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2010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管理體制,市政府投入3億元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發展能力明顯提高。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 大力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投入資金6億元,新改擴建校舍40萬平方米。

——2010年1月12日在烏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烏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侯鳳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奮力拚搏,攻堅克難,圓滿、超額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5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53.8億元,增長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0億元,增長64.7%,投資規模、增速均創歷史新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增長12.5%;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8400元,增長1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1億元,增長20%。
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工業經濟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變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機遇,研究制定多項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工業經濟在全區率先企穩向好。全年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戶,預計全市17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85億元,同比增長27.5%,增速居全區第3位。圍繞煤化工和氯鹼化工產業,集中組織實施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增產能原煤930萬噸、洗煤2650萬噸、焦炭800萬噸、PVC80萬噸、水泥400萬噸、電力裝機106萬千瓦。全市58%的地方煤礦技改達到標準化要求。駱駝山礦井項目即將投產;神華、黃河工貿、德晟等百萬噸級以上重介洗煤項目建成投產;神華二期、德晟等8個百萬噸級煤焦化項目順利投產,西部煤化、榕鑫等4個在建百萬噸級煤焦化項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黑貓12萬噸炭黑項目建成投產;華清能源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有序推進。成功重整海吉氯鹼公司,內蒙宜化40萬噸PVC項目6個月建成投產,創造國內化工行業建設周期最短記錄,烏海化工、君正科技等大型PVC項目全部順利投產,PVC產能約占全國電石法制PVC產量的1/7;中聯化工PVC及相關配套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京海電廠2×30萬千瓦、神華集團2×2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項目基本完工。西水創業日產4600噸水泥熟料擴建項目建成投產,黃河工貿、寧夏賽馬、君正、包鋼西北創業、京海等水泥項目進展順利;海美斯陶瓷900萬平方米屋面瓦和外牆磚項目建成投產;海亮年產8萬噸PVC管材型材塑膠薄膜、天宇化工高嶺土深加工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包鋼萬騰節能技改項目全面啟動。編制了工業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管理體制,市政府投入3億元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發展能力明顯提高。在自治區率先實施大用戶直供電,烏海化工、君正科技成為全區首批直供電企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我市被列入國家級“兩化融合”創新實驗區。爭取上級資金力度、額度空前加大,到位國債項目等資金18.8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協定引進資金507億元,引進項目67個,實施45個,到位資金122億元,同比增長107%;預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900萬美元。
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前所未有,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強化規劃龍頭地位,委託國內外知名院所,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重點區域規劃,著手編制了城市功能設計、特色街路、園林景觀等40多項專項規劃。將書法文化、山水元素與城市布局、建築、園林景觀有機融合推進城市建設,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全面加大三區城市建設改造力度,市政府分別支持烏達、海南建設資金1億元,烏達城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濱河西區建設開始啟動,海南城市建設改造力度逐步加大,下放海勃灣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許可權,海勃灣城區建設改造前期工作力度空前。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0億元,同比增長1.1倍,其中城建投資完成20.4億元,同比增長1.3倍。開工建設城際、城區道路32條,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3.6平方米。海勃灣至惠農二級公路和運煤大通道建成,京藏高速烏海互通立交橋開工建設,海勃灣至烏達、烏達至海南城際快速通道、110國道改造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完成甘德爾山上山道路、海勃灣青年路、烏達神華大道、海南巴彥烏素大街等城區道路改擴建和南立交橋改造工程。包惠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車,海公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烏海機場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新建換熱站41座,新增供熱面積208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7.7%。新建改造供水管網40.6公里、排水管網89.6公里,供水水質合格率97%以上。鋪設供氣管道59.4公里,完成天然氣入戶4862戶,海勃灣城區5200多戶居民完成煤氣置換天然氣工作,供氣普及率達57%。啟動實施景觀亮化工程,完成71個單體建築和濱河大道景觀亮化,新建改造24條街路路燈1161基。進一步完善濱河一期城市功能,開工建設市商務中心、人民藝術中心、神華研發中心綜合樓等一批標誌性建築,新建成一批高檔住宅小區。繼續加大城區拆遷改造力度,拆遷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新建續建建築面積440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平方米。繼續加大土地收儲力度,收儲土地325.5萬平方米。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百日大行動”,城市環境明顯改善。
啟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生態園林建設力度空前加大。投資4.4億元,啟動和實施了高速公路兩側及出入口、甘德爾山、青少年生態園、烏達西山、海南東山等一批林業綠化工程,青山翰墨園、法制廣場、運動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紮實推進。全年完成生態治理面積12.9萬畝,新增園林綠地128.6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7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3%。完成巴音賽溝綜合整治一期、石大門溝一期工程,千里溝水庫具備蓄水條件,城市防洪體系、黃河控導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終於完成國家各項審批,庫區移民征地工作有序推進。
