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過錯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 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髮脾氣既不會引起父母的關愛,也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


在商店玩具櫃檯前我們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發脾氣,吵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脾氣也越來越大,人也變得越未越任性、粗暴,著急的父母常常感到困惑:我們父母脾氣都很柔和,孩子怎么會這樣?
是的,這種孩子不是天生的一副大脾氣,而是我們做父母的,慢慢地把孩子養成這種脾氣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出,孩子們的行為無論好壞,一旦受到了成人的贊貴或獎勵,就使這一行為得到了強化,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景時,這一行為就很容易再出現。當孩子第一次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以發脾氣為手段來威脅父母時,做父母的擔心孩子哭壞了嗓子,或怕在公共場所丟面子,就去摟抱孩子,滿足孩子的願望,這就使孩子發脾氣這一行為受到了強化,即孩子懂得了他可以以發脾氣來獲得父母的摟抱或得到想要的東西。為了一個又一個願望的實現,孩子開始一次又一次地發脾氣了,最終成為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學會或正在試看以發脾氣要技你時,千萬不要去強化他的行為,這時你最好的對策就是不理他,不和他講話,甚至看都不看他一眼,直到孩子停止哭鬧為止。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髮脾氣既不會引起父母的關愛,也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只要重複幾次,孩子就會戒掉以發脾氣來要挾成人的壞習慣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