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台壽寧禪寺旅遊區

燒香台壽寧禪寺旅遊區

壽寧禪寺始建於宋朝,原名通濟庵,為宋代道遠禪師的道場。寺院原址在湖北省應城市城北七星橋附近,屢遭洪水泛濫侵損,沖毀於明朝萬曆年間,後遷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壽寧寺。壽寧寺自宋代到清代十分興旺,清末嘉太和尚雲遊至此,化緣修建殿堂。自此,每逢佛教節日,靈台山便香菸繚繞,遂以“燒香台”傳名於世。 燒香台壽寧禪寺旅遊區已成為AA級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壽寧禪寺壽寧禪寺
壽寧禪寺寺院原址在湖北省應城市城北七星橋附近,始建於宋朝,原名通濟庵,為宋代道遠禪師的道場。屢遭洪水泛濫侵損,沖毀於明朝萬曆年間,後遷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壽寧寺。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移建於城東門外。壽寧寺自宋代到清代十分興旺,寺內僅花園占地數千平方丈,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千人,每年香客數以萬計。燒香台是距應城城關最近的山崗,為應城城東的制高點,且地處要衝,所以兵家常在此扎駐,為兵家必爭之地。清鹹豐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在黃州擊潰官軍後,乘勝攻陷漢陽。清末嘉太和尚雲遊至此,化緣修建殿堂。自此,每逢佛教節日,靈台山便香菸繚繞,遂以“燒香台”傳名於世。

現在的壽寧禪寺總占地面積達70多畝(46000多平方米),已先後建成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靈山塔、千佛殿、齋堂、僧寮,還有往生堂、居士林、海會塔、鐘鼓樓、山門等,並對後山二眾道場“三聖殿”進行了修繕,增建了寮房等,建築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其中的往生堂和居士林,是為了滿四眾之心愿,使學佛老年居士安祥往生而建的。往生堂清淨莊嚴,寬暢明亮,建築面積為230平方米。大堂中間設安樂床,供往生者用,助念居士圍坐四周分班助念。

歷史沿革

壽寧禪寺壽寧禪寺
壽寧禪寺始建於宋朝,原名通濟庵,為宋代道遠禪師的道場。寺院原址在湖北省應城市城北七星橋附近,屢遭洪水泛濫侵損,沖毀於明朝萬曆年間,後遷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壽寧寺。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移建於城東門外。1932年八月,原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次長蔣作賓先生(應城籍)和國民政府湖北省財政廳長李子寬先生(應城籍),分別從浙江西藏引入佛經186箱,和大藏經一部,藏於壽寧禪寺。1935年,經當時省佛協批准,壽寧禪寺具有“傳旗受戒”之資格。1995年,經應城市市政府批准,在離城區四公里的燒香台修復壽寧禪寺。燒香台原名棚子山,亦稱靈台山。清末嘉太和尚雲遊至此,化緣修建殿堂。自此,每逢佛教節日,靈台山便香菸繚繞,遂以“燒香台”傳名於世。

1998年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欣然揮毫為寺院題名“壽寧禪寺”。在印素法師的帶領下,在十方信眾、社會賢達的護持下,經過廣結善緣,艱苦創業,壽寧禪寺再現昔日莊嚴景象。“白聖長老”祖庭也從僅三間房的小寺院,建成了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功能齊備的大規模道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