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病人有家族史。已經明確,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其次為頭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應對症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tremorET)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是臨床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健康搜尋,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惟一表現健康搜尋緩慢進展或長期健康搜尋不進展。目前認為年齡是ET重要的危險因素患病率隨年齡而增長。起病緩慢。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起始於成年人健康搜尋有文獻報導男性略多於女性。

流行病學

特發性震顫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為0.3%~1.7%,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大於4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增至5.5%,大於65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10.2%男女之間的發病率並無明顯差異。有文獻報導芬蘭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5.55%健康搜尋70~79歲為12.6%;美國密西西比州70~79歲人群患病率是40~69歲人群的10倍。

病因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患者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在65~70歲前出現外顯。Gulcher等發現本病致病基因位於3q13,稱為FET1Higgins等將致病基因定位於2p22~25健康搜尋稱為ETM或ET2發現ETM可能是三聯體重複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兩個家族性特發性震顫家系得到證實。也有報導本病患者健康搜尋的性染色體有異常,少數男患者出現XXY和XYY。家族性ET臨床表現多樣性提示可能存在遺傳異質性健康搜尋預示可能會發現新的基因位點,然而特發性震顫也有許多散發病例散發病例的臨床表現和發病規律基本上與家族性震顫相同,但家族性震顫健康搜尋的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為早健康搜尋所以在特發性震顫遺傳基因尚未清楚之前無法將家族性震顫從特發性震顫中分出去。

發病機制

目前健康搜尋的研究認為特發性震顫(ET)由中樞神經系統內散在的網狀結構或核團異常振盪所致,起搏點定位迄今不清。駱駝蓬鹼(harmaline)誘導的靈長類動物震顫模型與人類特發性震顫相似,是常用的ET動物模型;哈爾明鹼(harmine)是駱駝蓬鹼β-咔啉類似物可使人類產生震顫。動物模型研究發現,駱駝蓬鹼誘導下橄欖核神經元產生同步節律性放電,傳導至小腦浦肯野細胞和小腦核團,後經Deiter’s核和網狀核激活脊髓運動神經元。目前特發性震顫病因最普遍假說是橄欖體-腦節律性改變,下橄欖核-小腦神經通路振盪通過丘腦和皮質向脊髓傳播,最終引起震顫PET檢測發現ET患者無震顫時丘腦和延髓(主要是下橄欖核)糖代謝率增加,H215O血流測定雙側小腦血流量增加;震顫時下橄欖核和小腦代謝率和血流量進一步增加,丘腦紋狀體和運動皮質血流量也增加乙醇(酒精)可能作用於小腦健康搜尋,因而改善震顫使小腦血流代謝速度增加;小腦梗死能消除同側發性震顫;用哈梅靈(Harmaline,駱駝蓬鹼)處理的動物模型可以發現小腦通路的異常振盪;這些都提示小腦對特發性震顫的產生也有重要作用健康搜尋。

假設振動起源於腦幹(橄欖核)經過小腦至丘腦小腦健康搜尋的損害可使同側的震顫消失用核素標記的CO2進行PET掃描研究發現選擇地雙側小腦下橄欖核代謝功能亢進。用功能性磁共振顯像(FMRI)顯示患肢對側皮質運動和感覺區、蒼白球、丘腦的活動增強雙側齒狀核小腦半球和紅核的活動亢進這些提示震顫的產生健康搜尋,是丘腦和運動皮質至脊髓通路中小腦-橄欖核環路振盪的結果因為病理解剖沒有特異性改變,異常振動的中樞神經系統“起搏器”的確切位置尚不清楚健康搜尋因此推測中樞性振盪器被外周反射增強或抑制,調節震顫的產生和震顫幅度。

肌電圖(EMG)可記錄到4~8Hz的促動肌-拮抗肌同步化連續發放活動,另有約10%患者表現為促動肌-拮抗肌交替收縮單運動單元分析顯示電衝動是集合性同步化的。震顫發作期間募集相中新募集的運動單元有異常高的瞬間20~50Hz放電頻率。震顫常靠衝動來維持,外周傳入干擾衝動變化可影響震顫,這依賴於干擾的大小和震顫周期的時程。其次外周傳入的干擾性衝動也能影響中樞自律性起搏器節律性放電所造成健康搜尋的震顫。

總之,特發性震顫可能由中樞振盪器而造成健康搜尋的勱這可以解釋部分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如震顫在快速活動中加重勱相對缺乏靜止性震顫。

