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街

牌樓街

牌樓街(有的書籍也稱之為排樓街),位於城區中偏北部,即今陽明路東段,從現在的和平路西端(古為上龍船廟巷西端巷口)至現在的章貢區政府左側這段。北連上棉布街(今解放路南段口),西接瓦市街(今陽明路西段),中通南側金魚池和三皇殿(今東北路北段)。今天的區政府舊為明倫堂,後為民國時期為女中校舍。街道原長約250米,寬3-4米。據舊志介紹,牌樓街又稱牌頭街。

歷史

牌樓街在宋代不算虔城的繁華商業區,直至明末方逐漸形成贛城的商業地段。到了清末、民國初期,才逐漸形成大氣候,陽明路與棉布街一帶成了贛城最繁華的街市,這段繁華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止。因此,這條老街經歷了一“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到“門庭冷下車馬稀”的繁華、衰退過程。

明代名瓦市街,清代由西向東依次分段名為府學前、牌樓街,清末民國初分段為針巷子、府學前、牌樓街。1933年擴建街巷,整體宣傳贛州名人,正巧路側有王文成公(亦即王陽明)祠,便連成一體定名為陽明路,以紀念明代理學家王陽明在贛州的這段歷史。

旗樓

旗樓,亦作排樓、騎樓。排或牌或騎,我以為騎字更為準確,它是凌空的甬道,如同騎馬駕式。這些騎樓,均為商業店鋪,多為磚木混合結構,即以磚柱為豎向承重,以木樑為橫向連線,以竹篾抹灰作隔斷牆體,屋面多為木瓦結構的坡頂。這些騎樓是1933年由廣東部隊駐紮贛州時帶過來的,建築明顯呈嶺南風格。修騎樓的目的,一方面是廣東軍首領余漢謀要在他的領地製造嶺南風情,另一方面是他要利用贛州水路便利之優勢做些官家生意。於是,贛州城因了這批軍隊之官商,贛州建起了騎樓,贛州開創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的商貿繁榮,贛州有了三江沿岸碼頭的新時期之繁忙,贛州有了連線大余直往廣東而去的公路之開拓。今天贛州公園北門口的百貨商場即為余漢謀(後任李振球)等廣東軍官辦的商場舊址,時叫利民商場,原商場為三層營業場所,人流如穿梭,是城區內生意做得最大的商家。

裕源福百貨商店

關於這牌樓街,民國時期還有幾家重要的商家值得一說。其一是1923年由鄧藝文創辦的裕源福百貨商店(當時贛城這帶有名的百貨商店還有利民、陽至堂、惠民、美定和、尹富春等)。鄧氏乃清江縣人,初時在牌樓街西段(今鐘錶店)租下約70平方米的店面,賣些百貨、布匹,兼生產洋襪,後因打洋襪生產不好,則專營百貨、布匹業。經十多年苦心經營,有了經濟積累,便買下了原來所租擴旁邊的賣煙之店面,將經營面積擴大至約百平方米,遂起名為裕源福綢布百貨商店。因鄧氏講信譽,故上海、廣州不少廠商樂意和他業務往來,當年聞名全國的上海中華橡膠廠、太平棉織廠、三友實業社、金錢水瓶廠、金龍水瓶廠、蜜蜂絨線廠等都供貨給裕源福。鄧藝文創辦裕源福後,克勤克儉,沒有一般商賈巨富的吃喝嫖賭惡習,也不出遠門,還樂於資助慈善事業,曾任贛縣紅十字會名譽會長、縣百貨同業公會理事長、南臨國小董事長、縣商會理事,是一位在贛城頗受敬仰的大商戶。

南新綢布商場

其二是南新綢布商場(當時與南新綢布商場齊名的還有源記、龍瑞文、泰豐厚、瑞記、德美、清記、仁厚祥、乾隆布店、吳記布店、永瑞隆等,這些綢布商店初以源記最大,抗戰後以南新最大)。這是家股份商店,1942年3月間,由南昌鴻泰商場大老闆熊定祥及其弟熊永祥等人,在陽明路中段開設的商場,創辦時股東15人,股份100股,每股為50匹龍頭細布,總計銀元4萬元,熊定祥任董事長,熊永祥任經理。抗戰時期,贛州人口驟增,商業空前繁榮,南新商品種類豐富,價格公正合理,服務熱情周到,顧客盈門不絕,一時間,生意十分紅火,日營業額竟高達500元大洋。1945年初發,贛城淪陷,南新一度遷往寧都。

