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預測

煤田預測,運用地質理論結合有關地質資料,推斷新煤田和擴大已知煤田或礦區遠景的工作。煤田預測的主要內容包括煤田或含煤區的位置和範圍、地質構造特徵、含煤岩系特徵、煤層和含煤性、煤炭儲量和煤質等。

煤田預測

煤田預測的依據,主要是預測區及其相鄰或相似區域的已經了解的各項地質條件(如大地構造、古地理環境)。預測工作應遵循“從已知到未知”、“從淺部到深部”、“從一點到全面”的原則,分析、比較地質條件、類推含煤性,從而預測新煤田。預測方法大體分為3類:①根據地質條件簡單地類比;②依據物探資料的分析,可獲得煤田預測的重要線索;③通過對煤田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的研究,從理論上分析並闡明新的含煤區。煤田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的研究,其主要途徑為:①分析煤及含煤岩系的形成環境(見成煤沉積環境),包括古地理古構造古氣候古植物(見成煤植物)等;②以區域地質特徵分析煤及煤田的變遷與分布,包括區域構造、構造發展史、岩漿活動、煤的上覆蓋層等;③從已知區的含煤性分析較大範圍的含煤性,以及其空間變化趨勢。
預測依據資料的詳細程度和準確程度決定煤田預測結果的可靠程度。通常按可靠程度將煤田預測結果分為可靠的、可能的和推斷的 3級。同級預測區的全部預測內容和結果,都屬於相同的級別。在煤田預測的各項內容中,除須計算出預測總儲量外,應就埋藏深度、煤種牌號、成煤時代等分別做出統計。
煤田預測的成果主要用煤田預測圖表示,輔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和附表。預測圖比例尺的大小取決於預測範圍的大小、預測任務的要求和地質研究程度。①全國煤田預測圖比例尺為1:500萬或1:250萬;②省(市、區)煤田預測圖為 1:50萬或1:20萬;③礦區煤田預測圖為1:5萬或1:2.5萬。但根據用途,比例尺還可作適當調整。地質底圖或煤田地質圖是分析構造、研究成煤規律、預測新煤區的基礎圖件。反映煤田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的圖件有煤田分布與地質構造關係圖、含煤岩系等厚線圖、成煤期岩相古地理圖煤層等厚線圖、含煤性變化趨勢圖、煤質分布圖等。煤田預測圖就是在煤田地質圖和上述各種圖件的基礎上,結合普查、勘探資料綜合分析編制而成。
煤田預測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全國性的煤田預測可對國家或地區煤炭資源的分布和特點作出比較全面的總結,為煤炭的開發利用、工業布局提供重要的資源依據。地區性的煤田預測,主要為煤田普查和勘探工作指導方向,為擴大礦區遠景服務。
煤田預測是一項理論性、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先進的地質理論和技術方法在預測工作中的套用,將有效地促進煤田預測工作的發展。它的研究成果又將提高煤地質學的理論水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