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原理與工藝

《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是201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旭明。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熱處理原理與工藝

作 者:石湘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111321392

開本: 16開

定價: 27.00元

內容簡介

《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是根據職業教育材料類熱處理技術專業的教學計畫和“熱處理原理與工藝”課程教學大綱編寫的。全書共分11章,內容包括鋼的加熱轉變、珠光體轉變、馬氏體轉變、貝氏體轉變、鋼的過冷奧氏體轉變圖、淬火鋼在回火時的轉變、鋼的退火與正火、鋼的淬火與回火、鋼的化學熱處理、鋼的特種熱處理、典型零件的熱處理工藝,另外書後還附有實驗指導書等。

《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所用標準新,內容深淺適宜,文字簡潔流暢,特別注重實用性和套用性,同時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熱處理技術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成人高校、普通中專、成人中專等材料類專業的學生及工程技術人員使用或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熱處理原理

第一章 鋼在加熱時的奧氏體轉變

第一節 奧氏體的形成機理

一、奧氏體的結構、組織和性能

二、奧氏體形成條件

三、奧氏體形成過程

第二節 奧氏體轉變速度

一、奧氏體等溫轉變速度

二、影響奧氏體轉變速度的因素

三、連續加熱時的奧氏體轉變

第三節奧氏體晶粒度的控制

一、晶粒度的有關概念

二、奧氏體晶粒的長大過程

三、細化奧氏體晶粒的途徑

四、組織遺傳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章 珠光體轉變

第一節 珠光體的組織形態和力學性能

一、珠光體組織形態

二、珠光體片層間距及與過冷度的關係

三、珠光體的力學性能

第二節 珠光體形成過程

一、片狀珠光體的形成過程

二、粒狀珠光體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 珠光體轉變速度及其影響因素

一、珠光體轉變速度

二、影響珠光體轉變速度的因素

第四節 非共析鋼的珠光體轉變

一、非共析碳鋼的珠光體轉變

二、先共析相的組織形態

三、先共析相形態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 馬氏體轉變

第一節 馬氏體的結構、組織形態和力學性能

一、馬氏體的晶體結構

二、馬氏體組織形態和亞結構

三、影響馬氏體形態和亞結構的因素

四、馬氏體的性能

第二節 馬氏體轉變的主要特點

一、馬氏體轉變的無擴散性

二、表面浮凸現象和切變共格性

三、具有特定的慣習面和位向關係

四、降溫轉變及轉變不完全

五、亞結構

六、馬氏體轉變的可逆性

第三節 馬氏體轉變的熱力學條件及影響ms點的因素

一、馬氏體轉變的熱力學條件

二、影響ms點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奧氏體穩定化

一、熱穩定化

二、機械穩定化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四章 貝氏體轉變

第一節 貝氏體的組織形態和力學性能

一、貝氏體的組織形態

二、貝氏體的力學性能

第二節 貝氏體轉變特點和形成過程

一、貝氏體轉變特點

二、貝氏體形成過程

第三節 影響貝氏體轉變的因素

一、化學成分的影響

二、奧氏體化溫度的影響

三、冷卻時在不同溫度下停留的影響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五章 鋼的過冷奧氏體轉變圖

