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三峽

烏江三峽

烏江三峽,即馬蜂峽、龔灘峽和聚寶峽。峽區內的奇峰、怪石、纖道、險灘、懸棺、古鎮、石磨、廊橋等,都使人過目難忘。烏江三峽烏江諸峽既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

簡介

兼納百川,蜿蜒曲折兩千多里的烏江,為長江上游南岩最大的支流,它的十分之一多在沿河縣境內。源遠流長的烏江在這裡孕育出獨特的集山、水、洞為一體的自然景觀群。滾滾烏江,在沿河境內形成兩百多里的天然山峽長廊。"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清清的江水在曲靜幽深的五個山峽里,時而恬靜溫存,時而奔放不羈。兩岸翠綠蔥鬱,山巒疊嶂,奇峰對峙,各顯神姿。

三峽

烏江三峽烏江三峽
烏江三峽,即馬蜂峽龔灘峽聚寶峽。峽區內的奇峰、怪石、纖道、險灘、懸棺、古鎮、石磨、廊橋等,都使人過目難忘。 馬蜂峽:起於彭水縣的長溪河口,止於鹿角鎮,長約18公里,兩岸均為陡峭的高山,江面狹窄,水深流急。古人為縴夫、傳軍檄而沿江開鑿的九曲連環棧道,至今猶存。因洞穴密集,遠望狀如馬蜂窩,故命名為“馬蜂峽”。雄、險、幽、深的馬蜂峽,遊人到此,在賞景的同時,難免發思古之幽情。 聚寶峽:起於聚寶村,止於萬木鄉,長約24公里。聚寶村下,烏江之濱,有一大石灘,名曰聚寶盆。遊人在此,可以野炊、垂釣、游泳。除了食烏江魚,飲烏江泉、戲烏江水之外,還可以觀賞、尋覓圖案各異的烏江石。 聚寶峽是烏江三峽中最美、最長的峽。峽谷幽深,江水碧綠,古樹參天,山形奇特。真是一灣一景,美不勝收。