臨床表現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1、典型健康搜尋的特發性震顫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發現。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布為雙峰特徵健康搜尋,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2、特發性震顫惟一的症狀就是震顫健康搜尋偶有報導伴有語調和輕微步態異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開始,主要影響上肢雙側上肢對稱起病也可單側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響後常向上發展至頭、面舌、下頜部健康搜尋。累及軀幹和雙側下肢者少見健康搜尋僅在病程的晚期出現,而且程度比上肢輕。主要表現為姿位性震顫可同時含有運動性、意向性或靜止性震顫成分震顫可能在指向目健康搜尋的的運動中加重健康搜尋震顫健康搜尋的頻率為4~8Hz起病時頻率為8~12Hz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加頻率逐漸降低幅度逐漸增加。典型症狀是手的節律性外展呈內收樣震顫和屈伸樣震顫,鏇前鏇後樣震顫(類似於帕金森病)十分少見。書寫的字可能變形,但不會表現為寫字過小另一個常影響的部位是顱頸肌肉群。頭部、舌或發聲肌均可累及健康搜尋,表現為患者手部嚴重的姿位性震顫和頭部震顫包括垂直的“點頭”運動和水平的“搖頭”運動。軟齶、舌的震顫會導致發聲困難

3、震顫在發病10~20年後會影響活動,隨年齡增長嚴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細活動的能力受到損害至發病後第6個10年達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歲可影響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包括書寫飲水進食、穿衣、言語和操作。震顫幅度越大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也越大震顫對性別健康搜尋的影響無差異

4、許多因素都可以影響震顫,飢餓、疲勞情緒激動和溫度(高熱熱水浴)等會加重震顫與大多數不自主運動一樣,特發性震顫在睡眠時緩解也有個別報導,震顫在淺睡中仍然持續存在。特發性震顫患者對乙醇(酒精)的反應是特徵性的。許多患者即使只攝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減少震顫。42%~75%患者飲酒後震顫減輕健康搜尋但只是暫時健康搜尋的,一般維持2~4h健康搜尋,第二天震顫反而加重很少有報導乙醇(酒精)對其他類型的震顫有類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過中樞起作用的

5、特發性震顫可以伴發其他運動障礙的疾病特發性震顫伴發帕金森病是眾所周知的據報導,在特發性震顫患者中健康搜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比正常對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於60歲的特發性震顫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險度是同年齡組的隨機人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報導過350例特發性震顫,其中20%同時伴有帕金森病健康搜尋故認為特發性震顫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姿位性震顫在包括帕金森病健康搜尋在內的許多運動障礙疾病中很常見,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狀一些患者出現的姿位性震顫數年後發展為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中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更高這其中可能有特殊亞群。

併發症:部分特發性震顫老年患者有言語障礙ET患者存在肌張力障礙者占6%~47%。姿位性震顫在肌張力障礙中也很普遍特別是書寫痙攣而在肌張力障礙中,有7%~23%伴發特發性震顫痙攣性斜頸常伴有頭部和軀幹震顫表現,在特發性震顫家族中少數成員還可以發現其他運動障礙性疾病如抽動-穢語綜合徵和不安腿綜合徵健康搜尋確診的特發性震顫患者中存在典型偏頭痛的情況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惡性高熱健康搜尋的報導。

診斷: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健康搜尋,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體徵健康搜尋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1、震顫的臨床分級199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特發性震顫研究組提出的震顫臨床分級為5個等級。

0級:無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健康搜尋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2、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及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的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健康搜尋:

①雙手及前臂動作性震顫健康搜尋

②除齒輪現象不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徵健康搜尋。

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不伴肌張力障礙

(2)次要診斷標準:

①病程超過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健康搜尋:

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徵健康搜尋,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②由藥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健康搜尋。

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鑑別診斷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鑑別診斷十分重要,主要與以下疾病鑑別

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患者合併PD幾率高於普通人群研究發現,PD患者親屬發生震顫至少是正常對照組2.5倍,PD合併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親屬發生震顫幾率高達10倍說明特發性震顫與PD雖是兩個獨立的疾病健康搜尋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聯繫。PD震顫以靜止性為主可合併動作性震顫常伴動作遲緩、強直步態異常和表情少等。

2、甲亢和腎上腺功能亢進引起生理亢進性震顫對肢體施加較大慣性負荷時,震顫頻率可減少1次/s以上,特發性震顫無此表現可伴食慾亢進多汗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神經興奮性增高和甲狀腺腫大等甲亢表現伴滿月臉、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和多血質等腎上腺功能亢進表現。

3、直立性震顫表現站立時軀幹和下肢姿勢性震顫可累及上肢伴體態不穩和小腿痙攣(肌肉高頻強直收縮所致)坐下或仰臥後緩解,行走時減輕。家族性姿勢性震顫患者合併直立性震顫幾率較高,PET檢查兩者都有雙側小腦、對側豆狀核和丘腦功能異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一定聯繫健康搜尋與特發性震顫相比健康搜尋直立性震顫頻率(14~18次/s)更快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加巴噴丁(gabapentin)可顯著緩解。

