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實果

【性狀】本品成卵圓形,長6-8mm,具果柄,頂端有宿存花萼之裂片。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活血,利水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

營實果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 Yínɡ Shí
【英語】 Fruit of Fewflower Wildrice
【別名】薔薇子、野薔薇子、石珊瑚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微科植物野薔薇的果實。
【原形態】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性狀】本品成卵圓形,長6-8mm,具果柄,頂端有宿存花萼之裂片。果實外皮紅褐色,內為肥厚肉質果皮。種子黃褐色,果肉與種子間有白毛,果肉味甜酸。以個大、均勻、肉厚、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果實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5a-豆甾烷-3,6-二酮(5a-stigmastan-3,6-dione),蒿屬香豆精(scoparone),水楊酸(salicyl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甙[quercetin-3-β-D-gluc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ide],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
【藥理作用】營實的丁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給藥有瀉下作用,測得其ED/50為5.6g/kg,已從營實的假果中分離得瀉下成分野薔薇甙A乙酸酯,後者的瀉下ED/50為150mg/kg。
【性味】酸;涼;無毒
【歸經】肺;脾;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活血,利水消腫。主瘡癰腫毒,風濕痹痛,關節不利,月經不調,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