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語

燕語

燕語 (yān yǔ),為舊燕國地區各城市使用的中國方言之一,以遼河為界,分為西燕方言與東燕方言。西燕方言,即黃河以北居民區的方言,又分為北京官話(北京市等)、冀魯官話(天津市等)與東北官話(盤錦市等),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河北平原、遼西走廊等居民區;東燕方言,即遼河以東居民區的方言,也就是膠遼官話(大連市等),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遼東半島、鴨綠江沿岸和烏蘇里江沿岸等居民區。外滿洲部分地區、朝鮮半島北部曾經也是燕語區。東燕語同東齊語(山東話)一起由東夷語演變而來。

基本信息

簡介

現代標準燕語位於北京市以及遼寧省大連市 ,由此向東北延伸。過渡區有遼寧省丹東市鞍山市岫巖縣營口市本溪市桓仁縣 。最北可至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 以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縣雞西市縣級市密山市虎林市 等。俄國 的伯力(勃利 )以前也屬於燕語區。

語音

韻母

燕語音節文字燕語音節文字

早期燕語共有八個單元音,分別是:a、oa、u、ou、e、oe、i、oi。
a,即後元音低元音平唇元音,類似國語中的a;
oa,即後元音、低元音、圓唇元音,類似國語中的o ;
u,即後元音、高元音、平唇元音,介於國語中的 e 與國語 si 中的 -i 之間;
ou,即後元音、高元音、圓唇元音,類似國語中的u;
e,即前元音、低元音、平唇元音,類似國語ie中的-e;
oe,即前元音、低元音、圓唇元音,類似國語üe中的-e;
i,即前元音、高元音、平唇元音,類似國語中的i;
oi,即前元音、高元音、圓唇元音,類似國語中的ü。

文字

語素文字

即漢字。

音節文字

晚期燕語共有十五個單元音,其中12個為非鼻音,其餘3個為鼻音,十五個單輔音,其中14個為非零聲母,其餘1個為零聲母「x」,無塞擦音「gx」、「kh」、「dz」、「ts」、「bv」、「pf」,無入聲韻。從第一個開元音「a」到最後一個閉元音「m」,共有366個音節文字,其中183個是大寫字型,其餘183個是小寫字型。燕語沒有國語的平舌音與捲舌音之別,國語的塞擦音「zhi/zi」與「chi/ci」、擦音「shi/si」與「ri」,對應燕語為塞音「d-i」與「t-i」、擦音「s-i」與「z-i」,國語的塞擦音「ji」與「qi」、擦音「xi」,對應燕語為塞音「d-ii」與「t-ii」、擦音「s-ii」。
同國語一樣,燕語的塞音系統也與英語、日語等語言正好相反,沒有英語同日語的清(弱聲)與濁(強聲)之別,卻有強氣與弱氣之分。國際音標的弱氣塞音例如[b]與[p],也寫作[b= ]與[p= ],對應的強氣塞音寫作[bh ]與[ph ]。英語、日語等語言區分[b]與[p](或[bh ]與[ph ]),而國語、燕語等僅區別[b]與[bh ](或[p]與[ph ]),對於[b]與[p](或[bh ]與[ph ])不做任何語義上的區別,也就是說,國語、燕語等將[ka]讀作[ga]、[ka]等同一樣,將[kh a]讀作[gh a]、[kh a]等同一樣,只不過是聲音上的強弱而已。
百八十音圖 元音
後舌 前舌
中低 中高 中低 中高
平唇 圓唇 平唇 圓唇 平唇 圓唇 平唇 圓唇 平唇 圓唇 平唇 圓唇
輔音 舌背 擦音 無氣 a
[ɣʌ]
oa
[ɣɔ]
â
[ɣɤ]

[ɣo]
u
[ɣɯ]
ou
[ɣu]
e
[ɣɛ]
oe
[ɣœ]
ê
[ɣe]

[ɣø]
i
[ɣi]
oi
[ɣy]
有氣 ha
[xʌ]
hoa
[xɔ]

[xɤ]
hoâ
[xo]
hu
[xɯ]
hou
[xu]
he
[xɛ]
hoe
[xœ]

[xe]
hoê
[xø]
hi
[xi]
hoi
[xy]
塞音 無氣 ga
[ɡʌ]
goa
[ɡɔ]

[ɡɤ]
goâ
[ɡo]
gu
[ɡɯ]
gou
[ɡu]
ge
[ɡɛ]
goe
[ɡœ]

[ɡe]
goê
[ɡø]
gi
[ɡi]
goi
[ɡy]
有氣 ka
[kʌ]
koa
[kɔ]

[kɤ]
koâ
[ko]
ku
[kɯ]
kou
[ku]
ke
[kɛ]
koe
[kœ]

[ke]
koê
[kø]
ki
[ki]
koi
[ky]
鼻音 接頭 nga
[ŋʌ]
ngoa
[ŋɔ]
ngâ
[ŋɤ]
ngoâ
[ŋo]
ngu
[ŋɯ]
ngou
[ŋu]
nge
[ŋɛ]
ngoe
[ŋœ]
ngê
[ŋe]
ngoê
[ŋø]
ngi
[ŋi]
ngoi
[ŋy]
接尾 ng
[ŋ]
舌頂 擦音 無氣 za
[zʌ]
zoa
[zɔ]

[zɤ]
zoâ
[zo]
zu
[zɯ]
zou
[zu]
ze
[zɛ]
zoe
[zœ]

[ze]
zoê
[zø]
zi
[zi]
zoi
[zy]
有氣 sa
[sʌ]
soa
[sɔ]

[sɤ]
soâ
[so]
su
[sɯ]
sou
[su]
se
[sɛ]
soe
[sœ]