4、小腦傳出通路病變主要是小腦底核及結合臂病變健康搜尋,表現上肢和下肢意向性震顫健康搜尋常伴其他小腦體徵如共濟失調等。

5、中毒或藥物引起震顫通常為姿勢性震顫合併運動性震顫,也可出現靜止性震顫和意向性震顫取決於藥物種類和中毒嚴重程度健康搜尋。多數震顫累及全身節律不規則健康搜尋可出現撲翼樣震顫,伴肌陣攣。

6、皮質震顫為不規則高頻(>7次/s)姿勢性和運動性震顫健康搜尋常伴運動性肌陣攣。電生理檢查可發現巨大體感誘發電位及體感反射增強

7、紅核及中腦性震顫是靜止性姿勢性及意向性震顫的混合體震顫頻率2~5次/s通常由紅核附近病變(腦卒中或外傷)引起,影響一側黑質紋狀體結合臂通路,導致對側肢體震顫健康搜尋,本病常伴腦幹和小腦病變其他體徵。

治療

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

大多數特發性震顫患者僅有輕微的震顫,只有0.5%~11.1%患者需要治療,症狀明顯者可採取以下治療措施:

1、酒精多數患者少量飲酒後震顫可暫時顯著緩解但隨時間延長可能需加大飲酒量才能取得相同療效,建議患者餐前或參加社會活動前少量飲酒以減輕震顫。

2、β-腎上腺素能阻滯藥可通過阻斷外周β2受體起作用普萘洛爾(心得安)能減輕震顫幅度對震顫頻率無影響,需長期服用。在特定情境下震顫明顯者可預先臨時套用30~90mg分3次服;或用阿羅洛爾10mg火,3次/d普萘洛爾(心得安)相對禁忌證包括:未得到控制的心功能衰竭;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哮喘等支氣管痙攣疾病;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健康搜尋因普萘洛爾(心得安)可阻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時正常腎上腺素能反應。少見副反應包括疲乏噁心腹瀉、皮疹、陽痿及抑鬱等多數患者對普萘洛爾(心得安)能較好耐受,仍建議用藥期間監測脈搏和血壓脈搏保持60次/min以上通常是安全的。

3、止痙和安定劑

(1)撲米酮(撲癇酮):可減輕震顫幅度,不影響震顫頻率,機制不明,用於減輕手震顫,對頭部舌震顫療效健康搜尋不佳ET患者對此藥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療癲癇用藥,自小劑量50mg/d開始每2周增加用量50mg/d,直至有效或出現副反應,通常有效劑量100~150mg,3次/d健康搜尋為提高用藥順應性減少嗜睡副作用建議睡前服用20%~30%的患者服藥後出現眩暈、噁心和姿勢不穩等急性副反應作用暫時,可逐步緩解,不影響繼續用藥健康搜尋

(2)抗癇藥加巴噴丁(gabapentin):用於特發性震顫治療仍有爭議。雖然數項開放研究提示gabapentin能有效減輕震顫但一項雙盲對照研究未發現它比安慰劑療效更好

(3)神經安定劑:常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最近研究認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可能有較好療效,副作用主要是嗜睡。焦慮能夠加重震顫因此推測治療機制可能與中樞鎮定作用有關健康搜尋。

4、肉毒毒素A(BTX-A)可有效減輕肢體、軟齶等震顫減輕震顫幅度,對震顫頻率影響不大。一項觀察顯示,手伸肌和屈肌注射BTX-A100U治療4周75%的患者震顫輕至中度緩解。BTX-A也可治療原發性言語震顫,Blitzer等將BTX-A經環甲膜皮下注射至患者聲帶,多數患者發聲功能顯著改善,部分患者需再次注射至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狀肌Modugno報導BTX-A局部肌內注射能有效緩解震顫及肌緊張,機制可能作用於周圍神經末梢,阻斷神經遞質乙醯膽鹼釋放。須注意注射劑量和部位個體化

5、其他

(1)氯氮平(clozapine):能有效緩解特發性震顫症狀,由於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導致致命性感染,建議用藥後6個月內每周檢查血細胞計數以後每2周複查

