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之勢

燎原之勢

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比喻小事可以釀成大變。也比喻新生事物開始雖然弱小,但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出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燎:延燒。

明·張居正《答雲南巡撫何萊山論夷情》:“究觀近年之事,皆起於不才武職、貪黷有司及四方無籍奸徒竄入其中者,激而構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續孽海花》五七回:“你不要輕視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曉得怎么結局呢!”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是會很快的。”

賀敬之《重回延安——母親的懷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的紅旗插到了延安,插遍了全中國。” 也作“星火燎原”。

明·賀逢聖《致族人書》:“天下事皆起於微,成於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蟻穴潰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

孫犁《白洋淀紀事·烈士陵園》:“很多烈士在中學、師範甚至國小就接受了黨所傳播的革命思想。然後,他們回到家鄉,或是在窮鄉僻壤的國小校里教書,他們又向貧苦的農民和他們的子弟傳播了這種思想。這就是星火燎原。”

【解釋】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你。”

【事例】你不輕視了。~,不曉得怎么結局呢! ★張鴻《續孽海花》第57回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新生事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