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智源

焦智源

焦智源,東潤芝堂主人,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資深專家,學者。 書法、繪畫藝術家,藝術品鑑賞家,學者型書畫家。 焦智源生長在大秦嶺,對大秦嶺有著特殊的感悟,加上文化的積澱,萌生了按捺不住的創作衝動。

焦智源,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學者,國內智慧財產權仲裁保護領域資深專家,東潤芝堂主人,藝術品鑑賞家,學者型書畫家。
中文名焦智源
國籍中國

個人焦智源

民族漢
出生地陝西省漢中市
出生日期1956年
職業中國當代國畫家,書法家,藝術品鑑賞家,高級工程師
畢業院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技術經濟法研究中心
主要成就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理論研究與實踐,美術創作
代表作品國畫《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華山涌蓮圖》,《問禮圖》,《溪山景明圖》
目錄
1.個人簡介
2.學術成果
3.藝術風格
4.代表作品
5.作品賞析

1.個人簡介
焦智源,東潤芝堂主人,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資深專家,學者。書法、繪畫藝術家,藝術品鑑賞家,學者型書畫家。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在美術研修方面多年來臨習不輟,在校期間曾向蔡南生教授學習油畫、水粉畫。在技術經濟法研究方面,師承潘宇鵬教授,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有深入研究。1996年提出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命題,並潛心研究實踐,近年來在《今日中國論壇》等國內主流媒體上發表論文多篇,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構建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的獨到見解,對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個案的形成作出了科學的論述,引起領域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好評。
2.學術成果
焦智源系國內知名智慧財產權仲裁領域資深專家,先後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技術經濟法研究中心,曾獲得共青團中央命名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

活動現場活動現場
。1991年經全國統考獲得原國家科委頒發的國家技術契約仲裁員資格證書,其在技術經濟法研究學術領域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體承辦了國務院辦公廳批轉陝西省政府調查處理的西安某大學青年科技人員有關技術成果轉讓案,澄清了科技人員在技術成果轉讓活動中所涉及的有關科技政策界限,對當時同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1996年焦智源擔任首席仲裁員,審理了國內著名企業,某旅遊食品廠專利糾紛案,在省內外產生積極影響。在學術研究方面,曾發表論文《面臨世紀抉擇的陝西啤酒業》,《韓城花椒產業向何處去》,為西工大教授廖明夫博士的專利成果撰寫了題為《旋轉機械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的市場診斷》的推介論文,在國內學術界和科技企業界引起極大程度的重視,並對關係這類大型工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焦智源兼善書法、繪畫,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有較深的研究,2007年起應西安市文史館邀請擔任西安市文史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曾發表《中國周易、太極、古瓷文化對韓國國旗創始設計的影響》、《論書法的尚法和尚意精神》、《論繪畫的本質精神》以及《藝術品潛在的信息能量曲線是辨別真偽的DNA》等學術性較高的文章,在科技界、文博界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2008年以來先後應邀為《今日中國論壇》雜誌撰寫了保護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的前沿探索理論文章《保護和發展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今日中國論壇》2008年第12期)、《保護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的歷史責任和戰略思考》(《今日中國論壇》2009年第10期),首次提出了保護中華文化智慧財產權概念,以及具體的對策和措施,受到政府部門以及科技界、文化理論界重視。
3.藝術風格
焦智源書法從“漢郙閣頌”入手,臨習魏晉名家,兼容“顏筋柳骨”筆意,崇敬蘇軾在書法中的尚意精神,推崇歐陽詢楷書,多年臨習不敢稍有懈怠。認為“正書是為根基,行、草是為枝葉,植根深而枝葉可茂。“書法尤擅榜書,氣勢磅礴。以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四象”創作的書法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書法藝術美感贏得普遍讚譽。繪畫擅長焦墨山水,墨分五色,氣象萬千,彩墨山水,萬紫千紅。作品多以歌頌秦嶺、華山和嘉陵江山水為主。觀其畫如臨青山綠水之境,被譽為“真山水”。其書法被當代書法界重要人士評價為楷書有“正襟危坐之勢”,行書有“龍蛇靈動之氣”。焦智源在書法和國畫領域被譽為學者型書畫家,書法繪畫多被台灣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知識界、文藝界、法律界人士珍愛和收藏。
焦智源的書畫作品受到書畫界同仁的高度評價,如著名美術評論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羅寧說:“焦智源的書畫作品像一塊塊磁鐵,吸引著人們去觀賞它,鑽研它。”他提筆揮毫,讚譽焦智源的書畫作品是“燃燒激情,個性獨具。”中國著名書畫家李圯先生稱讚焦智源的作品有較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時虛心融匯西方近現代的繪畫理論,取得了獨樹一幟的突出成果,李圯先生還把焦智源書畫理論文章納入自己培養研究生的教材。
近年來,中國國際華商新聞出版集團出版了《文化築夢——中國書畫雅集〈焦智源卷〉》,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新長安畫譜〈焦智源卷〉》,《漢唐逸韻〈焦智源卷〉》,其代表作《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等原創作品入選了《長安墨香——走進陝西書畫名家》、《中國當代名家藝壇》、《中華筆韻》、《筆尖上的中國》等大型美術作品集。
4.代表作品
2010年創作了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巨幅作品《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該作品詩意縱貫中國重要歷史典故,文采飛揚;書法張弛以約,遵從“魏晉”法度;畫面氣勢磅礴,雄宏偉岸。
2010年5月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先生題寫八十華誕壽屏。
2011年在西安高山音樂懇親會為歌唱家趙大地、高山贈送書法墨寶《金聲玉振》。
2011年參加參加陝北民歌《輪椅上的信天游》高山音樂懇親會並現場贈字。
2012年作品《溪山景明圖》在中國當代書畫專場——北京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被資深收藏家收藏。
55.作品賞析
《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
作者:焦智源2011年元月
大哉秦嶺,華夏津梁,開天闢地,伏羲媧皇。
橫空出世,崑崙莽莽,南山巍然,雄秀千象。
遂分南北,高原漢江,公王嶺下,華胥故鄉。
濡沫斯民,啟迪萬方,周至樓台,伊尹觀象。
道德述經,老子壇場,孔子問禮,儒教萬邦。
居庸天下,領袖東方,拱衛京畿,治隆漢唐。
華夏光耀,俯瞰八荒,根殖兆億,脈延無疆。
作品作品