(2)碳酸酐酶抑制劑醋甲唑胺(甲醋唑胺):能有效減輕震顫尤其頭部言語震顫平均最大劑量200mg/d常見副反應如嗜睡、噁心厭食麻木及感覺異常等

(3)鈣離子拮抗藥:氟桂利嗪(flunarizine)100mg/d健康搜尋或尼莫地平30mg,4次/d可減輕部分患者震顫但療效仍有爭議。

(4)甲基黃嘌呤衍生物:過去認為茶鹼(theophyl-sr)可誘發甚至加重病情,一項研究用茶鹼4周后震顫改善,需進健康搜尋一步證實

(5)千金藤定鹼(左鏇千金藤定鹼):50~100mg,3次/d

國外推薦的治療方案是首先試用撲米酮(撲癇酮)50mg晚間服,根據病情可增至125~250mg;必要時換用或合用長效普萘洛爾(心得安)40mg早晨服健康搜尋,視病情適當增加劑量健康搜尋

6、手術治療約80%的特發性震顫患者經過正規藥物治療,仍不能完全消除震顫可嘗試外科手術包括:

(1)立體定向丘腦毀損術:最佳靶點是丘腦腹中核或腹外側核單側丘腦毀損術可緩解90%以上患者震顫安全有效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偏側震顫可套用。10%的ET患者術後出現構音障礙平衡失調、對側肢體無力認知障礙及癲癇等,死亡率<0.5%射頻毀損較腦白質切斷術和丘腦化學破壞術安全

(2)深部腦刺激術(DBS):是新的外科療法健康搜尋通過在丘腦腹中核埋植微型脈衝發生器,一般採用135~185次/s高頻刺激脈衝60~120μs健康搜尋波幅1~3V,干擾和阻斷神經元電生理活動控制震顫,不需毀損丘腦核。DBS對靜止性和姿勢性震顫療效優於動作性震顫對肢體遠端震顫療效優於肢體近端及軀幹對頭部及言語震顫療效不佳患者通常耐受良好健康搜尋,副反應包括感覺異常構音障礙、平衡失調及局部疼痛等,多數可通過改變刺激參數得以糾正;少數患者對刺激產生耐受健康搜尋,需調整刺激參數維持療效安全有效,可雙側刺激損傷程度小,長期副作用少。不足之處是費用昂貴,異物植入增加感染機會健康搜尋,需更換電池或其他組件,尚未明確最佳刺激參數。

飲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3、該疾病對飲食並沒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飲食即可。

護理原則

1、體能鍛鍊: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護理原則應該注意儘量做一些體能鍛鍊,比如太極拳、廣播操。平時搓搓手,轉動一下頸部,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2、飲食方面: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穀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恢復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平時生活要規律,避免勞累。
3、心理治療:病人要注意心態平衡,多看書勤動腦,經常出去走動。有的病人思想負擔比較重,怕別人笑話自己。此時家屬、親戚朋友要給他安慰鼓勵。不要讓病人生氣緊張,特別是家裡有些不好的訊息,不要馬上告訴他,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康復環境。
4、加強肢體功能鍛鍊: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鍊,四肢各關節做最大範圍的屈伸、鏇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用藥指針

心理治療
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激動勞累,對病程有好處。
藥物治療
用藥量根據病人的情況,震顫輕時可以服量低,或者間斷服用,嚴重的就要持續服用。同時還應該服一些維生素類藥物,比如維生素E、維生素C,對神經有保護、抗衰老的作用。
手術治療
如果對藥物治療不理想,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和帕金森病的止顫治療相同的。這種病不能根治,但是通過積極及時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延緩病程。
飲食調理
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穀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
生活注意
飲酒以後可以使症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後症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症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
加強鍛鍊
有這種病的老年人在康復期間應該注意儘量做一些體能鍛鍊,比如太極拳、體操。

預防

預後:震顫發病年齡與病情發展無關健康搜尋。有些研究認為特發性震顫始終保持穩定沒有進展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始終緩慢進展,從無緩解。由於震顫造成勞動力喪失開始於發病10~20年之後發生率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勱。Koller報導18.3%患者因為震顫而影響工作健康搜尋但因此提前退休的僅有5.9%健康搜尋,影響職業選擇和更換職業的分別為5.5%和5.0%健康搜尋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為3.5%,也有報導多達15%。

預防:有遺傳背景的疾病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強臨床護理健康搜尋,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併發症

部分特發性震顫老年患者有言語障礙,ET患者存在肌張力障礙者占6%~47%,姿位性震顫在肌張力障礙中也很普遍,特別是書寫痙攣,而在肌張力障礙中,有7%~23%伴發特發性震顫,痙攣性斜頸常伴有頭部和軀幹震顫表現。
在特發性震顫家族中,少數成員還可以發現其他運動障礙性疾病如抽動-穢語綜合徵和不安腿綜合徵,確診的特發性震顫患者中存在典型偏頭痛的情況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惡性高熱的報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