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渣胡同

煤渣胡同

煤渣胡同 - 簡介位於區域西南部,王府井大街東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校尉胡同,南與北帥府胡同相通,北鄰金魚胡同。全長316米,寬8米,瀝青路面。

簡介

位於區域西南部,王府井大街東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校尉胡同,南與北帥府胡同相通,北鄰金魚胡同。全長316米,寬8米,瀝青路面。

描述

煤渣胡同明朝稱煤炸胡同。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在胡同中段路北設立神機營衙門,選八旗精銳一萬五千人,配備新式步槍,由恭親王奕沂率領,負責守衛紫禁城和三海,並扈從皇帝巡行。一時間,八旗京官爭相投效,煤渣胡同頓為旗人所矚目。庚子年間,外國入侵,神機營不戰而潰,連衙署也被八國聯軍毀壞。到光緒末年,清政府在神機營舊址辦起“貴胄法政學堂”,入學的多是富家子弟,他們或是根本不來上學,或是來了只知吃喝玩樂。袁世凱上台後將之改為招待所。招待所的第一批客人便是民國元年(1912)2月27日孫中山派遣的由蔡元培、宋教仁等組成的專使團。專使團的任務是敦促袁世凱離京到南京就任總統。袁世凱表面上對蔡元培等表示歡迎,但實際上卻不願離開北京。他一方面指派親信到專使團駐地,力陳袁世凱不能離開北京,否則必然發生內亂。另一方面指使部下發動兵變。29日夜,袁世凱的部下在東城、西城同時放火、搶劫。亂兵闖進專使團的駐地,搜人、搶劫、放火,將專使團的檔案、行李搶劫一空。南京聞訊,只得妥協,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任總統。日偽時期,神機營舊址又成為日本憲兵隊。民國時改為陸軍部軍需學校。胡同內還有美國聖經會、英文北平《時事日報》,東口北側有基督教青年會舊址。“文革”中煤渣胡同一度改稱瑞金路七條,後恢復原名。現原招待所的建築已拆除,蓋起了高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