突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區域中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億元,創歷史新高。呼鐵局同州物流園、海勃灣物流園等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開工建設,尚都國貿城建成運營,通用時代廣場、維多利財富廣場、金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第一糧庫退城進郊項目開工建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4億元,房屋施工面積343萬平方米,銷售面積70.6萬平方米。加快推進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建設,開工建設烏海博物館,建成漢森葡萄酒莊園,開通了經停西安飛往廣州的航班,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1萬人次,聯合周邊盟市舉辦旅遊產品推介會,旅遊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增貸款112.3億元,增長78%,增速為歷年之最。積極發展地方金融業,內蒙古銀行設立烏海分行,黃河村鎮銀行落戶我市,全市新增小額貸款公司14家、典當行5家,中小企業融資難得到緩解。設立烏海海關工作取得新進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95億元,增長16%。
強化政策措施,城鄉一體化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和相關配套政策,編制了城鄉一體化農業農區發展規劃。實施村居整合,全市54個行政村、3個企業農場整合為13個行政村和6個涉農社區。進行了農區土地使用權流轉有益探索,扶持農牧業向社會化投資、公司化經營發展,集生產加工、生態建設和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三次產業相融互促發展步入新階段。投資千萬元以上在建農業項目15個,葡萄種植、溫室建設公司化比例達到90%以上,葡萄、蔬菜主導產業穩步發展,新增葡萄種植面積5616畝,新建溫室、大棚400畝。就業培訓農區居民2226人,農區居民純收入的40%來自非農產業。名優品牌繼續鞏固發展,烏海葡萄、“巴音寶”烏雞蛋在國內外評比中連續獲得金獎。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爭取上級各類支農資金2400萬元,實施了一批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啟動實施了4項安全飲水工程。全面開通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系統,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351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3.1億元,增長10%。
嚴格落實目標責任,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加強市區兩級節能中心建設,完成年耗能5萬噸標煤以上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審計和節能規劃,淘汰落後產能焦炭405萬噸、煉鐵49萬噸、水泥75萬噸、電石6萬噸、鐵合金1.1萬噸。積極組織節能技改項目申報,全年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節能技改獎勵資金2843萬元。推廣使用電石渣、粉煤灰磚等新型牆體建築材料,完成建築節能改造10.4萬平方米。加大沿黃企業環境監管力度,黃河烏海段綜合污染指數下降10.7%。烏達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基本完工,海南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9 %。預計全年單位GDP能耗降低7.6%,削減二氧化硫2.9萬噸、化學需氧量600噸。加大礦產資源綜合整治力度,露天採礦區二次揚塵污染得到緩解。深入實施新一輪“藍天工程”,海勃灣城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90天,比上年增加7天。
全力改善人民生活,民生工作成效顯著。全年財政支出近50%用於民生事業,市政府為民所辦十件實事全部完成。以低保“零社保”家庭入社保和採煤沉陷區、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為重點,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在為8000多名原國有、集體勞服企業、失地農區居民解決養老保險問題基礎上,2009年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又將3200多人納入統籌,並通過市區兩級財政補貼6000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職工捐款1157萬元,資助4000戶“零社保”低保家庭參加養老保險。為2.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養老金153元,月人均達1174元。市區兩級政府已通過劃撥土地、減免稅費、配套基礎設施等累計投入資金14.8億元,全力推進採煤沉陷區和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建設,其中2009年投入近7億元,全面完成採煤沉陷區搬遷建設工程,1949戶居民喜遷新居;建設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住宅17739戶,實現分配6261戶。開工建設廉租住房1044套,累計發放廉租住房補貼資金312萬元,受益民眾1500戶。對符合條件的烏海化工、藍星玻璃等13戶企業進行幫扶,實現了金融危機下的穩定就業,受益職工近萬人。抓住我市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創業型城市的機遇,為企業減免稅費76.4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755萬元,是上年的2.7倍。全年實現新增就業752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419人,成功創業115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除。將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統籌範圍。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區合作醫療實現並軌,參保人數達到23.8萬人,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職工醫保個人帳戶資金管理方式由IC卡改為銀聯卡,方便了參保民眾購藥就醫。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降低參保人員個人負擔,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10萬元。為市屬及原神華兩礦業公司企業退休人員病亡遺屬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生活困難補貼。政府安排988萬元,為4.5萬名企業退休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落實國家公務員醫療保障政策,制定出台了醫療補助辦法,為行政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年人均發放3600元醫療補貼,增加4400元綜合補貼。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13111戶低保家庭、26619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月220元提高到250元,為每戶發放取暖補貼750元,並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680元。發放貧困大學生救助金和市長助學金等教育救助金200萬元,50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入學。發放醫療救助金及一次性臨時救助金900多萬元,3萬多名特困民眾得到救助。免費為392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開展“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全市1600多名孕婦受益。社會福利機構建設步伐加快,開工建設市兒童福利院,宜和、溫馨2所民辦老年公寓投入使用,新增床位400張。
