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季

燒錢季

2016年,又是一年畢業季。在告別聚餐、畢業合影,訴盡離別之情後,絕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陸續走出了校園。畢業季何以變成“燒錢季”。

基本信息

背景

燒錢季燒錢季
畢業可喜,但畢業生們留下的一筆“賬單”卻值得人們深思。日前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5%的應屆畢業生,畢業季開支在6000元以上,26.71%的人花銷超過10000元,而畢業開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僅為17.77%。

具體情況

畢業消費,錢花在哪
雖然已經離開校園一年有餘,但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生鄭小琪(化名)依然清楚記得畢業時的各種花銷。她說:“當時畢業旅行花了4000元左右,畢業聚餐800元,為畢業晚會置辦的禮服、鞋子、化妝品大概花了600元,藝術照花了400元,畢業季需要往家裡寄一些閒置的衣物花了200元左右。總體來說,整個畢業季的花費總共在6000元左右。”
鄭小琪接著說,畢業季的消費確實要比平常多一些,“大學四年,我平均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在2000元左右,是畢業季的三分之一”。
“畢業旅行花了5000元,聚餐是3000多元。”華中師範大學2015屆畢業生劉芳(化名)曬出了自己的“畢業賬單”。
在陝西師範大學2011屆本科畢業生趙莉(化名)看來,這種畢業季的高消費並不僅僅限於旅行和聚餐。“畢業季是很特殊的階段,在此期間,我們往往要處理很多事情,花銷自然會增大。那時候,我需要列印材料用於論文撰寫,需要添置正裝用來應聘,還需要專程坐火車去外地面試。這些交通費、住宿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曾做過學生輔導員的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童文勝表示:“學生們的畢業消費主要集中在差旅費及應聘單位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消費、個人形象包裝費、簡歷製作與投遞費、畢業前各種聚會聚餐費四方面。”
就業壓力與畢業情結是主因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大學畢業季與高考季類似,學生們覺得之前四年學習終於有了收穫,獎勵自己也是理所應當。而現在大學生畢業季的聚會形式更為豐富,無形中讓大學生增加了開銷。”
在童文勝看來,畢業消費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就業壓力與畢業情結。“如今,學生們在大四上學期就得開始謀劃找工作,大多還得先實習一段時間。這既要學生付出時間和精力,還得付出更多金錢。由於同窗之誼,感情深厚,學生們免不了要在畢業前聚會聚餐,總體來說,受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這筆花銷不可小覷。”
“就業壓力也好,畢業情結也罷,這種消費必須分開看待。”山西師範大學教師趙潔認為,如果學生們能夠理性消費,在特殊節點多一些開銷也無可厚非。比如,把錢花在找工作、買正裝、做簡歷以及畢業前的必要的社交活動上,都可以理解。“但這種消費一旦超出自己可承受的範圍,盲目攀比、跟風,就會把畢業季變成‘燒錢季’。而這種過度消費便是社會不良風氣延伸至象牙塔的一種表現。”
同學情誼可少用酒水錶達
“鑒於大學生始終是消費父母收入的年輕群體,能夠讓學生在畢業季少投入、少花費總歸是好的。若要如此,一方面需要招聘單位的選人用人條件更科學,如在實習、試用一段時間後,就要與符合招聘條件的學生簽署招錄協定,並讓其返校繼續學業。另一方面,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可少用酒水形式表達,社會、學校、家庭多引導學生用高雅、有情調的方式表示分離之情,如邀請同學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畢業季活動等。”童文勝強調。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杜瑞軍指出:“學校應該注重倡導學生們以合理的方式表達情感。在畢業季,學校也可開展一些教育活動,告訴學生即使不參加畢業季的一些消費項目,也不會影響同學之間的感情。感情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有時一些最簡單的方式往往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畢業時給同學搬家,去火車站給同學送行,寫一段互相鼓勵的話等。”
在趙潔看來,學校可以通過課程、講座等方式滲透、引導學生們建立理性的消費觀,尤其是在特殊時期,要提前、合理制定自己的消費計畫。“當然,通過勤工儉學等方式積攢資金,並用於必要的生活消費也值得提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