[se]
soê
[sø]
si
[si]
soi
[sy]
塞音 無氣 da
[dʌ]
doa
[dɔ]

[dɤ]
doâ
[do]
du
[dɯ]
dou
[du]
de
[dɛ]
doe
[dœ]

[de]
doê
[dø]
di
[di]
doi
[dy]
有氣 ta
[tʌ]
toa
[tɔ]

[tɤ]
toâ
[to]
tu
[tɯ]
tou
[tu]
te
[tɛ]
toe
[tœ]

[te]
toê
[tø]
ti
[ti]
toi
[ty]
鼻音 接頭 na
[nʌ]
noa
[nɔ]

[nɤ]
noâ
[no]
nu
[nɯ]
nou
[nu]
ne
[nɛ]
noe
[nœ]

[ne]
noê
[nø]
ni
[ni]
noi
[ny]
接尾 n
[n]
擦音 無氣 va
[vʌ]
voa
[vɔ]

[vɤ]
voâ
[vo]
vu
[vɯ]
vou
[vu]
ve
[vɛ]
voe
[vœ]

[ve]
voê
[vø]
vi
[vi]
voi
[vy]
有氣 fa
[fʌ]
foa
[fɔ]

[fɤ]
foâ
[fo]
fu
[fɯ]
fou
[fu]
fe
[fɛ]
foe
[fœ]

[fe]
foê
[fø]
fi
[fi]
foi
[fy]
塞音 無氣 ba
[bʌ]
boa
[bɔ]

[bɤ]
boâ
[bo]
bu
[bɯ]
bou
[bu]
be
[bɛ]
boe
[bœ]

[be]
boê
[bø]
bi
[bi]
boi
[by]
有氣 pa
[pʌ]
poa
[pɔ]

[pɤ]
poâ
[po]
pu
[pɯ]
pou
[pu]
pe
[pɛ]
poe
[pœ]

[pe]
poê
[pø]
pi
[pi]
poi
[py]
鼻音 接頭 ma
[mʌ]
moa
[mɔ]

[mɤ]
moâ
[mo]
mu
[mɯ]
mou
[mu]
me
[mɛ]
moe
[mœ]

[me]
moê
[mø]
mi
[mi]
moi
[my]
接尾 m
[m]

其他

注音

聲母:
  • b  p  m  f  v,  d  t  n  l
  • g  k  ng  h,  j  q  gn  x
  • zh  ch  sh  r,  z  c  s  (s)i
韻母:
  • a  o  e  ê,  ai  ei  ao  ou
  • an  en  ang  eng  ong,  er  i  u  ü

關聯詞條

漢系·漢語·國語·官話 東北官話 西南官話·北蜀語·南蜀語 粵語·西越語
膠遼官話·東齊語·東燕語 晉語·北晉語 江淮官話·北吳語 客家語
冀魯官話·西齊語 中原官話·東秦語·南晉語 吳語·南吳語 贛語·東楚語
北京官話·西燕語 蘭銀官話·西秦語 閩語·東越語 湘語·西楚語

詞語解釋

yān yǔ
1.宴飲敘談。《詩.小雅.蓼蕭 》:"燕笑 語兮,是以有譽處兮。"鄭玄箋:"天子與之燕而笑語 。"朱熹集傳:"燕,謂燕飲。"
2.閒談;親切交談。《史記. 李將軍列傳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
3.指燕子鳴叫。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姑洗三月》:“魚游碧沼,疑呈遠道之書;燕語雕梁,狀對幽閨之語。”
4.指燕子鳴聲。 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樹暗蟬吟咽,巢傾燕語愁。” 5.俗指一種燕子交流的一種語言。也指為了尋找配偶的一種鳴叫。

髮型

yàn yǔ

沙宣剪裁,燕語髮型

髮型特點,修剪簡單,極具商業價值,獨特的三角形開發片的燙髮方式,燙完使髮型充滿透空感,此修剪方式只適合此燙髮方式。
分區中心基準點到兩側分出瀏海。
兩個耳後點相連線分出1區
U字分完以後,從耳後點垂直延伸到U字線上分出2區和3區
頂點和黃金點分出第4區
頂點和中心基準點分出第5區。

修剪過程

1區,站位在兩條後部的轉角線上,以髮際線90度提升,平行手位方形切口,固定設計線長度為6厘米,然後再把左右兩個方中間的角調整一下,剪好第1區。
2區,方形修剪,水平拉出。站位在後部一條直線上移動,角度為黃金點的切點和髮際線連線。【連線時發跡線同樣90度提升】
3區,以2區頭髮最長的為引導線,水平劃分,第一片發片不提升【避免產生缺角現象】。第二片45度提升,手位平行,方形切口。完成以後,手位15度斜向後輕微去角保留耳上點外線長度。
4區,以第2區為引導線,頂點和黃金點90度提升方形切口,發片2帶1,3帶1,定點漸增,即三角形修剪。
5區,以第4區為引導線,頂點和中心基準點90提升,方形切口,發片2帶1,3帶1,定點漸增,即三角形修剪。
最後斜向後去角側點的角和前側外線調整,發量內層次調整。

排槓分區

1、30度中號槓平卷1圈
2、15度中號槓1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3、30度大號槓1.5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4、30度中號槓1.5圈平卷
5、30度中大號槓1.5圈平卷
6、45度中大號槓1.5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7、45度中大號槓1.5圈發尾向上向後
8、90度大號槓1圈
9、中大號槓45度1.5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10、中大號槓30度1.5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11、大號槓15度1.5圈斜捲髮尾向上向後
12、13、14、90度超大號槓1圈

槓直徑參考係數

1,2,4中號直徑1.5厘米
5,6,7,9,10中大號直徑2厘米
8,11,3大號直徑2.2厘米
12,13,14超大號直徑2.5厘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