景色

烏江三峽烏江三峽
烏江諸峽既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夾石峽,高山齊雲,藍天一線,峽風呼嘯,江濤逼人,景觀之多、之奇美,為諸峽之冠;銀童峽,左右高山不時橫截江面,峰迴路轉,山重水複,船行其間如進迷宮,令人迷惘;土坨峽,山高、水深、谷幽,奇峰峻岭間,有成片竹林,參天古樹,群獸競美,百鳥爭鳴。能目睹長江三峽早已絕跡的猴群,或攀藤附葛,臨江戲水,聲聲長啼,或對船推石驚嚇遊客,遊憩於樹枝石墩搔首弄腮;王坨峽,江面時寬時窄,江流時急時緩,兩岸林木蔥鬱,竹影搖曳,數里外可見到溫泉裊裊升騰飄拂的白霧。 從山城沿河順河北下20里,便進入黎志峽。輪船鳴著汽笛,隨著驚濤駭浪衝進。看起來只有一扇大門那么寬的峽口,把遊人帶入了一個夢境一般神奇美妙的天地。雲霧繚繞的山峰若隱若現,千仞筆立的峻岩峭壁直插江底,攀壁附岩的裸根藤蔓奇形怪狀,天造地設的眾多景致氣象萬千,石纖道和天然鐫刻的條條水線斑斑駁駁......穿行江峽,仿佛置身於一條絕長的山水畫廊。 輪船在峽內左曲右折航行,每一曲,每一折,都會展現一幅風格迥異絕好的山水畫,充滿濃濃的詩意,令人目眩神迷,還沒等遊人來得及盡情地觀賞時,新的壯麗景色又映入眼帘,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出馬腔”、“穿澗”、“牛肝”、“馬肺”、“火鋪石”、“天魚塘”、“天門石”、“草帽石”、“定海神針”、“美女峰”、“花果山”、“蠻王靈牌石”、“香爐石”、“白絲坨”等景致千姿百態,維妙維肖,鬼斧神工。 隆隆的機聲在峽谷迴蕩,輪船把巍巍群山邀至面前又向後拋去,浪花在兩側排起隊跳起歡樂的舞,道道波埂撒向岸邊,遊人陶醉在美麗如畫的山水裡。忽見江岸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奇峰峻秀煙雲繞,綽約仙子峰中現。在西岸群峰中,有一峰如妙女佇立,俯首望江,含情脈脈,人們稱之為美女峰。美女峰在山嵐里若隱若現,輪船隨波跌宕前行,那綽約美女似乎在向遊客頜首微笑。當她發覺遊人在瞧她時,害羞似的慢步向叢峰中躲去,其倩影可與長江三峽的神女峰媲美。自古以來,由於羞藏於深山,一直未被歷代騷人墨客發現,所以關於她的讚美詩篇極少。據說,神女峰、美女峰原來是兩姐妹,很久很久以前逃荒失散,妹妹來到烏江岸邊崇山峻岭中采山珍野果度日,天長日久化為山峰。
烏江三峽烏江三峽
峽內多處飛泉瀑瀉,水沫四濺,墜花落玉。東岸山腰有一澗泉飄逸而下,常年不斷,猶如束束銀絲迎風飛舞,銀光閃爍,故此地名白絲坨。暴雨過後,洞內涌射出一股洪水,飛撲對岸,水霧瀰漫,水聲隆隘震山谷,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麗日之下,水霧折射出一道美麗彩虹,遊人無不叫絕。這就是難得的自然景觀“白龍過江”。站在甲板上從“白龍”彩虹下,水霧裡穿過,感到特別愜心快意。 距烏江兩岸十多里的麻陽河自然保護區,六萬多畝原始次生林地帶,生活、生長著許多珍稀動、植物,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葉猴數量、密度居全國10多個黑葉猴保護區之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蘊藏著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遐邇聞名的朱家洞就在保護區內,一徑通洞,主洞長5公里,第一洞廳1100多平方米,高24米。洞頂有天窗,天視窗翠竹環繞,隱見洞中深潭碧綠,洞內18洞天,暗溪伏流,石壁嶙峋, 石筍、石山、鐘乳石千姿百態。省內外有關專家對保護區綜合考察後認為,有很高的科研旅遊價值,現經升為省級保護區。烏江山峽處處有動人的風光,處處有美妙神奇的傳說。與眾多景觀相關的傳說,饒有風趣,給烏江山峽蒙上一道道神秘光環,令人神往。 “除卻揚子三峽美,更有烏峽多奇觀”,烏江山峽從某種角度講,比長江三峽略勝一籌。著名作家徐遲游烏江山峽後評價說:似乎大山峽、小山峽,陽朔山水甲桂林,都一樣,而它們已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不如烏江峽谷原生而更近於自然。 座落在烏江岸邊的沿河縣城是一個古老的小山城,群山環抱,烏江南北穿城,形成東西城廓。樓房傍岸而築,倚山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長虹凌空東西跨,兩岸群山一橋聯。玲瓏樓閣、雄偉大橋、碧綠江水交相輝映。每當夜幕低垂.江中閃映著萬家燈火,仿佛古老的小山城,繫上一條璀燦的寶石腰帶,山城夜景真美!著名作家徐遲讚美道:“頗似小重慶風光”。在這裡還可觀賞到“石貓警航”、紅軍渡、金角羅夫墓、“白鶴舞門”等景致。
烏江三峽烏江三峽
山城西南面三里的山巔有—片奇特的天然石林,叫貓山。其間怪石嶙峋,形態奇異,丰姿多采,或類石獅,或象方印,或如醉人橫臥,或似怪獸賓士……,分明是石卻似物,不勝妙趣。春夏秋時,偶見石隙滋綠葉,間地小草並野花,石灰草綠映眼帘,花香微微撲鼻來。野蜂追花忙點點,蟋蟀吮露樂悠悠。步入石林,猶臨仙景,—石一姿,一步一景,令人陶醉,留連忘返。石林前聳峙一座由三墩巨石交錯迭疊高達30餘米的石岩,高出群峰,格外引人注目,遠遠望去猶如一貓伏於石台,注視烏江貓灘。貓後有—棵彎曲的大柏樹,自成貓尾,常有風吹尾擺似活貓靈現之景,貓灘長約半里,水流湍急,航道窄曲,岸礁犬齒,江濤激盪,急浪飛舞數米高。穿浪下灘木舟過,浪打甲板輪船行。“船劈巨浪越礁石,人乘疾風過險灘”。乘舟而下,天欲翻地欲覆,頭暈目眩,飛速疾進,驚心動魄,常常銀花澆頭,碧浪洗身,膽大者險中品樂,膽小者懸心吊膽。 每當水位適當,城北的舞門灘一片礁石微露時,江浪撞擊礁石激起層層浪花,一片白浪飛舞,恰似—群白鶴戲江水,極為壯觀,這便是沿河八景之一“白鶴舞門”。 峽谷深處,有充滿現代都市氣息的峽谷小鎮——洪渡;有土家風情濃郁的鄉場——思渠;吊腳樓、轉角樓、花欄柵、花窗格、古色古香;背蔸、背架、背桶,獨具特色。鼎罐飯、渾漿豆腐,別有風味。電視劇《盤古河上女船家》中的不少外景即攝于思渠。

傳說

三國時期,“蠻王”孟獲在烏江龔灘一帶被諸葛亮“七縱七擒”。後孟獲歸蜀任“御史中丞”,加強民族團結,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後人在龔灘對岸一洞內設廟堂塑像紀念,並設住持僧常年獻供焚香,定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為朝拜“蠻王”節。此洞就是著名的“蠻王洞”、並刻有“孟獲之口像”等字跡,洞外有清代書畫家孫竹雅筆鋒遒健的楷體石刻“驚濤拍岸”。

交通提示

在銅仁乘坐到沿河縣的汽車,到後再換乘車或包車到烏江。

相臨景點

四野屯自然保護區烏江三峽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雲海波濤太子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中流砥柱雲彩江聲魚梁夜月文筆凌雲玉屏晴雪南嶽飛泉六洞嵐光西嶺歸樵金鱗游泳萬笏朝天兩江春色周逸群故居

銅仁市著名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