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金絲小棗

無棣金絲小棗

無棣縣信陽鄉李樓村有一棵種植於唐代的老棗樹。棗樹約有兩人合抱般粗細,樹幹已經龜裂為三段,主幹結九癭、穿七竅,虬枝交錯,卻仍枝繁葉茂,碩果纍纍,令人嘆為觀止。1990年,無棣縣人民政府為此樹立碑“唐棗”。

概念

傳說當年赴蟠桃盛會的龍宮蝦將把玉皇大帝恩賜的“天棗”帶回龍宮吃光後,剩下的棗核扔在海底,海潮退出,海灘上便長出了棗樹,結出了金絲小棗。據《唐棗碑銘》記載,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這裡發生了大海嘯,方圓百里一片水天澤國,唯有此樹倖存下來。這棵老棗樹雖在路邊,但村里人從不折損其一枝一葉,他們已經把這棵老棗樹尊為“壽樹”,稱其果為“壽果”,傳說食用一顆可延壽三載。成熟後採摘下來珍藏,四方鄉鄰常求索為藥引子醫治疾病。

唐棗碑銘

元和八年(813),海嘯潮溢,棣域百里頓成澤國,田園禾稼皆毀,村屯樹木盡殺,唯此樹大難不歿,獨與貞觀時所建大覺寺塔比鄰而立,昭示唐風,稱奇於世。仰李樓村民世代恩澤,歲寒不折其枝,年荒不損其葉。結九癭體態益壯,愈發欣欣向榮,可謂虬蟠銜嫩枝,崢嶸吐鮮果,長紅常表,庇蔭棗鄉,千載不衰,堪稱壽樹,令人嘆為觀止。值此無棣命棗樹為縣樹之年,特立此碑,以示珍重。

簡介

無棣縣栽培棗樹歷史悠久,始於夏商,盛於唐代,被譽為“華夏棗都”。全縣有棗面積115萬畝,擁有棗樹3740萬株,其中小棗樹2360萬株,冬棗樹1380萬株,基本實現了棗農間作密植園化、宜棗耕地棗樹覆蓋化,人均1畝小棗密植園、0.3畝冬棗密植園的“兩化兩均”目標。棗面積、棗果產量均居全國產棗縣(市)之首,2001年8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棗鄉”,在2002年全國紅棗交易會上評為金獎,2003年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全國農產品出口金絲小棗、冬棗標準化示範區”,2005年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驗收。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農產品”,無棣金絲小棗因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特殊,品質獨特而馳名中外,2005年無棣金絲小棗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01年8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棗鄉”。無棣金絲小棗因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特殊,品質獨特而馳名中外,在2002年全國紅棗交易會上評為金獎。
金絲小棗色澤美觀,核小肉豐、金絲綿綿、甘露可口,營養豐富,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很好的滋補食品。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80%,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開脾潤肺、增強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功能。金絲小棗可加工成蜜棗棗脯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本草綱目》記載:“乾棗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無棣縣金絲小棗栽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現有百萬畝棗糧間作,其品質、產量居全國之冠,被譽為“中華金絲小棗第一縣”,在國內外享有盛 譽。經驗證,無棣金絲小棗含糖量之高列百果之冠,含維生素比梨高140倍,比蘋果高百倍。鮮棗1公斤含維生素的總量達5460毫克,是延年益壽,營養豐富的最佳果品。隨著棗業生產的發展,無棣縣建成了以山東萬德酒業有限公司、山東金絲食品有限公司、無棣精大棗製品有限公司、無棣浩立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研製生產出了以“棗木槓”酒為代表的白酒類,以“中華金絲棗酒” 為代表的果酒類,以“金絲棗汁” 為代表的飲料類,以“金絲蜜棗”為代表的食品類,以“金絲棗醋” 為代表的佐料類,以“蟻王壯骨液” 為代表的保健品類等六大門類4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3種產品獲山東名牌產品,5項在國內外獲獎,4項填補了國家空白,年生產能力達1.8萬噸,遠銷日、韓、法、美、港、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實現產值2.7億元、創匯1460萬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