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揚布納特寺

斯瓦揚布納特寺

斯瓦揚布納特寺位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谷地,又稱猴廟,因為獼猴生活在廟的西北。是尼泊爾最著名寺廟,這座廟不單純是尼瓦爾佛教徒參拜,也有印度教徒參訪。

基本信息

簡介

斯瓦揚布納特寺 斯瓦揚布納特寺

斯瓦揚布納特寺是尼泊爾佛教寺廟,亦稱斯瓦揚布佛院,又稱四眼天神廟,位於首都加德滿都郊外斯瓦揚布山頂上。此寺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是亞洲最古老的佛教聖跡之一,也是尼泊爾開展國際佛教交流的中心。據傳佛祖釋迦牟尼曾親臨此地,並收1500弟子。

登上斯瓦揚布山頂,迎面看到的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大佛塔。塔基純白色,塔身金黃色,高聳的華蓋與寶頂,它是斯瓦揚布納特寺的主體建築佛塔,被譽為尼泊爾佛教金塔建築的傑出典範。

名稱由來

根據蘇瓦揚布往世書說法,加德滿德以前是一個湖泊。有一朵蓮花在此生長,被稱蘇瓦揚布,即有蓮花“自體放光”之意 ,佛寺之名由此而來。

歷史

這座廟歷史悠久,是尼泊爾最古老宗教建築之一。這座廟年代有兩說法:第一是在李查維王朝馬納德瓦時代,另一說法是阿育王到尼泊爾時已存在,這種廟在14世代被孟加拉突厥穆斯林搗毀一次。

佛塔

斯瓦揚布納特佛塔 斯瓦揚布納特佛塔

佛塔在尼泊爾叫做“柴特亞”式的佛塔,下部宏大莊重的塔基為一巨大的白色半球實體,塔基四面都有三重檐的金門金頂佛龕,內供著五大如來金佛。

第二層是一截鍍金的方型砌石建築,四面繪著四雙巨眼,稱慧眼,象徵佛陀目視四方,警示世人,每對慧眼之下還有一個紅色問號形的鼻子,據說在佛教中它意味著“只有止惡行善,方能離苦得樂。”

第三層是層層遞減的13個銅製圓盤,疊成圓錐形,表示13層天界之意,四面飾以佛像和圖案。

第四層是象徵日、月二光的兩層圓輪。

第五層塔頂承托著一個結構繁複的巨型華蓋,用厚木做底,上覆蓋銅質板瓦,板瓦之間又用銅脊瓦接縫,四周懸繞數十掛銅質透雕華幔,每掛下又懸著一口小銅鐘,清風吹來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

佛塔的華蓋意味著“歸依三寶即能得到佛的蔭庇與保佑。”華蓋頂上又豎起高達數米的銅質鎦金寶頂,稱為塔剎,猶如王冠上鑲嵌的金頂一般閃閃發光。

珍貴文物

斯瓦揚布佛塔周圍、密布著許多大小廟宇、經塔、神像和經輪,形成一個宏偉的佛教建築藝術的結集。佛塔前巨大的天鼓上,置有一巨大的銅質金剛,是一個啞鈴狀的武器。天鼓四周刻有鼠、牛、虎等12屬肖的精緻浮雕。金剛和天鼓建於17世紀中葉,是佛院的珍貴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