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基氯

本品為無色透明液體,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氣味,不溶於水,可數量級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石油醚等多數有機溶劑,主要用於藥品、殺蟲劑、塑膠等的中間體。高濃度對皮膚黏膜具有刺激性,並有輕度麻醉作用。接觸者覺咽乾、鼻子發嗆、胸悶,可出現頭暈、頭沉、嗜睡、全身無力等。濺入眼內,出現流淚、疼痛等嚴重眼刺激症狀。

物性數據

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64

2.飽和蒸氣壓(kPa):45.2(20℃)

3.燃燒熱(kJ/mol):-1842.5

4.臨界溫度(℃):241

5.臨界壓力(MPa):4.76

6.辛醇/水分配係數:1.45~1.93

7.引燃溫度(℃):392

8.爆炸上限(%):11.2

9.爆炸下限(%):2.9

10.黏度(mPa·s,20ºC):0.3374

11.蒸發熱(KJ/mol,b.p.):24.86

12.生成熱(KJ/mol,25ºC,氣體):29.3

13.燃燒熱(KJ/mol,25ºC,液體):1845.5

14.比熱容(KJ/(kg·K),40ºC,液體,計算值):1.65

15.電導率(S/m,0ºC):<3×10-9

16.體膨脹係數(K-1,30ºC):0.001475

17.相對密度(25℃,4℃):0.9311

18.常溫折射率(n25):1.4116

19.液相標準熱熔(J·mol-1·K-1):112.8

20.氣相標準熵(J·mol-1·K-1) :310.35

21.氣相標準熱熔(J·mol-1·K-1):75.06

基本內容

無色透明液體,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氣味,不溶於水,可數量級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石油醚等多數有機溶劑,主要用於藥品、殺蟲劑、塑膠等的中間體。高濃度對皮膚黏膜具有刺激性,並有輕度麻醉作用。接觸者覺咽乾、鼻子發嗆、胸悶,可出現頭暈、頭沉、嗜睡、全身無力等。濺入眼內,出現流淚、疼痛等嚴重眼刺激症狀。

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31021

CAS號: 107-05-1

中文名稱:3-氯丙烯

英文名稱: 3-chloropropene;allyl chloride

別 名: 烯丙基氯;α-氯丙烯

分子式: C3H5Cl;CH2CHCH2Cl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液體,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氣味

分子量: 76.53

蒸汽壓: 48.89kPa/25℃

閃 點: -32℃

熔 點: -136.4℃

沸 點: 44.6℃

溶解性: 不溶於水,可數量級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石油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0.94相對密度(空氣=1)2.64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7(低閃點易燃液體)

主要用途: 用作藥品、殺蟲劑、塑膠等的中間體

編輯本段2.對環境的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濃度對皮膚黏膜具有刺激性,並有輕度麻醉作用。接觸者覺咽乾、鼻子發嗆、胸悶,可出現頭暈、頭沉、嗜睡、全身無力等。濺入眼內,出現流淚、疼痛等嚴重眼刺激症狀。

慢性中毒:引起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小腿酸痛力弱,四肢對稱性手套襪套樣分布痛覺、觸覺、音叉振動覺障礙。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神經-肌電圖示神經原性損害。可致肝損害。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700mg/kg(大鼠經口);2066mg/kg(兔經皮);LC5011000mg/m3,2小時(大鼠吸入);人吸入783mg/m3,鼻和肺部不適;人吸入156~313mg/m3,眼刺激濃度。

刺激性:家兔經眼:469mg,引起刺激。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性試驗:10mg(24小時),引起刺激。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動物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實驗見肝腎損害。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938µl/皿。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300ppm(7小時),孕前6-15天,引起肌肉骨骼發育異常。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與硝酸、發煙硫酸、氯磺酸、乙烯亞胺、乙烯二胺、氫氧化鈉劇烈反應。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遇酸性催化劑如路易斯催化劑、齊格勒催化劑、硫酸、氯化鐵、氯化鋁等都能產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熱量。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20.52

2、摩爾體積(m3/mol):84.5

3、等張比容(90.2K):178.9

4、表面張力(dyne/cm):20.0

5、極化率:8.13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5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0

4.可鏇轉化學鍵數量:1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7.重原子數量:4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17.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穩定性

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與硝酸、發煙硫酸、氯磺酸、乙烯亞胺、乙烯二胺、氫氧化鈉劇烈反應。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遇酸性催化劑如路易斯催化劑、齊格勒催化劑、硫酸、氯化鐵、氯化鋁等都能產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熱量。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1.兼有烯烴和鹵代烴的反應性,與鹵代氫加成一般生成1,2-二鹵化物。低溫用濃硫酸處理再用水稀釋得到1-氯-2-丙醇。鹼性水解生成烯丙醇。與氫氧化鉀乙醇溶液反應生成烯丙基乙基醚。與氨反應生成烯丙胺、二烯丙胺和三烯丙胺。與各種有機酸的鈉鹽在適當的pH值下反應,生成烯丙基酯。

