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鄉

寶華鄉

寶華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3℃,年降雨量1485.3毫米。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等,森林覆蓋率達56.2。有豐富的花崗石礦藏資源。冬春多霧天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適合各種農作物種植。

基本信息

(圖)寶華鄉寶華鄉

概況

(圖)寶華鄉寶華鄉

寶華鄉位於紅河縣境中部,距縣城迤薩36公里,東與勐龍、甲寅兩鄉隔河相望,南與洛恩鄉接壤,西與架車鄉相連,北與樂育鄉毗鄰。轄6個村委會61個自然村8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931戶,有鄉村人口23435人,其中農業人口 23926人,勞動力159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579人。
全鄉國土面積 121平方公里,海拔 700-2436米,鄉境內立體氣候明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平均氣溫13.7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7.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 1485.3毫米,具有發展山區經濟和熱區經濟的良好氣候和自然條件,適宜種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等農作物。土壤為紅壤、黃壤和黃棕壤。有耕地面積27401畝,人均耕地1.17 畝,林地 14928.41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收入為主。
旅遊

旅遊

紅河縣的梯田,總面積達16萬畝之多,這是全縣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出的輝煌成果,其中以哈尼族的梯田最具代表性。紅河的哈尼梯田歷史悠久,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撒瑪壩位於紅河縣中南部,離鄉政府駐地2公里,距縣城迤薩37公里,撒瑪壩梯田共有1.4萬畝,有4300多層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漢文史記載開墾最早的哈尼梯田。四周有森林四千餘畝,耕種和受益的有3個鄉,21個自然村,3萬餘人,重要種植雜交稻,糧食單產量高,每畝產量達620公斤,是我縣糧食主產區之一,撒瑪壩最高處是落恐尖山,海拔2436米。
1368年—1399年吳蚌頗(嘎他佐能土司)倡導民眾開水渠,造梯田。就是現今的寶華鄉朝陽村。撒瑪壩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明珠和代表,以其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著稱,萬畝梯田集中連片,4000多級次第相連,而享譽全國。歷經千年滄桑,哈尼梯田理念不改,至今仍是哈尼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依然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其最大的特點是“氣勢磅礴,萬畝連片,壯闊無比”。是全國在一個視角點能將萬畝梯田盡收眼底的唯一觀賞區。撒瑪壩梯田的壯觀和神奇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天人和一,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共構的農業生態系統和各種民族和睦相處的社會體系。

依山而造的梯田,逶迤磅礴,層次分明,線條清晰;錯落有至,參差不齊;寬窄有別,大小不均;田埂如梳,田水如鏡;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山上茂林綠如玉,寨頭神樹舞翩躚。田中水渠似神遊,村落田間起炊煙。蘑菇房前溪自流,塘田魚躍水花濺。群鴨逐食田中戲,梯田水波天下絕。”這就是壯麗如詩的撒瑪壩梯田。日出、雲海、梯田一體構成一幅壯麗如詩的自然景觀。

文化教育

(圖)寶華中學綜合樓寶華中學綜合樓

全鄉有國小13所,其中村完小7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在校生2510人,國中在校生124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07%,國中階段毛入學率95.24%,國小在校生輟學率0.36%,國中在校生輟學率1.76%。全鄉有國小教師126人,國中教師51人,國小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6.8%,小學生均校舍建築面積4.6平方米,中學生均校舍建築面積4.5平方米。建立、完善領導機構,全力抓好“兩基”工作,“兩基”工作於2006年10月25日經省人民政府評估組驗收。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鄉有村委會文化室 8個,業餘文藝宣傳隊6個,卡拉OK廳2個,電子旅遊室1個,全年以廣播、電視、錄象等多種形式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教育法、交通法等國家法律法規次,組織召開文化市場工作會議8次,494人。展出圖片186張,出黑板22期,在各種宣傳日會議期間共貼小標語516條,大標語60條,全年組織開展農村文藝演出場8次,觀眾1.6萬餘人。

