作禮物。回家後,孩子便和土撥鼠玩了起來。一開始,這兩隻小鼠看起來很正常,但其中一隻逐漸露出了倦態。5月16日,與土撥鼠接觸最密切的孩子先病了。他出現了發燒的症狀,同時還伴有咳嗽,全身出了膿皰疹。醫生說是病毒感染,並收入醫院治療。隨後孩子父母也相繼病倒;再後來,威斯康星州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十幾名發病者;之後,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也出現了發病者,發病範圍不斷擴大,由最初的3個州增加至7個州,先後50多人患病。被“9.11”事件嚇壞了的美國人曾想到恐怖分子的生物武器,經過一番調查才發現是“猴痘”在作怪。

症狀體徵

皮疹多少不等,均同時發生,經過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結痂後留有瘢痕,此外,猴痘可造成局部淋巴結腫大。潛伏期為7~14 天,前驅期為2~5 天,表現為發熱、全身不適、疲乏、頭痛、肌痛、背痛,有時有咽喉疼痛等。發熱1~3 天后出現皮疹,開始為斑丘疹,以卵圓形至環狀的紅色腫塊為特徵;很快發展為皰疹,形成小膿皰,伴局部淋巴結腫大;部分皮損有出血傾向;最後結痂、脫落。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出現,然後向肢體部位擴散,口腔、生殖器等處亦可出現皮疹;但也可從身體其他部位首先開始出疹。皮疹歷時2~4 周。

傳染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過動物傳播,人被攜帶病毒的動物咬傷或密切接觸到動物身上的創傷、體液就會受到感染。從理論上講,人與人之間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可能會通過飛沫傳播這種病毒;直接接觸病人的體液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會受到感染。

(圖)猴痘土撥鼠

猴痘最早是在猴子身上發現的。1958年,在哥本哈根的綠猴中發現了一種可引起實驗室靈長類動物發熱和出痘疹的病毒,因此稱之為“猴痘病毒”。其實這種病毒還可以感染很多種鼠和兔子,而地松鼠則是猴痘病毒的重要宿主。

猴痘主要在動物中流行,偶爾也可以感染人類。1970年在西非熱帶雨林一個小村莊的居民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人畜共患疾病,引起類似天花的全身感染和皮膚損害,經檢驗證實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後來,這種疾病一直存在於中非和西非的熱帶雨林地區,一般是由動物傳染給人的,偶爾也可發生從人到人的傳播,主要感染兒童。

猴痘病毒屬正痘病毒科。在它的家族中,我們最熟悉的有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另外還有痘苗病毒、駱駝痘病毒、鼠痘病毒、浣熊痘病毒等十來個兄弟姐妹。在正痘病毒家族中只有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可引起人類感染,其中天花病毒是最厲害的。不過,人類已經通過接種天花疫苗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了天花。“痘”病毒有很多種,可別以為帶“痘”字的病毒都是一家,水痘就不是,它屬於皰疹病毒家族。

在整個西半球,暴發猴痘尚屬首次,而在美國建國200多年以來,出現猴痘也是第一次。美國人不知道這個猴痘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於是開始恐鼠。過去在某些國家,一些齧齒動物如甘比亞鼠和草原土撥鼠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或者是孩子們喜愛的寵物。但在這次美國的“猴痘恐慌”中,它卻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 “老鼠”。

美國人恐鼠不是沒有道理。當時,據美國調查發現:一家“口袋寵物”商店一次購進來自疫區的土撥鼠共200隻,在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有100 多隻土撥鼠被顧客通過各種方式購買,其中相當一部分土撥鼠是通過郵寄的方式銷售的。猴痘在鼠間的流行比在人間更難控制。這些寵物鼠作為傳染源,可把疾病傳給家中的兔、貓、猴、狗等;也可能從家中逃逸到野外,傳染給野生的鼠類或其他動物,那就更難控制了。猴痘在美國首次被發現,而天花已經消滅了多年,人類對這些“正痘病毒”的抵抗力可能很低,一旦傳播開來,也真夠美國人恐怖的了。對於猴痘,目前沒有特效療法,患者主要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病毒作戰,多數患者在4~6周后可痊癒。

疾病病因

猴痘病毒最早(1958)從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實驗室的猴子體內分離出,當時被稱為哥本哈根猴痘病毒;其後,發現非洲的其他動物,例如松鼠、大鼠、小鼠、兔類、豪豬和穿山甲等也可能是這種病毒的宿主。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猴及人類的猴痘病毒感染與天花在臨床症狀和組織病理上難區別。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有共同抗原,兩者之間有很強的血清交叉反應和交叉免疫,故猴痘流行的時候可採用接種牛痘預防。猴痘病毒呈長方形,大小為200nm×250nm,可在非洲綠猴腎細胞中培養生長,導致細胞病變。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單層培養中能產生空斑。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產生類似天花病毒引起的細小痘皰病變。兔接種猴痘病毒僅產生皮膚病變及角膜炎,而小鼠腦內接種猴痘病毒可產生腦炎。

診斷檢查

診斷:在人類中,猴痘是一種散發性偶見疾病,其體徵和症狀類似天花,病情通常較輕。而大多數醫務人員對猴痘及天花均感陌生。猴痘感染者有動物接觸史,最初表現類似“流感”的症狀,隨後皮膚出現皰疹、經歷膿皰、結痂後留有瘢痕。
實驗室檢查:通過PCR 技術,可從猴痘患者皮損標本中檢測出猴痘基因組DNA片段,為臨床快速提供實驗室診斷的依據;也可通過電鏡或培養,從皮損標本中分離出猴天花病毒。此外,螢光抗體法和放射免疫法可從感染者血清中檢出猴天花病毒抗體,但一般僅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其他輔助檢查:也可通過電鏡或培養,從皮損標本中分離出猴天花病毒。

預後預防

預後: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2~6 周內自行痊癒。某些患者病情嚴重,發生虛脫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估計為1%~10%,其致命性低於天花(天花病死率為30%)。
預防:對進口動物實施檢疫,對寵物加強衛生防疫管理;發現患病動物立即捕殺並焚燒其屍體。使用天花疫苗預防人類猴痘,大約具有85%的有效率。接觸或有可能接觸患有猴痘的人或動物都要接種天花疫苗。但由於天花疫苗接種具有的潛在風險,故不應盲目擴大接種範圍。

流行病學

1970 年,在非洲中西部第一次報導了人類感染猴痘的病例。後來發現,猴痘在當地是一種散在發生的地方病,其實並非罕見;傳染源與接觸受染的動物有關,但人間傳播極少。2003年美國中西部的幾個州暴發猴痘流行,發現猴痘疑似或確診患者近百名。此次疾病暴發的起源被認為是從非洲運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甘比亞大鼠,寵物商將甘比亞大鼠和草原土撥鼠放在一起飼養時,甘比亞大鼠將猴痘傳染給了草原土撥鼠;然後通過寵物銷售鏈在人群中傳播開來。
1.傳播途徑:人類感染猴痘,主要通過被已感染的動物咬傷,或直接接觸被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猴痘病損而受染;通常由動物傳給人,偶也可以發生人到人的猴痘傳播。一般認為,是在直接的、長時間面對面的接觸中,通過含毒的大量呼吸飛沫而傳播。另外,猴痘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傳播。不過,猴痘的傳染性遠遠小於天花,故人間傳播並不常見。
2.易感人群:未接種過牛痘的人群對猴痘普遍易感。寵物商店、寵物愛好者、動物飼養設施的工作人員等直接接觸者可能成為高危人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