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泉

狂泉,傳說中使人飲後發狂的泉水。

解釋

1.傳說中使人飲後發狂的泉水。

2.喻指接受錯誤的思想、學術。

3.湍急的泉水。

4.一般喻指全民都順從一種近乎瘋狂的思想,多指貶義,但有時也用於褒揚。

例:

梁啓超不無得意地回憶道:“甲午挫後,《時務報》起,一時風靡海內,數月之間銷行至萬餘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舉國趨之,如飲狂泉。”

原文

昔(1)有一國,國有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一不狂。唯(2)國君穿(3)井而汲(4),獨得無恙(5)。國人既(6)並(7)狂,反謂國君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8),共執(9)國君,療其狂疾,針藥莫不畢(10)具(11)。國君不任(13)其苦,於是到泉所酌(14)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注釋

1.昔:曾經

2.唯:只有

3.穿:鑿,挖掘

4.汲:打水

5.恙:病

6.既:已經

7.並:都

8.謀:計畫,商議

9.執:抓住

10.畢:全部,都

11.具:具備,具有 

12.勝:承受

13.任:經受

14.酌:舀水

譯文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內有一汪泉水,名叫“狂泉”。國內的人喝了這水,沒有一個人不發狂的,只有國君鑿井取水喝沒事。國人都已經瘋了,反而認為國君不瘋的才是真瘋。於是國人就聚集起來謀劃,抓住了國君,治療國君的瘋病,用艾草熏灼、針灸、吃藥,沒有不用的。國君不能承受這種苦難,於是就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喝完就瘋狂了。全國上下,國君臣民,都得了一樣的瘋病,國人都很高興。

文言知識

恙。“恙”指“病”、“病害”或“病痛”、上文“故無恙”,譯為唯有國君沒害上狂。又引申為“意外的不幸事”,如成語“安然無恙”,譯為很平安,沒發生意外或不幸的事。今人寫信常說“別來無恙”,譯為分別後沒發生什麼意外的事。

啟示

多數人的荒謬有時竟會成為“真理”,但它的本質仍然是荒謬。如果在黑白顛倒的世界裡,除你外所有人都說那張白紙是黑的,你能勇敢地站起來說那是白的嗎?你是否會狐疑的詢問自己:是否是我記錯了?或是我原本就是錯的?

在舉國上下只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偽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裡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中心意思:堅持真理,勿要隨波逐流。

思考與練習

1.翻譯:唯國君穿井而汲,故無恙。

答案:只有國君打井取水飲用,所以沒發狂。

2.國君的可悲在於:_______ ①不識時務;②屈從;③無自知之明;④不能堅持真理;⑤獨斷。

答案:②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