第一節 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圖

一、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圖的建立

二、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圖的分析

三、影響等溫轉變圖的因素

四、等溫轉變圖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圖

一、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圖的建立

二、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圖的分析

三、連續冷卻轉變圖與等溫轉變圖的比較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部分 熱處理工藝

第六章 鋼的加熱

第一節 確定加熱工藝參數的一般原則

一、加熱溫度的確定

二、加熱速度的確定

三、加熱時間的確定

第二節 加熱介質

一、常用加熱介質

二、加熱介質的選擇

第三節 鋼件加熱時的氧化、脫碳及預防措施

一、鋼件加熱時的氧化現象

二、鋼件加熱時的脫碳現象

三、防止氧化、脫碳的方法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七章 鋼的退火與正火

第一節 鋼的退火

一、退火的分類和組織性能特點

二、常用退火工藝

第二節 鋼的正火

一、正火與退火的組織、性能區別

二、正火的目的及套用範圍

三、正火工藝

四、退火與正火的選用

第三節 退火、正火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一、退火與正火件的質量檢驗

二、常見退火、正火缺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八章 鋼的淬火

第一節 淬火介質

一、理想淬火介質及淬火介質分類

二、工件在淬火介質中的冷卻過程

三、淬火介質冷卻能力的測定及影響因素

四、常用淬火介質及其冷卻特性

第二節 鋼的淬透性

一、淬透性及其影響因素

二、淬透性的測定方法

三、淬透性曲線的套用

第三節 淬火工藝

一、淬火加熱工藝規範的確定

二、常用淬火工藝方法

三、冷處理

四、淬入淬火介質的常用方法

五、典型零件淬火工藝實例

第四節 淬火技術的發展

一、形變淬火

二、真空淬火

三、控制馬氏體、貝氏體形態的淬火

四、奧氏體晶粒超細化處理

五、亞共析鋼亞溫淬火

六、碳化物超細化處理

第五節 淬火常見缺陷及其預防措施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九章 鋼的回火

第一節 回火組織轉變及回火組織

一、碳鋼的回火組織轉變

二、回火組織形貌

第二節 回火時力學性能及內應力的變化

一、力學性能的變化

二、內應力的變化

三、合金元素在回火中的作用

四、回火脆性

五、非馬氏體組織回火時的變化

第三節 鋼的回火工藝

一、回火的目的和分類

二、回火工藝

三、其他回火方法

四、回火後的穩定化處理

五、淬、回火件的質量檢驗

六、回火常見缺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章 淬火應力與畸變、開裂

第一節 淬火應力

一、淬火應力的分類

二、淬火應力的形成規律

第二節 淬火畸變、開裂及防範措施

一、淬火畸變

二、淬火開裂

三、減少淬火畸變、防止淬火開裂的措施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一章 鋼的表面淬火

第一節 感應淬火

一、感應淬火的特點及分類

二、感應淬火常用材料及加工路線

三、感應加熱基本原理

四、感應加熱時鋼的相變特點

五、感應淬火後的組織與性能

六、感應淬火工藝

七、感應淬火後的回火

八、感應淬火件的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九、感應淬火工藝實例

十、感應器設計

第二節 其他表面淬火方法

一、火焰淬火

二、雷射淬火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二章 化學熱處理基礎

第一節 化學熱處理基本過程

一、滲劑的分解

二、活性原子在工件表面的吸收

三、擴散

四、化學熱處理過程的控制因素

五、加速化學熱處理過程的途徑

第二節 滲層組織形成規律

一、滲層組織與相圖的關係

二、影響滲層各相區厚度的因素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三章 鋼的滲碳

第一節 滲碳質量的評定

一、表面碳含量

二、滲碳層深度

三、滲碳層碳含量分布

第二節 氣體滲碳

一、氣體滲碳常用滲碳劑

二、爐氣成分及主要化學反應

三、碳勢的測量

四、滲碳用鋼及滲碳件加工工藝路線

五、氣體滲碳工藝

六、氣體滲碳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固體、液體滲碳

一、固體滲碳

二、液體滲碳

第四節 滲碳後的熱處理

一、直接淬火

二、一次淬火

三、二次淬火

四、高溫回火後淬火

五、回火

六、汽車後橋主動錐齒輪滲碳後熱處理工藝實例

第五節 滲碳件的組織性能、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一、滲碳件組織與性能

二、滲碳件質量檢驗

三、滲碳件常見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四章 鋼的滲氮

第一節 滲氮層的組織與性能

一、fe-n相圖與基本相

二、純鐵滲氮層組織與性能

三、碳及合金元素對滲氮層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第二節氣體滲氮

一、滲氮鋼和滲氮前的預備熱處理

二、氣體滲氮工藝

三、加速滲氮的方法

四、滲氮件性能特點

五、典型零件強化滲氮工藝實例

第三節 離子滲氮

一、離子滲氮基本原理和裝置

二、離子滲氮的特點

第四節 滲氮後的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一、滲氮件質量檢驗

二、氣體滲氮件常見質量缺陷

第五節 滲氮工藝的發展

一、表面納米化滲氮

二、真空脈衝滲氮

三、短時滲氮

四、深層滲氮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五章 鋼的碳氮共滲與氮碳共滲

第一節氣體碳氮共滲

一、概述

二、氣體碳氮共滲劑及化學反應

三、碳氮共滲工藝

四、碳氮共滲後的熱處理

五、碳氮共滲層的組織與性能

六、碳氮共滲件的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第二節 氣體氮碳共滲

一、氣體氮碳共滲劑

二、氣體氮碳共滲工藝

三、氣體氮碳共滲工藝實例

四、氮碳共滲層的組織與性能

五、氮碳共滲件的質量檢驗及常見缺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六章 其他常用化學熱處理

第一節 滲硼

一、滲硼層組織與性能特點

二、滲硼工藝

三、滲硼後的熱處理

四、滲硼的套用及實例

五、滲硼件質量檢驗

第二節滲硫

第三節 滲金屬

一、固體法滲金屬

二、鹽浴法滲金屬

三、滲層組織與性能特點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十七章 熱處理工藝編制基礎

第一節 概述

一、熱處理工藝編制的基本概念與內容

二、零件加工工藝路線及熱處理在加工路線中的位置

第二節 熱處理工藝編制的原則、依據和步驟

一、熱處理工藝編制的原則

二、熱處理工藝編制的依據

三、熱處理工藝編制的步驟和方法

第三節 熱處理工藝檔案

一、熱處理工藝卡片

二、熱處理工藝守則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