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櫻

牡丹櫻

牡丹櫻花深紅色, 重瓣, 花量大,盛花時紅花滿樹,花團錦簇,比日本櫻花更富觀賞性。

形態特徵

牡丹櫻花 牡丹櫻花

原產於中國台灣省。喬木,樹形傘狀,花期2月初到3月初,花先葉開放,花下垂,花朵直徑2.4--3.0cm,萼筒鍾狀,紅色;花瓣10-20枚,深紅色,不完全開展,呈半開狀。花朵授粉後,雌蕊留存,萼筒與花瓣自然脫落,花梗、萼筒均無毛。

生長環境

性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但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洼地。

分布範圍

台灣,江西部分區域,浙江,廣西,雲南均有部分種植。

繁殖方法

暫且以嫁接繁殖為多。

栽培技術

牡丹櫻宜在冬季帶土進行移植。每坑施腐熟堆肥15〜25千克。營養生長期要視情況澆水,除草。花後或早春發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長枝,進行 整形修剪,以培養優美的冠形。基於花芽是由頂芽和枝條先端的幾個側芽分化而 形成的,因此對花枝不要進行短截,從而形成高大茂密的觀花樹體。害蟲有紅蜘 蛛、介殼蟲、捲葉蛾等,在發病時可噴500倍的代森鋅。櫻花為陽性樹種,不耐陰,喜光照,溫暖,濕潤。在深厚、疏鬆、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生長健壯,而黏土或貧瘠土壤上生長不良,有一定耐旱力和耐寒力。 每年花後或秋季可施一次有機肥,以促進半長,有利於次年的花芽形成。

生長期管理

台灣牡丹櫻每年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餅、雞糞和腐熟肥料等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用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一般大台灣牡丹櫻樹施肥,可採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樹冠正投影線的邊緣,挖一條深約10厘米的環形溝,將肥料施入。此法既簡便又利於根系吸收,以後隨著樹的生長,施肥的環形溝直徑和深度也隨之增加。

栽培要點

(1)保持土壤透氣:牡丹櫻是淺根陽性樹種,而且主要分布於20厘米的表土層。因此,種植地必須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通氣性好的開闊向陽地,忌積水和乾燥,在樹周圍特別是根系分布範圍內,切忌人畜、車輛踏實土壤,這樣會壓實土壤表層,影響根系的生長,縮短壽命,甚至導致死亡。

(2)施肥:牡丹櫻生長較快,開花繁密,所以每年必須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在冬季或早春,施豆餅、雞糞等腐熟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

(3)傷口消毒:牡丹櫻的枝幹受傷後,傷口癒合較慢。根據這一特性,對牡丹櫻的修剪要特別謹慎,應主要修剪一些重疊枝、病蟲枝。修剪後要及時用藥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病菌侵入傷口腐爛,塗防腐劑效果較好。

修剪養護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長枝、重疊枝及病蟲枝。另外,一般牡丹櫻樹幹上長出許多枝條時,應保留若干長勢健壯的枝條,其餘全部從基部剪掉,以利通風透光。修剪後的枝條要及時用藥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後病菌侵入,導致腐爛。牡丹櫻經太陽長時期的暴曬,樹皮易老化損傷,造成腐爛,及時除掉並進行消毒處理。並用腐葉土及炭粉包紮腐爛部位,促其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病蟲害防治

(1)流膠病:蛾類鑽入樹幹產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蟲卵,並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

(2)根瘤病:這類病樹的根無法正常生長,不管怎樣施肥,樹還是不健壯。要及時切除腫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利用腐葉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

(3)蚜蟲、紅蜘蛛、介殼蟲:這些病蟲害應預防為主。每年噴藥3至 4次,第一次花前,第二次花後,第三次7至8月.

主要價值

園林

牡丹櫻花色鮮艷亮麗,枝葉繁茂旺盛,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常用於園林觀賞。盛開時節花繁艷麗,滿樹爛漫,極為壯觀。可以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可以三五成叢點綴於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牡丹櫻還可作行道樹、綠籬或製作盆景等。

藥用

櫻花皮、木材含龍膽酸的5葡萄糖甙和5-鼠李糖葡萄糖甙(Sakurarin)、櫻桃甙、木材含 d - 兒茶素;莖、葉含槲皮素 3-半乳糖甙;嫩葉含香豆素、反式一鄰羥基桂皮酸葡萄糖甙、氰甙;種仁含脂肪油32%,主要含 a-桐酸、谷甾醇,用於咳嗽、發熱等症狀。

護膚

櫻花具有很好的收縮毛孔和平衡油脂的功效,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A、B、E,櫻葉黃酮還具有美容養顏,強化黏膜,促進糖分代謝的藥效。櫻花具有嫩膚、增亮膚色的作用,是護膚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櫻花通常需要通過提取精製,櫻花提取物中有一種叫櫻花酵素的成分常用來祛痘。

植物文化

劉禹錫《櫻桃花》云:“櫻桃千葉枝,照耀如雪天。”

李商隱:“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王安石《山櫻》云:“山櫻抱石蔭松枝,比並余花發最遲。賴有春風嫌寂寞,吹香渡水抱人知。”

周恩來: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