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少山

熊少山,出生於貧窮家庭。讀過幾年私塾。17歲時,為生活所迫到新集鋁棚做工,目睹了封建地主把頭的殘酷剝削和工農的痛苦,立志改革社會。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21年在親友資助下到潢川省立七中求學,在學校中接觸到“五四”運動思潮,他組織同學閱讀進步書籍,探討改革社會,受到當局查禁,遂領導學生髮起抗議,爆發了轟動全城的學潮,由此遭到鎮壓而棄學。1924年和同鄉殷仲環杜彥威等到武漢尋求革命真理,輾轉於武昌中華大學和武漢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經黨的派遣,與殷仲環、杜彥威組成黨的光山工作組,於1924年秋回到家鄉柳林河熊稻場自己家中辦學館,秘密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他為學館門前開宗明義地書寫一副對聯:“沂水春風,須拘成兒童樂趣;鳥飛魚躍,要喚起雅子動機。”他白天向學生講授“五四”以來的新文化,晚上辦夜校向農民講解奴隸創造世界,窮人要翻身做主,啟發革命思想。在他出色的宣傳鼓動下,經過培養,吸收了熊全甫、汪少山等第一批共產黨員。於1925年率先建立中共殷區特支,熊少山任書記。他領導編髮了許多革命的民歌小調和大量的傳單、標語,在光山、羅山、息縣、潢川一帶張貼傳播,喚醒民眾。1926年主動與汪後之在縣城建立的黨組織及張俠生在縣北張胡店建立的黨組織取得聯繫,使全縣黨組織活動步調更加一致。同時還與潢川、信陽、息縣、羅山的宣化店等地黨的負責人多次舉行聯席會議,進一步開闢黨在豫南的工作。同年秋熊少山在殷區建立了農民運動工作組,在農民中廣泛建立了“窮人會”。同時向各地黨組織派出聯絡員,促進各地農民運動的相互了解、配合與支持,為後來建立農民協會和開展農民運動奠定了基礎。1927年根據革命形勢的發展,及時在“窮人會”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農民協會,號召農民組織起來同封建地主作堅決鬥爭。在他到武昌參加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和在武昌召開的河南武裝農民代表大會回來後,迅速發展殷區農會組織到15個,會員達千餘人;並派骨幹到豫南羅山、宣化、周黨、莽張等地幫助建立農民協會,指導農會工作,掌握鬥爭策略。同時派優秀分子熊先春、熊德成到信陽農軍訓練所受訓,為組建農民武裝作準備。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熊少山立即派殷仲環、杜彥威等骨幹分子30人到黃麻參加起義。黃麻攻克後,熊少山同吳煥先、來合雲、徐朋人等作為黨的領導人到黃安參加了鄂東黨的工作和鄂東軍的組建。1928年中共光山特別支部成立,熊少山任書記。不久,中共光山特別區委員會建立,隨後他在殷區的大朱灣和岳畈分別建立了100至200人的革命武裝。同年秋相繼兼任新建立的弦西、弦南黨的區委書記。同年9月參加河南省委在羅山召開的豫東西7縣黨代表大會。10月被任命為湖北省委重建的鄂東特委委員。1929年中共光山縣委正式建立,熊少山任委員,繼任書記,同鄭新民一起領導了宣化棗林崗農民起義,並指揮殷區農民自衛軍擊退了易本應民團數百人的進攻。同年12月鄂豫邊革命委員會成立,當選為執委委員、肅反兼裁判委員會主席。1930年4月面對反動民團第七支隊司令易本應糾集土劣對殷區的猖狂清鄉蹂躪,果斷決定舉行殷區農民暴動,並親任總指揮,在周密布署下,組織一個革命游擊大隊,兩個赤衛中隊,帶動廣大農民一舉暴動成功,全殲易本應民團300餘人,繳獲200餘支槍枝。起義勝利後,建立了殷區蘇維埃政府,鎮壓了罪大惡極的豪紳,制定了土地改革計畫,將農民運動推向高潮。

主要業績

他在邊區革委會工作期間,親自製定了邊區《懲辦土豪劣紳條例》、《蘇維埃法律細則》,深入考察邊區政府各項法令制度的執行情況,秉公執法,對敵嚴厲,對內勤政廉明,保障了良好的革命秩序。1930年11月,熊少山在卡房古店潭窪竹園祠堂的民眾大會上慷慨激昂演講時,突然病逝講台上,以身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