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斂瘡

燥濕斂瘡,英文名稱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astringing sores,用具有燥濕斂瘡作用的方藥,祛除濕邪,促進新肉生長,加速瘡口癒合,治療滲液多而經久不愈之瘡瘍的治法。

簡介

燥濕斂瘡是指中醫祛濕法之一。運用苦燥的藥物組方以祛除濕邪的治法。主要用於脾胃及腸道的濕盛之證。根據疾病寒熱性質的不同,燥濕法可分為苦溫燥濕與苦寒燥濕兩類。苦溫燥濕是用苦溫而燥的藥物組方以祛除寒濕病邪(或濕邪而不兼有熱象)的治法。適用於濕邪或寒濕阻於中焦脾胃的證候。常用蒼朮、厚朴、陳皮、白豆蔻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如平胃散等。苦寒燥濕是用苦寒而燥的藥物組方以祛除濕熱病邪的治法。適用於溫熱病證。常用黃連、黃芩、龍膽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如龍膽瀉肝湯等。燥濕法常與芳香化濕、健脾化濕等治法配合使用。

苦寒燥濕治療學術語。指用苦寒藥物祛除濕熱病邪的方法。用於胃腸濕熱所致腹痛腹脹,大便稀爛熱臭,舌苔黃膩等症。常用黃連、黃芩、黃柏、枳殼、豬苓等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