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餘

無餘,中國實力派畫家,其禪意作品多次被世界友人和著名寺院收藏,作品自由灑脫,反白為黑,妙趣橫生,作品多意境,引深思,傳承了中國禪意名家的思想,技法,趣意,哲理,2015年被世界華人國學藝術促進會聘請入委員會成員,並在世界華人國學藝術促進會的授意下成立山東東營文道國學院,並擔任文道國學院院長,世界華人國學藝術促進會聯盟組織山東分會會長。

釋義

詞目:無餘
拼音:wú yú
基本解釋
[completely] 沒有剩下的
一覽無餘
詳細解釋
1. 沒有剩餘、殘留。
《詩·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無餘,禽獸殄夷。”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僕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底成見早已消滅無餘。”
2. 指沒有餘留之物。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餚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 唐 溫庭筠 《登盧氏台》詩:“台高秋盡出,林斷野無餘。”
3. 指沒有多餘資財。
秦觀 《題彭景山傳神》:“﹝ 景山 ﹞年四十不幸喪明,家居無餘,而目不可治。”
4. 佛教語。謂“生死”的因果泯滅,不再受生於三界。
王維《大唐故大德淨覺禪師碑銘》序:“忽謂眾人,有疑皆問,我於是夜,當入無餘。”

古代人物

無餘夏朝君主少康庶子大禹週遊天下,在越地登茅山,四方群臣朝見他。大禹分封有功之臣,賜爵有德之人,之後,大禹駕崩,葬在越地。夏後帝少康恐怕禹跡宗廟祭祀斷絕,把其庶子封到于越(今會稽),號稱無餘。賀循《會稽記》云:“少康,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此。”無餘的都城,是會稽山南的故越城。無餘奉守禹的祭祀,與當地土著融合,斷髮文身,披草萊居住。後經傳承二十餘世,至夫譚允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