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工建設職業技術學校實驗實訓樓、市十中綜合教學樓,建成濱河中學,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投入使用,新建塑膠操場10個。啟動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校舍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進一步最佳化學校布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撤併學校11所,烏達、海南教育園投入使用,海勃灣區第九國小建成招生。重視和加強幼兒教育,建成3所公辦幼稚園,2所幼稚園成為自治區示範幼稚園。全面落實加強高中教育的21條政策措施,率先推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全市聯考本科上線率達54.8%,高於自治區平均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進一步發展,投入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50萬元,市蒙古族中學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整頓規範非法辦學和各類學生託管機構,取締不具備條件的託管機構19家。順利通過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評估驗收。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成國家流感監測網路實驗室。高標準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內科樓、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市蒙中醫院投入使用,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完成標準化建設。投入6800萬元為市人民醫院、蒙中醫院購置了一批醫療設備。全力做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書法城建設進一步加強,成功舉辦全市首屆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全國首屆少兒書法藝術節暨第三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與韓國忠清北道結為文化交流友好城市,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將全市109個社區整合為67個。開工建設12個3000平方米以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海南區拉僧仲街道辦事處和海勃灣區渠南社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全力做好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各項籌備工作,市體育中心、一中體育館、濱河中學體育館建成,成功舉辦了“十二運”六項測試賽,我市被評定為國家奧林匹克後備人才競走訓練基地。開播蒙語廣播,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加快推進產學研聯合,中科院、華東理工大學、遼寧石化設計院3項科研成果在我市成功轉化實施,三區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進步先進旗縣考核驗收。投入400萬元重獎科技成果、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引進儲備人才1636名。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理順安委會工作體制機制,強化技術支撐,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危險源監控制度,加大煤礦、危化企業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力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加強食品藥品市場監管,市食品檢測檢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邀請市人大、政協領導和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參與決策。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331件,辦復率100%。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以“重環境、調結構、創新富民”為載體,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政府推動科學發展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社會公眾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完善重大事項徵求意見、專家論證、決策聽證等審計、監察、評審制度,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程度不斷提升。加強徵信體系建設,誠信烏海建設穩步推進。繼續開展行政體制機制改革,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一步規範工程招投標、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行為。清理行政審批事項186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103項,設立統一規範的財政收費中心。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維護穩定工作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禁毒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自治區西部首家美沙酮藥物替代治療門診,自治區禁毒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繼續保持自治區先進行列。雙擁優撫、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檔案史志、防震減災、氣象、人防、民兵預備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無線電管理、紅十字、老齡和殘疾人事業等工作均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嚴峻挑戰和困難很大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駐市單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烏海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三區城市建設發展不平衡,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與建設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環境保護任務仍很繁重,節能減排壓力依然較大;民生、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還不夠協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需進一步提高;政府建設有待加強,一些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和作風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官僚主義、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一定採取有力措施,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進一步鞏固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體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十一次全委會議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經濟總量;加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力度,顯著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力辦好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取得新進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1億元,增長25%;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70億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8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0元,增長16%;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9740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3億元,增長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指標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全力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積極推進佳鑫、宏陽等6個百萬噸焦化項目建設。集中發展煤焦化下游產品,推進神華30萬噸甲醇、黑貓炭黑30萬噸精製煤焦油、華油煤氣制天然氣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中聯化工一期40萬噸、內蒙宜化續建40萬噸PVC項目,積極發展氯鹼化工中下游產品。