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書籍]

為人父母[書籍]

《為人父母 》是2009年8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原版作者為簡·B.布魯克斯(Jane B. Brooks),華文譯本的譯者分別是包蕾萍、李秀芬、馬明偉,並由桑標審核。本書是《人生心理發展叢書》 系列的其中一本。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本書的作者——簡·B.布魯克斯(Jane B. Brooks),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個人經驗,是一位兒童發展領域的專家。她是兒童心理學領域的學者、研究者和作家;是和父母、孩子共同工作的臨床套用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她這本充滿智慧的書中,父母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養育孩子,幫助孩子實現最佳發展——使孩子成長為安全、快樂、有能力、自信和有道德素養的個體。學習個體發展的學生、教育兒童的專業人員和父母,都會從本書中獲益良多。

布魯克斯的養育法綜合了許多引人注意的特點。她在兒童養育方面提及的基本任務和問題非常廣泛。既包括所有父母都面臨的任務(例如,準備嬰兒出生、餵養,如廁訓練、入托或入園過渡、青春期對性的持續關注),也包括普遍存在的特殊問題(例如發脾氣、偏差行為、使用毒品、身心障礙)。她還極其有洞察力,細緻地提到了當代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離婚、單親父母、繼父母。布魯克斯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法和建議是合理、平衡、富於操作性的;她的文字直接、清晰,而且淺顯易懂。布魯克斯相信,父母自己能夠成功地運用養育技術來解決一些特殊問題。

作者已經認識到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和快樂感是父母的最高目標之一,她相信大多數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在書中,她也傳達了這種信念。實現這種成功是父母最深切的願望,使他們樂意奉獻自己的思想、時間、精力和注意力在他們孩子的成長和問題上,提高他們對養育的理解,使這一複雜的任務變得更加簡單。

《為人父母》封面 《為人父母》封面

譯者簡介

•包蕾萍,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與社會發展,曾獲上海市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上海社聯年會優秀論文獎、法國國家政府獎學金、JACOBS國際優秀青年學者獎等,多次赴海內外進行學術訪問;在《社會學研究》、《21世紀》(香港)、《社會科學》、《青年研究》、《江蘇社會科學》、《人口學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心理科學》、《中國青年研究》等一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同時也是東方網社科專家評論員,國內多家家庭育兒刊物的專欄作者,相關學術觀點被期刊和媒體大量轉載和引用。她在本書負責全書統稿和第2章、第9到12章和第15章的翻譯工作。

•李秀芬,上海市市西中學的一名心理學教師,她在本書負責第1章、第3到8章關於兒童早期養育方面的翻譯工作。

•馬明偉,華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專業的碩士,他在本書負責第13章和第14章的翻譯工作。

•桑標,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親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兒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第七屆曙光學者、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獲第二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合作)、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著有《套用發展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作為課題組長,承擔了“上海市兒童發展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他為本書作了審校。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序言

前言

Ⅰ 養育的基本概念、目標和策略

第1章 養育是一種過程

何謂養育

孩子的角色

父母的角色

社會的作用

孩子、父母和社會的相互作用

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究竟有多重要?一場熱烈的爭論

養育執照

實踐問題:社會對父母的責任是什麼?

第2章 發展理論和養育策略

發展的系統觀

學習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

認知理論

養育風格和策略

實踐問題:嬰兒成長的最初三年對養育來說是最重要的嗎?

第3章 文化對養育的影響

親子關係的文化模型

種族群體移民美國的模式

主要種族群體的文化影響

文化主題的共性

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

經濟貧困的影響

實踐問題: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價值觀不同時會發生什麼?

第4章 和孩子建立親密感

形成和諧的家庭氛圍

識別和處理負面情緒

實踐問題: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是怎樣的?

增加養育中的快樂

第5章 塑造和調整孩子行為

學習過程

促進學習

培養和強化孩子適當行為的規則

孩子的氣質特點如何影響養育策略

實踐問題:父母如何在養育孩子時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策略?

Ⅱ 不同發展階段的養育

第6章 成為父母

要孩子的理由

決定為人父母

懷孕時間

為人父母的方式是如何影響養育的?

向養育階段的過渡和調整

實踐問題:為人父母會發生什麼改變?

給父母的支持

第7章 養育嬰兒:從出生到2歲

新生兒

嬰兒2歲前的發展

依戀過程

寶寶父母的任務和所關心的事

遇到特殊困難的父母

實踐問題:父母如何對待早產兒童?

父母的過渡期經歷

給父母的支持

第8章 兒童早期養育:2-5歲

生理髮展

智力發展

語言發展

情感發展

自我發展

自我調節發展

社會性發展

父母任務和關注點

實踐問題:父母如何幫助出現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孩子?

過渡期父母體驗

給父母的支持

第9章 國小兒童養育

生理髮展

智力發展

學校

情緒發展

自我發展

自我調節的發展

社會性發展

父母任務和關注點

實踐問題:學校適應障礙、心理與學業問題混合時,父母該怎么辦?

父母過渡期體驗

給父母的支持

第10章 青春期早期養育

身體發育

智力發展

學校

情緒發展

自我發展

自我控制發展

社會性發展

父母任務和關注點

實踐問題: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特殊需求是什麼?

過渡期父母體驗

對父母的支持

第11章 青春期後期養育

生理髮育

學校

工作

情緒發展

自我發展

自我調節發展

社會性發展

父母任務和關注點

實踐問題:父母如何判斷他們孩子的問題是否突出

過渡期父母體驗

對父母的支持

第12章 成人期養育

成年的標準

歷史年代對成年期親子關係的影響

多種家庭形式

過渡期養育

獨立型成年子女的養育

不能獨立的成年子女養育

實踐問題:如果子女成年後介於獨立和無法獨立之間,如何處理?

照料自己的父母

過渡期父母的體驗

對父母的支持

Ⅲ 不同生活環境下的養育

第13章 育兒和工作

參與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若干維度

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衝擊

駕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策略

日托

實踐問題:工作父母如何照顧他們自己

第14章 不同家庭結構中的養育

未婚母親和她們的孩子的體驗

婚姻或伴侶衝突

離婚的過程

父母應該為了孩子而在一起嗎?

父親在兒童生活中的作用

再婚

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父母

實踐問題:在婚姻或伴侶關係的過渡期,父母應該怎么做?

權威式養育的力量

第15章 創傷期養育

孩子的苦難

兒童虐待和社區暴力的生態/互動作用模型

對兒童虐待和暴力的處理

預防暴力

挑戰模式

實踐問題:我們如何保證孩子的安全?

結束語

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