2.穩定性:穩定

3.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硝酸、發煙硫酸、氯磺酸、乙烯亞胺、乙烯二胺、鹼類、如氫氧化鈉

4.避免接觸的條件:受熱,接觸空氣

5.聚合危害:聚合

6.分解產物: 氯化氫

貯存方法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29℃。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不宜大量儲存或久存。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

1.高溫氯化法 丙烯和氯氣在高溫下進行氯化反應;工藝過程如下;乾燥的丙烯(新鮮丙烯:循環丙烯=1:3)在加熱中預熱至350-400℃,在反應塔入口處,與氯氣混合(氯氣:丙烯=1:3),經特製的噴嘴噴入爐內,爐內溫度為500℃左右,利用氯化反應熱預熱丙烯。丙烯單程轉化率為25%,氯的轉化為化學計算量,烯丙基氯的總收率為80-85%,除主產品烯丙基外,還有1,2-二氯丙烯、1,3-二氯丙烯、氯化氫、1,2,3-三氯丙烷及其他少量副產品。氯化反應物急冷到50-100℃,以除去氯化氫和丙烯,再經分餾而得丙烯氯。對於年產1。35萬t烯丙基氯裝置,每噸產品約消耗丙烯700kg,氯氣1120kg。2.氧氯化法 以丙烯為原料,以碲為催化劑,通過下列反應得到烯丙基氯;丙烯、鹽酸和氧按2.5-1:1:1-0.2(摩爾比)的例混合。反應在240℃,0.101MPa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器為流化床,催化劑是載於載體上的Te V2 O5 H3 PO4,並添加含氮物作促進劑。選擇性90%以上,流化床的空時收率大於100g烯丙基氯/L催化劑·小時。在小批量生產時,可以通過烯丙醇氯化得到;於10-20℃將硫酸加到烯丙醇、氯化亞銅和鹽酸中。加畢,保溫反應5h。靜置分層,分去下層混酸,上層液水洗1次,5%碳酸鈉溶液洗1次,再水洗1次,分盡水後,蒸餾收集40℃以上餾分,得烯丙基氯。收率73%。

2.高溫氯化法 由丙烯高溫所化製得。反應方程式:

將乾燥的丙烯經350~400℃預熱,液氯經加熱氣化,兩種物料在高速噴射狀態下混合併進行反應,丙烯與氯氣的配比為4~5∶1(摩爾比),反應器停留時間1.5~2s,反應溫度470~500℃。反應產物急冷至50~100℃以除去HCl和丙烯,再經分餾即得到產品。此法為國內外大多數生產企業所採用。

3.丙烯氧氯化法 按2.5~ (1∶1∶1) ~0.2 (摩爾比) 比例混合的丙烯、氯化氫和氧氣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反應,選用催化劑為載於載體上的Te、V2O5 或 H3PO4,並添加含氮物作促進劑,於240~260℃進行常壓氧氯化反應,製得3-氯丙烯。反應方程式:

4.烯丙醇氯化法 反應方程式:

於10~20℃將硫酸滴入烯丙醇、氯化亞銅和鹽酸中,滴加完畢後保溫反應5h,靜置分層,上層液用水、5%碳酸鈉溶液、水各洗1次,分盡水後,蒸餾收集40℃以上餾分,即為3-氯丙烯。此法適用於小批量生產。

用途

1.是一種有機合成原料,在農藥上用於合成殺蟲單、殺蟲雙及殺螟丹的中間體 N,N-二甲基丙烯胺和擬除蟲菊酯中間體丙烯醇酮,以及特殊反應的溶劑。

2.兼有烯烴和鹵代烴的反應性,是甘油、環氧氯丙烷、丙烯醇等的有機合成中間體。也用於農藥、醫藥的原料。還可用作合成樹脂、塗料、粘結劑、增塑劑、穩定劑、表面活性劑、潤滑劑、土壤改良劑、香料等精細化學品的原料,主要用於製造環氧氯丙烷、甘油、氯丙醇、丙烯醇、農藥殺蟲雙、醫藥、樹脂、塗料、粘合劑,以及丙烯磺酸鈉,潤滑劑等。

3.用於有機合成,製藥工業。也用於塑膠等中間體的製備。

4.用作藥品、殺蟲劑、塑膠等的中間體。

編輯本段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直接進樣)《作業環境空氣中有毒物質檢測方法》陳安之主編

編輯本段4.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作業環境空氣中有毒物檢測方法》,陳安之主編

氣相色譜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編輯本段5.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3mg/m3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0.3mg/L

空氣中嗅覺閾濃度 0.21ppm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1100 3/PG 1

危險品標誌:有毒危害環境

安全標識:S26S45S53S61S36/S37

危險標識:R11R45R46R50R20/21/22R36/37/38R48/20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冷卻火場容器,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泄漏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復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廢棄物處置方法:用焚燒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