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仁村

然仁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樂育鄉,地處鄉境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31公里。東鄰紅河縣寶華鄉,南鄰尼美村委會,西鄰樂育村委會,北鄰迤薩鎮勐甸村。轄然仁、宗洛瑪、格伍等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761戶,有鄉村人口3153人,其中農業人口3153人,勞動力154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43人。全村國土面積2.38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29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木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71畝,人均耕地0 .7畝,林地6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0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村莊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樂育鄉,地處鄉境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31公里。東鄰紅河縣寶華鄉,南鄰尼美村委會,西鄰樂育村委會,北鄰迤薩鎮勐甸村。轄然仁、宗洛瑪、格伍等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761戶,有鄉村人口3153人,其中農業人口3153人,勞動力154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43人。
全村國土面積2.38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29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木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71畝,人均耕地0.7畝,林地6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0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71畝(其中:田1785畝,地986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稻穀、甘蔗、木薯、等作物;擁有林地600畝,荒山荒地100畝,其他面積100畝。

基礎設施

遠景遠景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761戶飲用井水。有761戶通電,有5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5.7%和6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戶(分別占總數的20%和6.5%)。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0畝,有效灌溉率為36%。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08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2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719.5元,占總收入的4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41頭,肉牛255頭,肉羊67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32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73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30人(占勞動力的38%),在省內務工570人,到省外務工1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木薯、稻穀等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木薯、稻穀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壯大甘蔗、木薯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1戶,共鄉村人口3153人,其中男性1583人,女性1570人。其中農業人口3153人,勞動力1543人。該村是哈尼、彝族為取居地,其中哈尼族2738人,彝族4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69人,參合率80.7%;享受低保357人。具體名單見各自然村對應欄目。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240人,在校學生980人,距離鄉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48人,其中小學生390人,中學生15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9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7280元(勞均9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扶貧項目建設規模、標準、投入情況、農村低保、計畫生育政策法規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8人,少數民族黨員78人,其中男黨員70人、女黨員8人。該村黨支部1994年被評為紅河縣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然仁、宗洛瑪等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15人。

人文地理

少數民族禮俗禁忌點滴
不能隨意摸小孩、少女的頭和頭飾。
別人給你盛飯,應雙手接;你給別人盛飯菜,不能盛滿,也不能只添一勺。
不能踐踏民族宗教標誌、不能踐踏婦女的蓑衣、背索。
不能用屁股坐到枕頭上。
不要隨便向少女贈送飾品。
不要進入產婦和病人的房間。
不能在哈尼山寨里和屋子裡吹口哨、戴草帽。
不能用筷子敲碗、打貓狗。
禁止在家中談論性方面的話題。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業結構調整後沒有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農民民眾產業發展成果的經濟轉化率低,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增產不增收現象突出;第二、三產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競爭壓力增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縣域龍頭企業的聯繫,確保農產品流通,保證農民增產增收目標的實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緩解第二、三產業發展壓力,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