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仕玉

熊仕玉

熊仕玉,男,漢族,1954年10月18日出生於四川宜賓,是新疆做苜蓿生意的一名商人,1999年他在羅馬一家古董店購得的“莎士比亞肖像”。2008年上海藝術人文頻道播出了紀錄片《莎士比亞在中國》,講述了一段關於熊先生收藏該畫到求證該畫的真實性的離奇故事。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熊仕玉 熊仕玉

同年藝術人文頻道,《文化主題之夜》請來了有關專家、教授和當事人,共同談論這幅畫的文化意義和幕後故事。

2010年10月 28日在義大利羅馬,由義大利,法國文物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表示,此畫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僅存的莎士比亞真實寫生畫。

2012年4月29日,由文化部牽頭,國家話劇院赴英國莎士比亞圓形劇場參加演出《理查三世》Richard III。同時在演出中,英國畫家莎士比亞理事威廉.瑞利先生宣布了熊先生收藏的畫可能是現存唯一的莎士比亞肖像畫。

與莎士比亞

2005年10月26日,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實驗室及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採用國際先進和通行的“加速器質譜(AMS)碳-14”檢測方法對該畫進行了科學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畫為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作品,畫布和顏料的年代為1591年左右正是威廉·莎士比亞作為戲劇家從成熟走向輝煌的年代,約在30-45歲之間,符合其生平記載。而這也正是莎士比亞生活的年代。而英國國家肖像館的塔尼亞·庫珀博士看了肖像照片電子版後認為有可能是16世紀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的兄弟斐迪南親王的肖像。

據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理事威廉說:9年前,在羅馬古董店賣莎士比亞肖像畫給熊仕玉先生的是兩位八旬老人,他們是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對兄弟,他們從小移民英國並在英國長大,後來又從事繪畫和古董買賣,對莎士比亞十分熟悉。二戰結束後,這對兄弟回到羅馬開古董店。古董店附近有個風燭殘年的獨身老太太,她擁有很多老古董,20年前,她在臨終前把這對兄弟找去,把所有古董都賣給了他們,唯獨這幅掛在臥室中的莎士比亞肖像畫捨不得賣。但最後,還是被喜歡繪畫的這對兄弟給買下了。但他們只知道這是一幅古畫,畫中人是莎士比亞,卻不知道哪個年代畫的……這才使得他倆輕易出手,轉賣給了熊仕玉。

2005年,英國國家肖像館發起 “尋找莎士比亞”的活動,當時肖像館要從歷來被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六幅肖像畫中找出真正的“莎士比亞”。中國新疆的苜蓿老闆熊仕玉獲知此事,想起了自己收藏的那幅莎士比亞肖像畫。為什麼真正的莎士比亞不可能是他?熊仕玉立志做當代的堂吉訶德,從義大利的古董店到英國倫敦拜訪國家肖像館,再到莎翁故鄉,熊仕玉踏上了“尋找莎翁之旅”。

後來英國文物鑑定專家米爾博士來華對此畫鑑定後說,莎士比亞生前是一雙棕色眼睛,而以前人們熟悉的6幅莎翁畫像都是藍眼睛,唯有這幅莎翁畫像是棕色眼睛。同時,在北京大學和英國所作的科學鑑定,都精確無疑地證明,這畫就是16世紀的作品。同時米爾博士對此莎士比亞肖像畫提出了7條論據,認為無論從畫框,畫布,顏料,服飾,年代,以及人物肖像特徵,該畫都不存在任何疑點。結果令眾人振奮。但這畫究竟如何從英國來到義大利的羅馬,近400年中,這畫的背後又有些什麼歷史故事,至今還是個謎。

2008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亞誕辰444周年紀念日,也是他逝世392周年紀念日,這一天第三屆中國國家話劇院國際戲劇季“永遠的莎士比亞”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了啟動儀式,同時,熊先生收藏的莎士比亞肖像畫也在此儀式上揭開了面紗。

同年,在上海電視台藝術人文頻道,由王小龍導演的紀錄片,《莎士比亞在中國》在上海藝術人文頻道播出,紀錄片講述了一個離奇的真實故事。新疆的商人熊仕玉多年前從義大利購回一幅古畫,這畫可能是世上僅存的一幅莎士比亞的肖像畫。紀錄片從2005年英國國家肖像館發起的“尋找莎士比亞”的活動入手,當時肖像館要從歷來被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六幅肖像畫中找出真正的“莎士比亞”。首先,專家否定了肖像“弗勞爾的莎士比亞”的真實性,因為在這幅畫像中發現了19世紀初才開始套用的法國藍等顏料。此時,中國新疆的熊仕玉獲知此事,他把自己收藏的莎士比亞的肖像畫送去了權威機構作碳14檢測,鑑定報告稱該畫產生年代為16世紀末,當時正值莎士比亞從劇場門口代客泊車的小人物變成劇團主要演員的上升時期。

此後,從義大利的古董店到英國倫敦拜訪國家肖像館再到莎翁故鄉,熊仕玉踏上了“尋找莎翁之旅”。

主角打動觀眾

導演王小龍說:“偶然聽說了這個自稱有著莎士比亞的肖像畫的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見面後的五分鐘裡,我就決定要拍這部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這個答案對我們而言可能並不重要,但是熊仕玉身上的那股執著勁兒卻能夠打動所有人。”

當被問及古畫的價值,熊仕玉表示:“1999年,我去國外考察時買回來的,加上差旅費一共五萬美元。”對於為何執著於證明畫中人的真偽,他直言,“如果證明了世界上僅存的莎士比亞肖像畫在中國,也是為國家爭光。