深入實施煤化工、氯鹼化工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產業間的融合互促並向精細化工過渡。進一步促進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大企業、大集團配套服務。鼓勵優勢企業對煤炭開採洗選、電石、鐵合金、石灰石等關聯行業進行參股合作和兼併重組,加強上下游企業協作配套,增強發展能力。確保京海、神華煤矸石發電項目建成投產,擴大大用戶直供電範圍。實施藍星玻璃廠搬遷項目,鼓勵海美斯等陶瓷企業開發中高端產品。全力支持包鋼萬騰節能技改項目建設,全面開工建設恆業成有機矽項目,力爭在多晶矽、非晶矽項目上實現突破。抓好彤陽科技四廢制柴油、浩通粉煤灰制磚、平溝煤礦瓦斯氧化處理及餘熱發電等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抓好抽水蓄能電站、光伏發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品牌最佳化戰略,在煤焦、PVC、水泥、陶瓷和玻璃等重點工業領域培育自主優勢品牌,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依託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採取以獎代補形式,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創新,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進產學研聯合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快宜化精細化工中試基地、黑貓炭黑研發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組織申報海勃灣、海南工業園區列入自治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爭取君正、黃河工貿列入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海化、宜化、黑貓炭黑列入自治區級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支持神華、烏海化工等企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深入研究把握國家巨觀政策,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控。不斷最佳化政務環境,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搭建銀企合作平台,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擴大信貸規模,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加大協調對接力度,切實解決好運力瓶頸問題。繼續加大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海勃灣千里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海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開展企業整體素質提升工程和廠區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進一步提高園區綜合配套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啟動區域一體化合作項目,重點統籌協調區域交通、信息、產業政策、生產要素配置,推動共同發展。
(二)全力做好“水”的文章,在打造山水園林城市上實現新突破
全面實施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加快庫區征地拆遷進度,精心組織,確保這一歷史性重大工程順利推進。圍繞建設山水園林城市,以庫區和城市水系建設為重點,科學編制庫區和水系規劃。完善濱河一期服務功能,加快市商務中心、人民藝術中心、神華研發中心綜合樓、五星級酒店、精品特色街、企業會所等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市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中心、中央商務區、農行大廈等項目。啟動濱河二期和濱河西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甘德爾山生態體育公園、濱河西區生態體育公園等一批項目開工。啟動建設海勃灣至海南快速通道、烏達至海南貨運通道、110國道黃河大橋、機場路擴建等重點工程,京藏高速烏海互通立交橋、海勃灣至烏達、烏達至海南快速通道等工程建成通車,全面實現客貨分流,初步形成“一刻鐘”經濟圈。全力支持海公線擴能改造工程。加快城區路網建設改造,全面完成林蔭大道、海勃灣區海達街、烏達區濱河大道、海南區公烏素街等29條街路和甘德爾街、林蔭大道公鐵立交橋新建改造工程。堅持以拆促建,全面加大舊城區拆遷改造力度,重點抓好中心城區集中連片開發,提高城市容積率。完成京海電廠、烏達熱源廠等熱源點建設,進一步完善熱網體系,新建改造41座換熱站,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30萬平方米,確保全市供熱需求。加快推進給水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質量。全面推進天然氣入戶工作,提高清潔燃料使用普及率。
深入開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加大沿邊、沿路、沿山、沿河造林綠化力度,實施110國道、機場路、鐵路線西側、烏達西山、龍游灣濕地公園、甘德爾山東麓沙區治理等26項生態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生態治理面積13萬畝。大力開展遊園、街頭綠地、城區出入口綠化美化,新增園林綠化面積15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運動公園、法制廣場、神華墨玉園、濱河景觀帶等重點項目年內全部建成開放。開工建設甘德爾河兩側綠化景觀工程,實現河道蓄水,形成新的城市景觀。石大門溝淤地壩、黃河控導工程年內全部竣工。啟動並紮實推進全國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大規模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嚴格落實城市管理“門前四包”責任制,集中整治街道、居民小區、集貿市場、企業內外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對重點路段、區域、大型建築進行亮化裝飾。堅持“屬地管理、條塊結合、責權一致”原則,進一步細化責任,明確標準,努力構建全方位覆蓋、全社會聯動、全過程監管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城市管理社會化、常態化、精細化、專業化。加強市民文明教育,引導全體市民樹立城市意識,自覺維護城市形象。圍繞新修訂的城市總體規劃,加快三個建成區、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濱河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組織編制路網、生態園林、城市亮化、抗震防災等專項規劃。嚴格規劃審批,加強規劃執法,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規劃管理體系。
(三)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在培育經濟成長點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總抓手,把擴大投資作為經濟成長的主動力,繼續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態勢,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基礎設施、商貿物流、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項目建設。加大在建項目推進力度,嚴格落實重點項目推進責任制,強化跟蹤服務,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按期建成投產,儘早發揮效益。認真研究和做好項目儲備、審批工作,搶抓機遇,精心策劃儲備、報批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能夠帶動產業升級和增加財政收入的大項目、好項目,爭取列入國家和自治區發展規劃,把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加快擬建項目審批進度,突出解決好項目用地等相關問題,推動項目儘快開工實施。圍繞國家鼓勵和支持的領域,認真謀劃對接項目,努力爭取中央、自治區預算內資金和國債資金。建立和完善投融資平台,帶動社會資金,擴大融資規模。
著力實施定向招商、中介招商、產業鏈招商,圍繞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建設,主動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積極引進配套服務的深加工項目。全力對接在談項目,確保儘快開工建設。做好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工作,切實提高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爭取年內引進到位資金150億元,增長25%。 
