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保管

②存儲中心型倉庫--以儲存為主的倉庫。 庫存管理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商品數量的管理。 保管貨物的設施。

1.保管產生時間功效
在物流系統中,保管和運輸是同等重要的構成要素。我們在前邊說過,聯結生產和消費的時間間隔,產生時間功效的是保管。例如我們吃的稻米是在秋天收穫的,但要在全年食用,為均衡地消費就把集中生產的東西,保存在倉庫里進行時間上的調整,這種倉庫保管就是為集中生產、平均消費進行著時間上的調整。另如冷卻器、冷卻劑等產品,多在暑期消費,如果只在夏季生產,那么消費量少的時候,許多生產設備勢必閒置。我們採用適當規模的生產設備,暑期前即增加生產將產品保存在倉庫里以備夏日之需。這種倉庫保管也是對平均生產集中消費進行的時間調整。
1.1保管的功能
一般情況下,生產與消費之間有時間差,保管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供應和需求之間進行時間調整。
此外,生產或收穫的產品,產出多少就銷售多少,不進行保管,價格必然暴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也需要把產品保管在倉庫里。可見保管在提高時間功效的同時還有調整價格的功能。因此,我們說保管具有以調整供需為目的的調整時間和調整價格的雙重功能。
1.2保管已由從儲存著眼的被動觀點變為從流通著眼的主動觀點
以前我們把保管看作是一種儲存,最近對於庫存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過去把倉庫叫做"儲存倉庫",也就是把夏天生產出來的產品存放到冬天,或是把秋天收穫的農產品存放到下一個收穫季節,並進行質量的管理。
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曾經歷過經濟高度增長的大批量生產、大批量銷售的時代,進入穩定增長時代之後,由於需求方式出現了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改變,生產方式也變為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生產方式。物流也由少品種大批量物流進入多品種、少批量或多批次、小批量時代,倉庫功能從重視保管效率逐漸變為重視如何才能更順利地進行發貨和配送作業。
流通倉庫作為物流服務的據點,在流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將不再以儲存保管為其主要目的。流通倉庫包括揀選、配貨、檢驗、分類等作業並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小批量等收貨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標籤、重新包裝等流通加工功能。
1.3保管為一種靜止的狀態,也可以說是時速為零的運輸
前面我們說過,保管產生時間效益,但從物流角度看,這是因為庫存功能的觀念由儲存轉為流通而產生的。換句話說,這種表達是隨保管的概念由儲藏倉庫變為流通倉庫,庫存也由儲藏庫存變為流通庫存而產生的。可以說"倉庫"現在已演變為流動倉庫了。
2.保管綜述
2.1保管目的
(1)首先應明確物流系統中保管的目的。
(2)發揮物流服務中據點和前線的作用。
(3)發揮生產(購入)與銷售的綜合功能。
(4)發揮生產(購入)與銷售的緩衝功能。
(5)發揮運輸與配送順利銜接的潤滑功能。
發揮集貨、分類、檢驗、理貨的處所功能。
綜上所述,倉庫可分為以配送為重點的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倉庫,以存放為重點的存儲倉庫,以及兩個目的兼而有之的物流中心。
2.2倉庫地點
如何確定倉庫的地點呢?
