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學申辯

《為文學申辯》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為文學申辯

這些集子都是他們在自己文學研究與批評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無疑,這套規模相當的文學研究與批評叢書,不僅僅是這些批評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當今文壇批評界的最高水準,同時它又以不同的個人風格閃爍著這些批評家們獨立的睿智光芒。

編輯推薦

《為文學申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敬澤,1964年1月生於天津,祖籍山西芮城。少時隨父母遷居保定、石家莊,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年進入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1990年調入《人民文學》雜誌社,現任主編。 2000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首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2006年獲華語傳媒文學獎年度評論家獎,2007年獲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著有理論批評專著及文集《顏色的名字》、《紙現場》、《冰涼的享樂》、《目光的政治》、《見證一千零一夜——21世紀初的文學生活》、《文學:行動與聯想》等。

圖書目錄

為小說申辯——一次講演

小神靈們——2007年的長篇小說

文學語言,及其未來——《1978-2008中國優秀短篇小說》序

小說是否可能?——我看到的,我想像的

在都市書寫中國——在深圳都市文學研討會的發言及補記

社會意識的戲劇——《打工文學評論集》序

文學與法——答《人民法院報》

慢的、困難的思考和表達——讀刊雜感

必須捍衛文學——答夏榆

一種毀壞文化的邏輯——關於“80後”

談“80後”——答《南方周末》

成長和“青蘋果”們——深圳《特區文學》新新文學獎斷想

談暢銷書——中國圖書暢銷書榜榜評之一

關於某讀者——中國圖書暢銷書榜榜評之二

且談文學之生死——中國圖書暢銷書榜榜評之三

知中國人之“心”——《尷尬風流

“大我”與“大聲”——《生死疲勞》筆記

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兄弟》

在困苦中求證人之可能——以羅偉章為例

“我”或“我們”——《道德頌》的敘述者

靈驗的講述:世界重獲魅力——田耳論

冰上之信——潘向黎論

捕影而飛者——《知在》

想像一部名為《平原》的書捍衛人的光榮戰役——《我是我的神》

無根的鄉愁——《上塘書

三重鏡——《回報者叢書》第二輯

上香的時候不說話——喬葉短論

略論“沒有辦法的辦法”——何玉茹的兩個短篇

偏執、正果、寫作——關於麥家

寬厚,及羞澀的正直——楊少衡論

三段論:須一瓜失敗者及他們的城市——戴來論

掛在都梁的舌頭上——《血色浪漫》

誰殺死了三百隻小雞?——《木頭公仔》

找一棵釘子,把世界掛上去——《魔術師與傳教士》

“天堂”探險者們——湖北的青年作家

浩然:最後的農民和僧侶格格不入,或短篇小說

向短篇小說致敬——《2003年短篇小說》序

如詩的歡樂與秘密——《2004年短篇小說》序

斷想,信不信的故事——《2005年短篇小說》序

不自然——《2007年短篇小說》序

拯救散文倫理——《美文》擴大號

散文九題——答馬明博

雪中“美文”批——-2003年第一季度《美文》

怎么說話,何以沉默——《喪亂》序

詞典撰寫者——《山南水北》

女巨人與紳士的“公正”——讀書偶記

作家李三與施林克的差別——《朗讀者》

簡單、神聖的心——《淳樸的心》

趁亂出奔——《第二十二條軍規》

關於帕穆克——答夏榆

蟋蟀的歌聲、信念和教育——《時代廣場的蟋蟀

滴落,閃閃發亮——《異邦人》、《桃幻記》

“標準”或信念——華語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答辭

引文的教益——關於小說書評

伊甸園與垃圾——在“北京文藝論壇”的發言

批評理想:周圍站起一批巨人——答黃詠梅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