(四)大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在打造自治區西部區域服務中心城市上實現新突破
突出抓好生產性物流業,重點扶持壯大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加快廣東塑膠交易所西部地區PVC交割倉、呼鐵局同州物流園區、海勃灣物流園區、烏達三道坎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金融業,支持烏海市城市商業銀行做大做強,儘快開工建設市金融中心,爭取更多的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建立適應多層次融資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新型流通業態,積極發展研發設計和文化創意產業。加快通用時代廣場、維多利財富廣場、金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新天地(302)商貿中心建設改造進度,不斷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完善城市文化旅遊服務功能,著力開發庫區、甘德爾山、黃河濕地、金沙灣等旅遊項目,帶動餐飲娛樂住宿等傳統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繼續推進“數字烏海”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房地產開發監管,規範房地產市場交易行為,逐步改善住房供應結構。探索建立區政府補貼機制,加強物業行業管理,扶持培育一批優質物業服務企業,大力提高服務水平。深化公交體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組建烏達、海南公交公司,建成啟用新公交總站場,增加公交站點和班次,方便民眾出行。
(五)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在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加大對進城農區居民幫扶補貼和就業培訓力度,在購買住房、入社保、就業等方面讓進城農區居民享受比城市居民更加優惠的待遇,鼓勵農區居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區轉移。採取信貸貼息、社保優惠、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吸納農區勞動力就業,優先安置進城農區居民在環衛、園林綠化等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千方百計保障和提高進城農區居民收入水平。加快農區土地合理有序流轉,支持農業科技示範園、漢森、田野、雙清等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實現規模經營,重點發展休閒觀光、葡萄酒莊、花卉苗木、農家樂等綜合配套產業,推進一產與二、三產業相融互促。加大對葡萄、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年內新增葡萄種植面積5000畝,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2.2萬畝,擴大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覆蓋面。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穩步提高一產業從業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做好農機購置和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工作。
(六)著力抓好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在改善地區環境質量和安全生產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節能減排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重點抓好110家能耗企業節能管理,強化工業節能、建築節能和社會化節能工作。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嚴格控制和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低附加值項目,加快淘汰工藝落後和污染嚴重產能,為新一輪發展騰出環境容量。推進粉煤灰、電石渣、煤矸石、焦爐煤氣、工業廢水等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全力抓好礦產資源開發綜合整治,開展石灰石開採、白灰生產、洗煤、化工、建材等行業專項治理,解決礦山企業二次揚塵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加強地質地貌恢復。加快海勃灣、烏達污水處理廠擴建和烏達、海南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垃圾處理率。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質監測,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啟動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新一輪“藍天工程”和二氧化硫達標專項整治行動,海勃灣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二氧化硫年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突出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道路交通等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繼續做好煤礦質量標準化達標工作,年內通過竣工驗收的地方煤礦全部達到安全質量標準,井工礦全面完成工業視頻、人員定位、產量計數系統建設。強化教育培訓,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全面提升事前預防和事中處置能力,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推進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區別對待、以需定建,進一步調整住房結構和戶型面積,認真研究礦區、庫區搬遷居民生產生活問題,通過住房補貼、就業幫扶、社保統籌、社會救助等綜合措施,確保“建得好、搬得出、拆得掉、住得起”。年內籌資11.6億元,開工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搬遷入住1萬戶。新建廉租房1500套、限價房1400套,有效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本著“為民、利民、惠民”原則,通過政府補貼,為所有沉陷區、棚戶區、政府拆遷安置居民所購經濟適用住房辦理完全房屋產權證照。
繼續實施優惠政策,引導幫扶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優先安置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農區居民就業,城鎮新增就業崗位700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1300個,多渠道幫助“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群體實現靈活就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能培訓,增強勞動者勞動技能,年內培訓1.2萬人次。加快國家級創業型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加大行政推動和財政支持力度,完成8個創業孵化基地和20個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探索低保、社保、就業互動機制,啟動全民社保,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力爭用3年時間消除“零社保”家庭,通過5年努力使符合條件人員全部加入社保,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今年市區兩級政府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資助困難人員加入社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0%。繼續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醫療保險待遇水平,降低參保人員個人負擔,年內將全市各類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困難企業職工全部納入職工醫療保險。進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差標準,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特困家庭和低保邊緣群體救助力度,提高專項救助標準。