配送中心(流通中心)的確定不只要考慮物流效率,還應考慮方便顧客、市場競爭、庫存能力及至考慮是設在大都市還是設在地方性城市;還必須考慮交貨時間、交貨單位等交易條件,應該把倉庫設在能夠維持服務水平的地方。總之,倉庫設定地點受物流服務水平的制約。配送中心應儘可能滿足顧客的需要,設在距顧客較近的地方;而庫存中心只要有動力,設在什麼地方都可以,關鍵是看以什麼形式配置。結論是:庫存中心應儘可能地成為集約型倉庫,越是集約型倉庫,越能看出市場動向。倉庫也越能實行一元化管理,消除偏多偏少等不合理的現象。
2.3倉庫形式
按保管目的可劃分為:
①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倉庫--具有發貨、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②存儲中心型倉庫--以儲存為主的倉庫。
③物流中心型倉庫--具有儲存、發貨、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倉庫。
按建築形態可劃分為:
①平房型倉庫。
②二層樓房型倉庫。
多層樓房型倉庫。
④地下倉庫。
⑤立體倉庫(金屬貨架上邊搭上頂蓋,外側裝上牆壁的倉庫)。
建庫的形態,一般由其使用目的來決定。按經營者的性質可劃分為:
①營業用倉庫--根據"倉庫業者倉庫業法"經營的倉庫。這類倉庫有:保管雜貨的1類倉庫;保管小麥、肥料的2類倉庫;保管玻璃、瓷磚的3類倉庫;保管水泥、纜線的露天倉庫;保管危險物品的危險品倉庫;溫度10℃以下,保管農產品、水產品和冷凍食品的冷藏倉庫等八種。
自用倉庫--自家使用的倉庫
2.4怎樣進行保管作業
在談論保管作業之前首先應明確保管原則,倉庫業的保管原則是;
①面向通道進行保管。為使物品出入庫方便,容易在倉庫內移動,基本條件是將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②儘可能地向高處碼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庫內容積應儘量向高處碼放,為防止破損,保證安全,應當儘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設備。
③根據出庫頻率選定位置。出貨和進貨頻率高的物品應放在靠近出入口,易於作業的地方;流動性差的物品放在距離出入口稍遠的地方;季節性物品則依其季節特性來選定放置的場所。
④同一品種在同一地方保管。為提高作業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類似物品應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員工對庫內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出入庫的時間,將類似的物品放在鄰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⑤根據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場所時,當然要把重的東西放在下邊,把輕的東西放在貨架的上過。需要人工搬運的大型物品則以腰部的高度為基準。這對於提高效率、保證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原則。
⑥依椐形狀安排保管方法。依據物品形狀來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標準化的商品應放在托盤或貨架上來保管。
⑦依據先進先出的原則。保管的重要一條是對於易變質、易破損、易腐敗的物品;對於機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應儘可能按先入先出的原則,加快周轉。由於商品的多樣化、個性化、使用壽命普遍縮短這一原則是十分重要的。
倉庫存儲空間的利用有如下三種情況:
①不固定放置系統--把商品放置在空閒的地方,並輸入計算機,用計算機進行調度和尋找,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
②固定放置系統--將商品放在固定地點。地點固定,便於揀選,提高效率。
③半固定放置系統--前兩項的混合形式。
庫存中心多採用不固定放置方式、配送中心多採用固定放置方式。
保管方式有以下五種類型:
①地面平放式--將保管物品直接堆放在地面上。
②托盤平放式--將保管物品直接放在托盤上,再將托盤平放於地面。
③直接堆放式--將貨物在地面上直接碼放堆積。
④托盤堆碼式--將貨物直接堆碼在托盤上,再將托盤放在地面上。
⑤貨架存放式--將貨物直接碼放在貨架上。
配送中心應首先考慮出入庫的時間和效率,因而較多地著眼於揀選和搬運的方便,保管方式必須與之協調。存儲中心出入庫的頻率較低,應該重視保管,因而首先要考慮保管方式。
保管器具與設施有:
①托盤--可以把貨物按一定的數量單位整理好,便於搬運、保管、運輸的貨墊或板架,須設計有叉車的插口。
②貨架--帶有支柱和護欄的台架。
③移動式貨架--貨架下部安裝滾輪並放在軌道上,可以前後左右移動的貨架。
④帶有托盤的貨架或台架--連同托盤可以一起放置的貨架,帶有托盤的台板式貨架。
駛入式貨架--叉車可以從貨架正面進入到未放置托盤的地方。
⑥滾動式貨架--由向前傾斜的輥式輸送機、滾輪式輸送機構成的貨架。
