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皮紙

狼皮紙

8世紀以來,為譯經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斷學習、借鑑周邊民族先進的造紙技藝,就地取材,生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 藏紙的造紙工藝一般都有去皮、劃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等環節。 造紙技術的提高與普及使藏紙行業名匠輩出,創造了許多精工細作的名紙,如產於塔布金東而享譽全藏的金東紙,適於館藏文獻使用的尼木縣毒紙等。

是一種藏紙,是由樹皮纖維及瑞香狼毒,藏語即“日加”根部纖維經石灰和土鹼處理製成,所以又叫狼皮紙。(主要原料是一種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語叫“日加”。)因草質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紙久經歲月不怕蟲蛀鼠咬、不腐爛、不變色、質地堅韌、不易撕破、耐摺疊、耐磨等特點。藏紙生產,大都因陋就簡,為手工作坊,由專業工匠指導。效率低,產量少。後因機製紙張大量輸入,藏紙又不適合現代書寫工具及印刷技術的要求,藏紙製造業日趨衰落。以往藏紙生產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達布、日喀則還有錯那、拉薩、貢布、康區、金東、尼木等地。
舊時達賴喇嘛使用的全部紙張以及向達賴喇嘛呈察、賞單等都使用從金東地區嚴的紙,攝政和噶倫使用達布地區產的紙。這兩地產的紙張質地薄、耐拉,一面為光滑面,抗折,算為上品。噶廈頒布短飭令時使用錯那產的紙。不丹國產的紙質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來印劇經卷。內地的造紙技術吐蕃時期就傳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發展。“磁青紙”藏語稱為“丁秀”,是把數張紙迭合放在漿糊中反覆滲透數次,粘合之後塗一種名叫“汀”的藍色礦物顏料,研磨數天打光而成,它是用金、銀、珍珠、玉、珊瑚等粉末調汁書寫重要書籍和彙編檔案的用紙。
藏紙唐卡
藏紙的製作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歷史,過去,藏紙主要用於製作經書卷冊、政府文札、檔案卷宗和日常書寫,用藏紙印製的經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無損。如今,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給藏紙帶來無限商機,以藏紙為原料的皮紙繪畫、雨傘、太陽帽、禮品包裝袋等工藝品熱銷西藏各個旅遊景點,讓遊客愛不釋手。
藏紙的製造
8世紀以來,為譯經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斷學習、借鑑周邊民族先進的造紙技藝,就地取材,生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
藏紙的造紙工藝一般都有去皮、劃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等環節。造紙時,先把狼毒的根刨出,裡邊的黃心不能用,用中間白的一層,撕下來刮成細條,曬乾,放水中煮一到兩個小時,撈起來,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漿狀,再擱到酥油茶桶里搗作紙漿。然後把撈紙框(木框繃紗布做成)擺在水面上,倒紙漿進去,然後慢慢晃動框架,讓漿液變得均勻平整,再輕輕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裡靠牆斜放,自然晾乾。最後把紙從紙框揭下,用石頭研光紙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紙堅韌潔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題詞繪畫,也可糊窗作帳,品質可與高麗的枸皮紙比美。
中原內地傳統上用的是一張帘子反覆入水池撈紙的“抄紙法”,而西藏則用的是把紙倒進紙框,然後連框一起擱在露天自然乾燥的“澆紙法”,並且兩種方法的原料也不一樣。用澆紙法造的紙,質地厚實,不適合柔軟的毛筆,卻適合藏族、納西族的硬筆書寫,而且能防蟲蛀。
高原乾燥缺氧,原料有一定毒性,因而藏紙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易於長期保存,其紙質較為柔韌,經久耐用,色彩也豐富多樣,具有裝飾美感。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西藏造紙技藝形成了多種類共同發展的格局。藏東地區盛產康紙,藏南盛產金東紙、塔布紙、工布紙、波堆紙、門紙(珞巴、門巴地區的紙),衛藏地區盛產尼紙、臧紙、聶紙(聶拉木紙)、猛噶紙、灰紙及阿里紙等。造紙技術的提高與普及使藏紙行業名匠輩出,創造了許多精工細作的名紙,如產於塔布金東而享譽全藏的金東紙,適於館藏文獻使用的尼木縣毒紙等。許多特殊的紙面加工紙品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刷紙幣和郵票的精品藏紙、製作技藝精湛的金汁、銀汁大藏經用紙等即是其中顯明的實例。藏族造紙業不僅在西藏地區得到全面推廣,還傳入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
高超的藏紙技藝、悠久的藏紙歷史、豐富的藏紙生產經驗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藏紙文化,因此有必要對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切實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