2008年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在上海影城試映,揭開了莎士比亞的神秘面紗。經英國權威專家鑑定,由中國人收藏的這幅莎翁畫,是莎士比亞生前僅有的肖像畫。放映結束,當拍攝此片的藝術人文頻道首席編導王小龍告訴大家,收藏這幅肖像畫的熊仕玉先生也在現場,10月在北京舉行的莎士比亞國際節也將正式懸掛這幅肖像時,激起了在場中外觀眾的熱烈掌聲……

熊先生自豪地說:“我國有很多文物在歐美,但大多是被人搶去、偷去的;莎士比亞只有1個,肖像我是用錢買回來的,這就夠了!”他還透露,英國現在出巨資希望購買此畫。問他為何會購買此畫時,他說,他喜歡莎士比亞,1999年,他在義大利羅馬一家古董店,從兩位義大利老人處用5萬美元購得了此畫。

2005年前,英國國家肖像館16世紀分部的領導者庫珀博士告訴路透社記者,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珍藏的莎士比亞肖像畫,畫的不一定是莎翁本人。專家通過對畫像所用顏料的精微檢測後發現,這幅莎士比亞肖像中的鉻黃和法國藍,是19世紀才開始運用的,比莎翁晚了差不多近300年。而此前,世界公認6幅莎士比亞肖像,全是莎士比亞去世後由後人所畫,這6幅畫形象還各不相同,像是6個人,這使得莎士比亞的形象成了歷史謎團。由此,英國國家肖像館發起了一場“尋找莎士比亞”的活動。

確認肖像年份

來自中國新疆的企業家熊仕玉驚喜地看到了這一訊息。於是,他想到了自己1999年在義大利羅馬古董店購得的一幅莎士比亞肖像畫。為了鑑定此畫,他立即把畫送到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通過加速器質譜實驗室專家通過碳-14測定,這幅肖像畫為1591年左右所作,而這正是莎士比亞生活的年代。畫面上,莎翁還未卸妝,雙頰和嘴唇上塗成紅色並貼著假鬍鬚,應該是畫匠在莎士比亞表演登台前後畫的。由此,他開始了自己赴歐求證的旅程,而紀錄片攝製組也隨著他一路拍攝,一路探尋……

赴歐求證

熊仕玉首先來到了羅馬,根據他7年前與兩位老人的一張合影,猶如大海撈針般地找到了這兩位古董店老人。老人告訴他,雖然他們肯定畫上的人物是莎翁,也肯定這是16世紀的畫作,卻說不出畫的由來。

於是,熊仕玉攜畫信心滿懷地來到了倫敦。沒想到,發起“尋找莎士比亞”活動的英國國家肖像館一聽他的要求,竟以會影響“國家尊嚴”為由,避而不見。苦惱的他只得又去尋找莎士比亞圓形劇場、蘇富比拍賣行以及莎翁故居所在的斯特拉夫鎮、莎翁墓地……有的對他不屑一顧,冷眼相對;有的雖有興趣卻無法確認。由此,他把複製品留在了英國,失望而歸。

英國權威認定

正當熊仕玉“山窮水盡疑無路”,準備再奔赴對莎翁頗有研究的美國求證時,喜從天降,英國權威的米爾博士聞訊後,前不久竟來中國找他了。米爾博士不但是英國國家肖像館和蘇富比拍賣行的顧問,還是英國警方失竊文物鑑定首席顧問。他在通過對顏料、布料以及莎翁的眼神、膚色、服裝等一系列精密測試後,終於作出了一項令人欣喜的權威鑑定:畫上的畫正是莎翁,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僅有的一幅莎翁生前肖像。而且,之前6幅莎翁畫像都是藍眼睛,唯有這幅莎翁是棕色眼睛,而這正是莎翁本人的特徵……當米爾博士向他表示祝賀時,在場所有的中國人都激動得淚花閃爍。

雖然在紀錄片中,莎翁真容依舊沒有答案,但王小龍透露,今年恰逢莎士比亞誕辰444周年、逝世392周年紀念。“第三屆中國國家話劇院國際戲劇季”即將在北京舉行,主題正是“永遠的莎士比亞”。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莎士比亞研究團體、專家等都會來參加,而戲劇季的海報正式根據熊仕玉收藏的莎士比亞肖像畫製作的。

2010年5月,來自義大利和法國的3位文物藝術專家組成了鑑定委員會,前往上海對該畫像進行專業技術研究和反覆鑑定,最終得出結論:該畫為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作品,肖像中棕色眼睛、禿頂、大腦門的特徵都與文字記載一致,畫上的人物應該是英國著名詩人和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本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目前僅有的莎士比亞本人的真實寫生肖像畫,認定這可能是目前僅有的一幅莎士比亞生前的肖像畫。”

熊仕玉 熊仕玉

2011年一個由義大利和法國文物專家組成的鑑定小組日前在羅馬公布一項鑑定結果,確認中國收藏人士熊仕玉擁有的一幅莎士比亞肖像畫是真品。鑑定結論說,肖像畫的製作年代為16世紀末、17世紀初,作品保存情況較為良好。畫中人物的年齡大約在30歲到35歲左右,身穿戲服,唇部化妝。通過對繪畫性細節的認真分析和對同時期作品的仔細比對,鑑定小組認為“檢測結果證實了這幅描繪莎士比亞生前形象肖像畫的真實性”。

2011年中央電視台9套,‘發現之路’,連續播出了優秀記錄片《莎士比亞長什麼樣》,講述了一位中國人收藏莎士比亞肖像畫的離奇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