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舌多榔菊

狹舌多榔菊

狹舌多榔菊是一種分布在四川、雲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的菊科植物.狹舌多榔菊是菊科多榔菊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較細。莖單生,直立,高50-100厘米。全部具葉;基部葉在花期常凋落,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舌狀花淡黃色,舌片線形;管狀花花冠黃色,檐部狹鍾狀;花葯常不伸出花冠;花柱分枝鈍或截形。瘦果全部同形,近圓柱形,或稍彎,褐色。花期7-9月。產於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地。生於亞高山和高山草坡、林緣或次生灌叢中,或雲杉林下,海拔2150-3900米。狹舌多榔菊的全草可用於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 名:狹舌多榔菊 學 名:Doronicum stenoglossum Maxim. 別 名:/ 科:菊科 屬:多榔菊屬

產地分布

四川(康定、黑水、甘孜、德格、馬爾康、乾寧、洪溪、松潘、道孚、木里、稻城)、雲南(中甸、麗江、洱源)、甘肅(天祝)、青海(玉樹、囊謙、稱多、瑪沁、班瑪、渾庫、湟中、互助、大通、樂都、祁連)、西藏(類烏齊、索縣、邊壩、昌都)。生於亞高山和高山草坡、林緣或次生灌叢中,或雲杉林下,海拔2150—39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西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較細,非塊狀。莖單生,直立,高50—100厘米,不分枝,或稀上部有帚狀花序枝,上部被白色疏或較密柔毛,雜有短腺毛。全部具葉;基部葉在花期常凋落,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尖或短漸尖,基部楔狀漸狹成長3--6厘米的葉柄;下部莖葉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10厘米,寬2.5--4厘米,基部狹成狹翅的葉柄,上部莖葉無柄,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12厘米,寬1.5—3.5厘米,基部心形半抱莖,或下半部收縮呈提琴狀,全部葉膜質,邊緣有細尖齒或近全緣,兩面特別沿脈有短柔毛及短腺毛。頭狀花序小,直徑2--2.5厘米,生於莖枝頂端,通常2—10個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序梗,長1—1.5厘米,短圓錐狀,被密腺柔毛及長柔毛。總苞半球形或寬鍾狀,長達1.5厘米,總苞片2—3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寬0.5—1.5毫米,頂端長漸尖,常長於花盤,綠色,外面下部有疏或較密長柔毛及腺毛,上部近無毛或無毛。舌狀花淡黃色,短於總苞或與總苞等長,管部長2.5—3毫米,舌片線形,長7—10毫米,寬0.2--0.3毫米,具3--4脈,頂端具2—3細齒;管狀花花冠黃色,長3.5毫米,管部長1.5—2毫米,檐部狹鍾狀,裂片5,卵形,長0.5毫米;花葯常不伸出花冠,花葯長3毫米,基部鈍;花柱分枝鈍或截形。瘦果全部同形,近圓柱形,或稍彎,褐色,長2.5—3毫米,具10肋,被短微毛,全部小花均有冠毛;冠毛白色或黃白色或微紅色,約與瘦果等長,糙毛狀。花期7—9月。 

生長習性

狹舌多榔菊的生境(6張)生於亞高山和高山草坡、林緣或次生灌叢中,或雲杉林下,海拔2150-39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西部。  

鑑別特徵

狹舌多榔菊的頭狀花序數個在側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梗短;總苞片狹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常超出花盤;舌狀花線形,短於總苞,頂端有2細齒;花葯極短,不伸出花冠,與多榔菊屬的其他種極容易識別。

藥用價值

全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