金茂伯商店

牌樓街 牌樓街

其三是南新綢布商場。金茂伯原業主系新建縣金家村金明瓊、金明瑤兄弟二人。於明末來到贛城謀生,依靠其祖傳的鍛造鐵針、錐子手藝,在牌樓街東段北側開設了一家金茂伯商店(有一說法,說金氏兄弟二人初在陽明路西段開店賣針與錐,遂造就了針巷子之巷名,針巷子則後瓦市街)。該店主要是自產的鐵針、錐子,兼營銅、鐵杓、鐵絲撈子和小五金商品。其自造產品經過嚴格加熱等獨特技藝處理,經久不銹,結實耐用,深受用戶歡迎。金茂伯系贛城獨家專業商店,到清代乾隆年間,生意越做越好,業務範圍漸漸遍及贛南各縣鄉鎮,且遠銷到湘粵閩相鄰的墟鎮,紅紅火火了好幾百年,真有些如同杭州張小泉的剪刀一般,名揚天下。當時,金茂伯商店在西門外建有一座金家碼頭,專門給金茂伯商店停伯運貨的船隻所用,現仍以金家碼頭巷名,由此可見,金茂伯商店的氣勢不同一般。據傳說,是鼎盛時期,在店門口出現過里三層、外三層客戶蜂擁而至的壯景,店內外人頭攢動,街市水泄不通。擠不進店內的顧客,只好用稻草串上銅錢掛在傘把上,遞給櫃檯內的店員求購,店員解下銅錢按款多少,再將等值的鐵針或錐子綁在傘把上傳遞迴顧客。後來,因機制會傳入贛城後,金茂伯的鐵針生意便日漸清淡,但其錐子及其它小五金生意還是蠻不錯的。1941年1月15日,日寇飛機狂炸贛城時,金茂伯也遭殃,商店整個變成一堆瓦礫。金茂伯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影響

舊牌樓街,可以說是集文化、綢布、百貨、五金、成衣、中藥等等行業於一街的贛州城商業最繁榮地段,而且這一繁榮延續了百餘年之久,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除了上面已經述及的百貨、綢布、五金等行業外,還有副食品類的曾元茂茶葉店;糖果糕點類的生隆、鄒吉順;醫藥類的世界藥房、九洲藥房、民生藥店、福隆中藥、畢壽嵩喉科診所、王念民牙科診所、肖榮光醫務診所、洪澤醫院;金銀珠寶類的寶成、老同興、香港銀樓、寶慶金店;服裝鞋帽類的姚寶泰;鐘錶類的亨得利;服務類的惠和旅社(今新華書店左側的建設旅社前身)、桂香茶園(罈子巷口斜對面);書店類的日新公司、普育書社、廣益、世界、大華書店;文具類的邵啟文墨店、新生文具店、聯誼文具店、大新鋼筆行、利華文具店、雅記毛筆店、文山毛筆店、大陸文具店、凌雲堂文具店、黃德山墨店;照相類的新新照相館、真美照相館;印章類的雅香堂印章店;紙類的萬茂森紙店、永茂隆紙店;金融類的江西裕民銀行;其它如一枝春花粉店、絲純正店、回生堂彩票店等等。

“一.一五”事件

這所有的商店之中,南新綢布商店及東北麵館,是今天年紀在三十歲以上的贛州人對這牌樓街最深記憶的物了。時至今日,東北麵館還是贛州城老氣橫秋的老字號麵食店;而南新綢布商店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也還一直引領著贛州人量體裁衣之時尚,它的輝煌與1942年1月15日日軍在贛州製造了血腥的“一.一五”事件有關。這天,侵華日軍用28架飛機向贛州市投擲炸彈102顆,燃燒彈13枚,炸毀房屋678棟,炸死炸傷平民五百餘人,牌樓街(當時叫陽明路),還有解放路(時為中正路)、華興街一帶全被夷為一片焦土瓦礫。幸運的是,大火剛好在南新綢布商店止,從它往西的店鋪全部幸免於難。

消逝的牌樓街

牌樓街在今天仍有個金魚池巷,乃宋朝時的風景之地,如今卻成了印刷廠的大雜院。新中國成立前這裡可通中華旅社(現紅旗商店,中華旅社為當時贛州商會會長劉甲第私辦,是當時贛州最大的睹場),新中國成立後,金魚池一度為贛南採茶戲院。今天,戲院成了印刷廠的倉庫。雜亂無比,破舊不堪,讓人一點也想像不出它當年演繹九龍山茶歌的曼妙情景來。

可惜,即使是大火沒能毀了的南新綢布商店及牌樓街、金魚池,今天社會時尚的腳步仍毫不客氣地拋棄了這些老字號。今天,這些老字號的魅力已經從市民心中徹底地消失了。其實,一切的災難,甚至戰爭,都是改變不了文明成果的。而一塊文明地的真正走失,是從文明人的心中流走。所以,我們不能從心中留住的文明,是終究不成為文明的。今天,我們走近陽明路,走過這段歷史複雜、名字反覆多變的數百米之長的牌樓,除了感受騎樓本身的文化韻味之外,是不是還應該作些什麼感慨?

牌樓街,今天已不能看到它逶迤成景的全景了。但走近它,仍有些許段落殘存著騎樓風韻,給人綿長的幽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今天肯定還記得牌樓予以的慰藉。那個時代的童年,能上贛州公園看一回動物,在東北麵館吃一回清湯,在標準鍾看一回大鐘,在建春門吹一回涼風,或赤腳在東門浮橋上熱燙的鐵皮灼一回童年的腳,那感覺是相當美好的。那時,陽明路、解放路、中山路這一帶路徑全是牌樓,即便烈日或暴雨,總可以不淋雨地來往。那時的贛州城很有些像電影裡的舊上海,只是一個宏大些,一個簡明些。有時候會想,那走騎樓的情景很美很優雅,充滿了人性與溫情。一種商家的關懷,一種城市的關懷,一種城裡百姓對外來遊人的關懷,竟在這騎樓中體現得最生動、最淋漓。

現代牌樓街

鄰近的中山路、濂溪路一帶全面改造,曾經破舊的牌樓被夷為了平地,轟轟烈烈正在新建的國際商貿城即將崛起。這個現代新型的牌樓街綿延一公里,將依著逶迤古城牆、貢江水,演繹出一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