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莊烈士祠

牛莊烈士祠

牛莊烈士祠是山東省建設最早的革命烈士紀念祠之一,位於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政府駐地北側,是一座青磚紅瓦的四合院,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該祠堂始建於1944年秋,1945年7月竣工,是原渤海區黨政軍民為悼念抗日烈士而修建的。

基本信息

概述

牛莊烈士祠位於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政府北側,是一座青磚紅瓦的四合院,這裡長眠著3914名抗戰英靈。該烈士祠始建於1944年秋天,1945年7月竣工,是魯北地區最早的烈士祠。修建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第七個年頭,在六、七年的艱苦卓絕革命鬥爭中,英勇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在許世友將軍、楊國夫司令員、景曉村政委、袁也烈參謀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指揮下,依靠人民民眾,率部隊轉戰渤海平原,與日偽頑軍進行浴血奮戰,先後經歷了大小戰鬥上千次,打了斜里巴戰鬥、三里莊戰鬥、北隋——牛家莊戰鬥、王文戰斗等四個有名的大勝仗,解放了張許和利津縣城,攻克敵人碉堡190多座,殲滅了大批敵人的有生力量,壯大了人民軍隊。到1945年,渤海區已發展成5.2萬平方公里,轄6個專署、41個縣,近千萬人口、占山東面積1/3強的解放區,是山東三大重要戰略區之一。

歷史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時期,牛莊一帶是當時山東六大戰略區之一的原清河區(後改為渤海區)抗日革命根據地。許世友將軍、馬耀南司令員、楊國夫司令員、景曉村政委、袁也烈參謀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工作和戰鬥過。中共清河區(後改稱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及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曾長時間設在牛莊村一帶,與這裡的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英雄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在楊國夫司令員和景曉村政委的帶領下,為了祖國的獨立和解決,依靠當地廣大人民民眾的大力配合和支持,英勇地戰鬥在在渤海平原上,僅1939年至1942年夏季,就粉碎日寇5000人以上大“掃蕩”3次,千人以上大“掃蕩”50多次。戰鬥在渤海平原上的人民軍隊,先後經歷大小戰鬥上千次,打了斜里巴戰鬥、三里莊戰鬥、北隋—牛家莊戰鬥、辛集蠍子灣戰鬥、王文戰鬥、邵橋地雷戰、牛莊烈士祠保衛戰等多次有名的大勝仗,解放了張許和利津縣城,攻克敵人碉堡190多個,殲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壯大了人民軍隊。這裡的人民為了保家衛國,青年人報各參軍參戰,當地曾出現過“三天三千”、“一門四英雄”、“一門三英雄”及一村一次參軍一個連、一個排的動人場面,湧現出了許多像“巾幗英雄丁潤生式的聞名渤海地區的英雄模範人物。為了支援戰爭,牛莊人民在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還成立了廣興布店、廣濟藥店、賈劉兵工廠(對外稱群力成鐵木業社)等合作商業、軍械製造機構,他們不僅組織民眾紡線織布、織裹腿、做軍鞋,還為部隊購買槍枝、彈藥,提供大量的醫藥等軍需物資,為前線部隊運去大量的糧食、布匹和被服。在牛莊烈士祠紀念碑鐫刻的3914名為國捐軀英烈名字中,僅牛莊鎮籍就有258名。勇敢的牛莊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犧牲。到1944年秋天,以牛莊、墾區為中心的渤海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了悼念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血灑疆場、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如實記錄那段光輝歷史,啟迪教育後人,原渤海區黨政軍民在當年北隋—牛家莊戰鬥的陣地上,建起了這座永垂青史的革命烈士紀念祠。

現狀

作為東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的牛莊烈士祠內松柏蒼翠,綠草如茵,鮮花簇擁,每逢清明節、“六一”、“七一”、“八一”等重大節日,都有成群結對的人前來瞻仰、拜謁、祭悼,到這裡感受純粹,體味崇高,吸取力量,堅定信仰。自去年冬天以來,隨著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東營市市直機關、東營區區直機關、勝利油田一些單位和駐牛莊地區的黨政機關、企業、學校,也都紛紛組織所屬單位的黨員、幹部、企業職工、公安幹警、學校師生,紛紛到牛莊烈士祠開展沿著先輩足跡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此來尋找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完成發奮圖強,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目前,牛莊烈士祠共有管理人員3人,兩名兼職講解員。由於基礎工作做得紮實,展室內容富有教育意義,講解材料詳細生動,時常感染的參觀者熱淚盈眶。現在牛莊烈士祠不僅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做得非常規範,做到了環境整潔優美,職工隊伍精神狀態良好,而且對所有參觀者一律實行免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