繼往開來,盛世未央,大哉秦嶺,文脈永昌。
作品賞析——文韜
秦嶺是我國南北地質、氣候、生物、水系、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線,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秦嶺作為獨一無二的自然文化雙重遺產,曾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為全球第83份“獻給地球的禮物”。保護好秦嶺的生態與人文環境,對西部大發展進而促進全國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圍繞秦嶺展現的人文歷史畫卷,幾乎涵蓋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發展史,因此書寫秦嶺、描繪秦嶺成了歷代畫家、文人墨客的永恆主題。用恢宏畫卷歌頌秦嶺、宣傳秦嶺是時代賦予每個文化工作者的歷史責任。為創作歌頌秦嶺的頌辭和巨幅畫卷,焦智源從2000年世紀之交時就開始構思,深入秦嶺寫生。凝練主題思想。著名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對有兩種境界思考,持久深沉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日新月異,這就是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用這兩種情結的偶合來說明焦智源《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的創作思想是很恰當的。
焦智源,生於一個漢中中醫世家,他認為醫理畫理互通,並以中醫的望、聞、問、切叩問大山與之對話。畫作源於生活,少具象而多意象,於混沌中寫山水之本真,在墨彩間發時代之豪情。
他望,是深入生活觀察自然;他聞,是傾聽山之音水之聲;他問,是叩問是追問是心與山的對話;他切,是近距離接觸把握山水的律動。將自己對於山水的憧憬與熱愛,毫無保留的投向筆端,把神遇山川的精神境界進而跡化表現。
焦智源生長在大秦嶺,對大秦嶺有著特殊的感悟,加上文化的積澱,萌生了按捺不住的創作衝動。怎樣禮讚秦嶺,表現秦嶺,把秦嶺的魂秦嶺的精神與當代文化對接,把自己對秦嶺的熱愛之情表現融合在作品裡,這就是他創作《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這幅畫的激情來源。2010年創作的這件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巨幅作品《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詩意縱貫中國重要歷史典故,文采飛揚;書法張弛以約,遵從“二王”法度;畫面氣勢磅礴,雄宏偉岸。筆下的秦嶺是畫家胸中秦嶺精神的一種筆墨表現,更是秦嶺精神、時代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融合與延伸。
焦智源在《秦嶺華夏之父——秦嶺頌》題跋中將秦嶺與歷史與文化與時代與每個觀賞這幅畫的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跋與畫的內容相互印證,表現出一種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讓人從畫面感受莽莽秦嶺的博大精深,和秦嶺作為盛世復興的民族之魂的震撼。
傳統的東西,取之不盡、受用無窮。焦智源認為:“藝術的創新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心存敬畏地保護好經典的傳統範式,結合自己的感悟,不斷接納吸收消化,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再打破自己的藝術風格,在否定之否定中,終究將自己的個人情感,個性筆墨,和諧的與傳統揉合在一體,這才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合理的吸收學習,使焦智源的表現方法,有他的獨有性,以前是沒有人這樣畫,他畫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是他在繼承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藝術語言範式。
他的畫沒有束縛,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他自己多年積累與學識的沉澱與升華。是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對自然的憧憬與熱愛,是自我精神境界和時代精神的自然融合,以“望、聞、問、切”的獨特理念晤對自然的山水跡化。
《華山涌蓮圖》賞析——文韜
《華山涌蓮圖》焦墨表現山的質,五彩表現山的飾,質與飾的自然融合使畫面既風骨凜然又華滋毓秀,立體感特彆強。表現出畫家對石濤先生畫論精髓的深刻感悟,體現了畫家對華山山體結構的了解與理解,地殼運動的變化,讓華山的生成就是拔地而起,是向中間湧起隆聚,像泉水一樣往高出噴涌。這一地理現象,首先要求畫家思維中要有這個概念,才能說是怎么畫。乍看這幅作品,它將華山的“險”是用“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類比表現。山之聖潔,使你可以遠觀,但不可褻玩焉!闡釋這種品格,焦智源用適合的筆墨實現,或精神,或情趣,或實踐,將“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華山,予以個性彰顯。右邊的一點留白,既有它合理合法的一面,亦有焦智源自我靈動發揮的體現,不是說非要沿襲傳統的路子,只是遵從自己心象在無束縛的表現。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賞析——靜虛子
畫面中運用了毛澤東主席詩詞中著名詩句的意境和七仙女下凡的神話故事,借鑑林風眠先生飄逸精雅的仕女構圖筆意,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和神來之筆,以速寫般的淡墨輕彩,一氣呵成地繪製出一幅耐人尋味、充滿美妙遐想境界的畫面。歌頌了盛世華夏,祖國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情景。
《空山鳥語》賞析——靜虛子
《空山鳥語》把大山的靜和幽清遠儒雅地表現出來了。空靈的山川必然是空靈的妙境,在空靈的境狀里,想必會有鳥兒的鳴叫。自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