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灘鄉

蓮花灘鄉

蓮花灘鄉地處沽源縣西南端,距縣城45公里,東南與赤誠縣相接,南與崇禮縣相接,西與張北縣相鄰,是沽源縣西南大門。在地形上屬丘陵山區,是壩上與壩下的結合地帶。

基本信息

(圖)蓮花灘鄉蓮花灘鄉

概況

(圖)蓮花灘鄉蓮花灘鄉蓮花灘村委會

1950年7月27日察哈爾省人民政府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准,重新劃定察北與內蒙邊界,將寶源縣張多公路以南地區與多倫縣二區合併,另設沽源縣,隸屬察哈爾省察北專署,治所平定堡。1952年11月撤銷察哈爾省,屬河北省張家口專區。1958年秋並人張北縣。1961年5月和張北分開,恢復沽源縣,治所平定堡,仍屬河北省張家口專區。1970年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1982年改稱張家口地區行政公署,沽源縣屬之至今。

全鄉轄11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2170戶,7340口人;全鄉以種養業為主導產業,2006年全鄉牛存欄2550頭,其中奶牛450頭,羊存欄數15000隻,獺兔存欄1萬隻,2006年全鄉種養業產值突破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0元。

該鄉是縣畜牧業養殖大鄉,全鄉完成圈舍改造1000戶,3000間。鞏固和提高了全鄉的養殖業。近年來,該鄉狠抓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在鄉政府和鄉蔬菜協會的帶動下,鄉大力發展水澆地建設,在鞏固土豆雜豆雙萬畝的種植面積的同時,擴大蔬菜種植和亞麻種植面積。

沿革

1950年屬第四區,1958年屬西辛營躍進公社,1965年析建蓮花灘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19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蓮花灘米克國三家村王保榛子溝丁莊灣三棵樹同興號大南溝大營子西壩11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圖)蓮花灘鄉蓮花灘鄉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99.7萬元,人均純收入98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12.2%和9.8%;工業增加值700萬元,增長9.9%;糧食總產量達到262.7萬公斤,人均有糧323公斤,分別比上年下降1.2%和2.4 %;年末生豬存欄數4693頭,比上年減少50頭,出欄2868頭,比上年增加734頭;大牲畜年末存欄數4058頭(匹),比上年減少81頭,出欄63頭,比上年增加17頭;家禽年末存欄22800隻,出欄13087隻。

全鄉經濟作物總面積達39190畝。其中:橡膠面積達10052畝;香蕉面積達到8730畝;草果面積達7994畝;木薯面積達5030畝;八角面積達4077畝;南藥面積達1563畝;鳳梨680畝;荔枝23畝。當年新植造林面積2602畝,其中,橡膠1561畝;竹子716畝;杉樹325畝。

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到3258萬元,比上年增加296萬元,增長9.9%。鄉鎮企業已發展達到158個,從業人員625人。

地方財政共支出587萬元,比上年多支42萬元,增長7.7%。從2004年免徵農業稅、農特稅後,地方財政支出部分由上級財政補助和用轉移支付統籌安排補給,自2004年來地方財政收支基本平衡。2007年末,農村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額達4150萬元,比上年增加750萬元,增長22%;貸款額達2110萬元,比上年增加510萬元,增長31%。全鄉固定資產投資達637萬元。

沽源縣蓮花灘鄉的520戶貧困戶,依託當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柴雞養殖,在大災之年減產不減收,實現了戶均增收1000多元,為當地貧困民眾增收開創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沽源縣蓮花灘鄉地處沽源縣西南部,由於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長期落後,農民生活困難,是沽源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難點地區。為解決該鄉的發展難題,沽源縣扶貧辦開展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發現該鄉境內山泉豐富、草地多、無污染,具備發展優質柴雞的自然條件,確定了柴雞養殖的發展路子。

2006年和2007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65萬元,免費為貧困戶建設標準化雞舍200間、購買柴雞3萬隻,扶持蓮花灘和丁莊灣兩個貧困村的520戶貧困戶發展柴雞養殖。為把柴雞養殖業做大做強,蓮花灘鄉政府還引資建成了集孵化、飼料加工、肉片深加工為一體的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種雞、技術培訓、回收鮮蛋和雞肉、防疫滅病全程服務。截止到日前,兩個村的柴雞養殖戶通過發展柴雞養殖項目,實現了戶均增收1000多元。

大旱之年,小柴雞發揮了大作用。貧困民眾紛紛表示要繼續搞好柴雞養殖,擴大養殖規模,早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特色農產品

(圖)蓮花灘鄉蓮花灘鄉

蓮花:為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宿根植物,地下有根狀莖,肥大多節,稱為蓮藕,莖一般空心挺直,個別蓮頸上有絨刺,葉片呈圓盾形,有細茸毛,不沾水。花冠成蓮座形,顏色通常為白色和淡粉色,也有精心培育出來的有條紋的和深紅色的品種,北美洲則有開黃花的黃蓮。大而有淡淡的花香,氣味清新幽雅卻綿密不絕。花期為七~八月,果期為九~十月。開花後,平頂的蓮蓬每個孔里結一粒種子,亦即蓮子,蓮子的生存能力是植物中最長久的。

水稻:中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玉米:玉米用作飼料、食物和工業原料,在許多地區作為主要食物,但營養價值低於其他穀物,蛋白質含量也低,並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為主要食物則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質低,不適於製做麵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廣泛用做不發酵的玉米餅。

花生: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類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香蕉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呎)的假桿。

鳳梨:鳳梨原名鳳梨,源見台灣府志:「鳳梨,葉薄而闊,而緣有刺,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綠葉一簇,形似鳳尾,故名。」《清植物名實圖考》收載名波羅露兜子,乃鳳梨、波羅蜜、露兜果表面均有突起物,故混名

自然環境

(圖)蓮花灘鄉蓮花灘鄉新農村建設

狍子野豬重現蓮花灘數量日漸增多由於生態環境改善、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多年不見的狍子、野豬,現已在沽源縣蓮花灘鄉老掌溝一帶頻繁出現,且數量日漸增多。當地百姓對這種可喜的變化,頗為自豪。

當地人已有30多年看不到狍子、野豬等野生動物了。全縣有林面積已達180萬畝,草原面積達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3%以上。這為野生動物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與此同時,沽源縣林業公安分局為保護野生動物在縣城、鄉村大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使民眾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在此基礎上,加大打擊力度,對非法捕殺、販賣野生動物行為嚴厲打擊,起到了很好的教育、震懾作用。

由於生態環境改善、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當地百姓生態保護意識增強,多年不見的狍子、野豬、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現已在沽源縣重現。特別是在蓮花灘鄉老掌溝一帶,一群一群的狍子、一對一對的野雞及野豬頻繁出現,且數量日漸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