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燒

煅燒

在一定溫度下,於空氣或惰性氣流中進行熱處理,稱為煅燒或焙燒。 煅燒過程主要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有:(1)熱分解。除去化學結合水,CO2,NOx等揮發性雜質,在較高溫度下,氧化物還可能發生固相反應,形成有活性的化合狀態;(2)再結晶,可得到一定的晶形、晶體大小、孔結構和比表面;(3)微晶適當燒結,以提高機械強度。 煅燒是天然化合物或人造化合物的熱離解或晶形轉變過程;此時化合物受熱離解為一種組分更簡單的化合物或發生晶形轉變。碳酸鹽的熱離解稱為焙解。煅燒作業可用於直接處理礦物原料以適於後續工藝要求,也可用以化學選礦後期處理而製取化學精礦,滿足用戶對產品的要求。煅燒過程的化學反應可表示為: MCO3—MO+CO2 MSO4—MO+SO2+1/2O2 MS2—MS+1/2S2 (NH4)2WO4—WO3+2NH3+H2O

釋義

在一定溫度下,於空氣或惰性氣流中進行熱處理,稱為煅燒或焙燒。

煅燒過程主要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有:(1)熱分解。除去化學結合水,CO2,NOx等揮發性雜質,在較高溫度下,氧化物還可能發生固相反應,形成有活性的化合狀態;(2)再結晶,可得到一定的晶形、晶體大小、孔結構和比表面;(3)微晶適當燒結,以提高機械強度。

煅燒是天然化合物或人造化合物的熱離解或晶形轉變過程;此時化合物受熱離解為一種組分更簡單的化合物或發生晶形轉變。碳酸鹽的熱離解稱為焙解。煅燒作業可用於直接處理礦物原料以適於後續工藝要求,也可用以化學選礦後期處理而製取化學精礦,滿足用戶對產品的要求。煅燒過程的化學反應可表示為: MCO3—MO+CO2 MSO4—MO+SO2+1/2O2 MS2—MS+1/2S2 (NH4)2WO4—WO3+2NH3+H2O

編輯本段影響煅燒過程的主要因素

煅燒溫度、氣相成分、化合物的熱穩定性等。因此根據各種化合物(如碳酸鹽、氧化物、氫氧化物一硫化物、含氧酸鹽等)的熱穩定性不相同,採用控制煅燒溫度和氣相組成,可以選擇性改變某些化合物的組成或發生晶形的轉變,再用相應方法處理,可以達到除去雜質和使有用組分離富集的目的。煅燒的工業實例: 例1菱鐵礦的煅燒-磁選 菱鐵礦的化學組成為FeCO3,純礦物含Fe48.2%,折合FeO62%,CO2=38%;菱鐵礦為弱磁性礦物,在中性或弱氧化性氣氛條件下,加熱到570℃以上,使菱鐵礦轉變為強磁性的Fe3 O4,然後用磁選法回收. 例2 磷灰石的煅燒-消化 磷礦資源中含磷品位不高的礦石,不宜直接用於生產磷肥,特別是脈石礦物以白雲石.石灰石為主的碳酸鹽礦物,因為生產磷肥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硫酸,一般的物理選礦方法難於分離這些脈石,採用煅燒-消化工藝可以有效出去碳酸鹽雜質,提高磷品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