人文地理

(圖)民間文藝隊民間文藝隊

寶華鄉位於縣境中部,總面積121平方公里。屬中半和高寒山區結合的山區鄉,鄉境北部屬阿姆山北坡,北部為寶華梁子山地,山勢巍峨,山高谷深,海拔700-2436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有集中連片的撒瑪壩萬畝梯田,素有“紅河縣糧倉”之美稱,“寶華米”享譽縣內外。集中連片,層巒迭起,四面環林的撒瑪壩萬畝哈尼梯田,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得到了第四屆國際哈尼/阿卡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和學者的高度讚揚和極大關注。
“ 黃皮梨”是寶華的特色水果,全鄉有梨樹1萬多棵,黃皮梨將成為寶華鄉的一個品牌,成為寶華鄉發展旅遊業的一道靚麗風景。鄉境內花崗石儲量大,質地色澤好,為綠色波浪木紋大花板,被譽之為“印度孔雀綠”,屬國內外稀有的花崗石品種。有海拔2436米高的落孔尖山,有處於原始森林中的清水河,有蓄水3100萬立方米的俄垤水庫,形成了以撒瑪壩萬畝梯田為主的旅遊景點。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有野豬、猴子、黑熊、蟒蛇、穿山甲及白鷳、野雞等野生動物。
朝陽村委會的龍甲村是明洪武年間落恐土司的住址,四面環山,人傑地靈,水源豐富,村落有序,是一個融歷史、民族和現代文明為一體的哈尼生態村。境內有豐富的花崗石礦藏資源。朝陽村委會將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然資源優勢,開發哈尼梯田,挖掘土司文化、民族文化,發展旅遊產業。

寶華民族民風民俗融落孔、佐能土司文化、哈尼文化、彝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為一體,形成了底蘊豐厚、鄉土氣息濃郁的獨特的民族文化。

基礎設施

(圖)路燈路燈

鄉委政府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在財力、物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鄉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修建了鄉政府駐地長800米的主街道的水泥路,長500米的排水邊溝,並安裝了12盞路燈,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現象,鄉容鄉貌得到極大改善。建成客運站1個、龍甲生態村文化活動室、民族文化陳列館、龍甲壩塘;投資12.4萬元,完成了俄垤村委會龍們村高壓輸電工程,全鄉實現了村村通電;完成寶華大道建設(寶華農貿易市場至寶華村委會道路),完成俄垤、期垤、朝陽、安慶等村衛生室,鄉村衛生條件逐步改善;全鄉三個整村推進項目已完成,新建農村衛生街道36條,10500平方米,新建廁所16個,豬廄250個,沼氣池142口。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改觀,農村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得到協調發展。
截止2007年底,全鄉有4931戶通電,有47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的農戶有174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和 35.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0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8戶(分別占總數的 28.66 %和 13.43%)。
該鄉鎮到縣道路為彈石路;建有1個客運站、集貿市場2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24輛,農用運輸車27輛,拖拉機22輛,機車8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961 畝,有效灌溉率為3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1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7 畝。
到2007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960口;全鄉所有自然村已通電、電話;有 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45個自然村已通公路。全鄉飲水存在水質未達標。該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寶華鄉是紅河縣的糧食主產區,該鄉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水稻、玉米、木署等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3245.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1.54%。全鄉種植雜交水稻面積達6500畝,主要種植品種為(Ⅱ優501和Ⅱ優6078),平均畝產達到567公斤,種植常規水稻4578畝,畝產達 494公斤,年總產達6254噸。種植黃皮梨200畝、甘蔗8171畝、木薯4300畝、棕櫚2500畝,芭蕉芋1858畝、草果400畝,養殖鴨子15000隻,年產蛋93.75噸。

資源環境

(圖)梯田梯田

寶華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3℃,年降雨量1485.3毫米。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等,森林覆蓋率達56.2。有豐富的花崗石礦藏資源。冬春多霧天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適合各種農作物種植。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27401畝(其中:田 16323畝,地 11078畝),人均耕地1.17 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961畝,有效灌溉率為3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1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7 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928.4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9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黃皮梨甘蔗香蕉芒果柑桔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8670.59畝。

農業

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糧食穩鄉、科技興鄉、產業強鄉、旅遊富鄉、生態亮鄉”的發展思路,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領導,認真落實農業生產的各項措施,積極穩妥地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全鄉著力發展甘蔗、木薯、棕櫚、稻田養魚、芭蕉芋等產業,形成規模化的商品生產,促進農、林、牧、漁業等全面發展。種植甘蔗11000畝;種植木薯4550畝;種植棕櫚2500畝;種植芭蕉芋3000畝;發展稻田養魚5000畝;養殖鴨子15000多隻,全鄉初步形成了以甘蔗、木薯為主體的一批產業,為今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