建立助學中心,設立人民教育基金,確保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繼續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減輕民眾就醫負擔。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快和諧社區建設,倡導社區志願服務,年內建成8個標準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加大公廁新建改造力度,切實解決居民如廁難問題。加強民辦福利機構管理,開展星級養老院建設工作,完成市兒童福利院、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建設。做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為全市適齡聾兒免費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鼓勵和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八)深入推進協調發展,在和諧社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投入資金6億元,新改擴建校舍40萬平方米。堅持“政府主導、公辦為主、社會力量參與”,加大公辦幼稚園建設力度,新建3所公辦幼稚園,規範民辦幼稚園管理,努力改善幼兒入園環境。繼續整合教育資源,最佳化教育布局,探索建立校長、教師校際交流機制,改善師資結構,強化教師培訓,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高中教育,開工建設市一中新校區,完善市十中配套設施,如期完成市六中整體搬遷,進一步提高聯考升學率和名牌院校錄取率,不斷滿足民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結合我市產業特點和用工需求,推動烏海學院和職業技術學校聯合企業開展定向培養,加快技術型、實用型人才培養。重視發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用好民族教育專項資金。強化校園安全教育,繼續整頓規範非法辦學和託管機構,切實保護學生安全。
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區、農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實行基層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切實方便民眾就醫,減輕民眾負擔。建成市人民醫院內科樓,加快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建設。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準確定位,創新模式,全面提升蒙中醫院辦院水平。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預防控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紮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認真組織好第二屆全市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烏海博物館、煤炭博物館、民眾藝術館建設進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民眾性文化和特色品牌文化。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意見,加強書法城建設,創新書法品牌,舉辦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資機制,促進文房四寶、文博會展、書畫奇石印章等產業發展。培養壯大書畫創作隊伍,不斷提高書畫藝術創作質量,支持民間書法會所發展,擴大對外影響力。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繼續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強網路市場管理,積極發展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健全引進、培養、使用人才工作機制,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舉全市之力,全面完成“十二運”各項承辦任務,高質量完成比賽場館和駐地建設,精心策劃和組織開、閉幕式。全力做好對外宣傳、交通通信、住宿餐飲、安全保衛、環境保障、醫療衛生、志願服務等工作,把“十二運”辦成一屆自治區全運史上賽事組織最出色、辦會環境最文明、民眾參與最廣泛、效應發揮最充分的體育盛會。積極備戰“十二運”,力爭金牌榜“保七爭五”。大力發展民眾體育,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全市體育設施水平,積極承辦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等大型賽事。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堅持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繫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提案。重視輿論監督作用,廣泛吸納人民民眾意見。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做好“五五”普法驗收工作。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努力創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強化信訪包案責任制,全力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努力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城市建設。認真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編制完成“十二五”規劃。加強雙擁優撫、民族宗教、計畫生育、僑務外事、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防、無線電管理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完善行政審批中心建設。落實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取消等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建立健全重點企業聯繫制度,幫助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項目建設和企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民生,提高社會事業服務水平。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合力推進工作落實。
改進作風,提高效能。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集中精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強化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提高政策執行力。落實最佳化發展軟環境各項措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審批全程代理制、重大項目聯合審批制和限時辦結制,加快推進聯網辦公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
依法行政,規範行為。健全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完善重大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全力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強化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加強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管理,徹底清理“小金庫”。
廉政勤政,務實為民。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反腐倡廉各項規定,加大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和部門行業不正之風。教育和引導廣大公務員緊緊圍繞職能職責和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始終保持奮發進取、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我們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新的目標令人鼓舞,新的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頑強拼搏,紮實工作,為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