⑦迴轉型貨架--揀貨一側可以固定,其它方位可以轉動的保管貨架。
⑧枝型貨架(長物貨架)--保管較一般貨物長的物品的貨架(鐵棍、鐵條建材、柱子等)。
⑨閣樓式貨架--為有效利用倉庫內部空間而設計的加層貨架,可以將空間的利用率提高一倍。
除上述一些問題以外,保管還應有溫濕度管理,防塵、防臭、防蟲、防鼠、防盜等問題,倉庫的建築還應該非常注意企業形象。
2.5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商品數量的管理。過去認為倉庫里的商品多,表明企業發達、興隆,現在則認為零庫存是最好的庫存管理。庫存多,占用資金多,利息負擔加重。但是如果過份降低庫存,則會出現斷檔。
庫存管理應該特別考慮下述兩個問題
第一,根據銷售計畫,按計畫生產的商品在市場上流通時,要考慮在什麼地方,存放多少。第二,從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出發來確定庫存量以及如何保證補充的問題。
上述兩個問題與庫存在物流過程中的功能有關,一般來說,庫存功能有:
1)防止斷檔。縮短從接受定單到送達貨物的時間,以保證優質服務,同時又要防止脫銷。
2)保證適當的庫存量,節約庫存費用。
3)降低物流成本。用適當的時間間隔補充與需求量相適應的合理的貨物量以降低物流成本,消除或避免銷售波動的影響。
4)保證生產的計畫性、平衡性以消除或避免銷售波動的影響。
5)展示功能。
6)儲備功能。在價格下降時大量儲存,減少損失,以應災害等不時之需。
關於倉庫(庫存)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首先要考慮數量和地點。如果是配送中心,則應儘可能根據顧客需要,設定在適當的地方;如果是存儲中心則以儘可能減少向配送中心補充為原則,地點則沒有一定的要求。當庫存據點確定之後,則要考慮在各據點裡都儲存什麼樣的商品了。
3商品儲存ABC分析
3.1パレ-卜分析
一般用累積率進行分析,這是一種明確重點項目的方法,亦稱パレ-卜分析。
パレ-卜分析,原為義大利經濟學者V. パレ-卜在分析國家財富和個人所得的關係時常採用的方法。套用這一方法曾得出80:20法則。在物流領域中,用這種方法對商品品種與銷售額或商品品種與數量的相關性加以分析,來決定企業生產的重要品種、服務率、斷檔率、庫存規則和庫存量等等。後來,這種分析用在經濟活動之中,如一個企業20%的品種其銷售額占該企業總銷售額的80%;20%的顧客的購買金額占企業銷售額的80%。
如企業生產的產品其10%的品種,它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5%時為A類品種;其25%的品種它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20%時為B類品種;其65%的品種它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5%時為C類品種。實際算出的比率可能多少有些差異,但大體上會有パレ-卜法則所顯示的傾向。在管理方針上合理的作法是把A類定為基礎商品,把B類定為中間商品,把C類定為多品種少批量商品。
A類商品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商品,應放在離消費地點近、配送服務的配送中心。C類商品是品種多、管理費用高、獲利少的商品,應儘量放在工廠倉庫,或存儲中心集中保管。B類商品的性質位於A類與C類之間,應放在中間性質的存儲據點,如地區物流中心存放。
配送中心的庫存極端地說,只要達到每天的配送量就可以了。存儲中心的庫存則應根據預定銷售時間和實際銷售時間來決定適當的庫存量以儘可能地減少庫存。
3.2商品補充的兩種方式
一種是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和一定的數量所需,定期訂貨的方式;另一種是在庫存達到一安數量標準時,再進行訂貨的方式。
一般地說,一次的訂貨量大,定貨次數少,補充庫存的定貨費用就降低,但庫存量增加,庫存費用加大。如果一次的訂貨量減少,則與上述情形相反。符合經濟要求的作法是使一次訂貨量所需費用的和最小。我們把這種訂貨量稱為經濟訂貨量(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4有關保管的基本用語知識(根據日本工業規格
4001保管
storage
某一時期儲存的貨物,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進行恰當的管理。
4002倉庫
warehouse
保管貨物的設施。
4003臨時周轉倉庫
shed
運輸途中臨時放置、保管物資的設施,主要是在港口對貿易物資進行處理和保管。
4005貨架
rack
為保管物品使用的由支柱和護欄構成的台架。使用托盤的叫作托盤貨架
4005直接堆放
將物品直接堆放在地板上。
4006堆垛
stick pile
指為保管而放在倉庫、臨時周轉倉庫或露天堆積的貨物,按一定的方式整齊堆放叫"堆垛",把整齊堆放的貨物拆散叫"拆垛",把貨物移動地點重新堆放叫"倒垛"。
1010地面面積利用率
floor utilization percentage
指運輸機具或保管裝置的有效裝載面積與實際堆放貨物的總面積的比率。
單位貨物堆放面積*件數÷有效裝載面積*1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