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父母煩心娃

《揪心父母煩心娃》是胡波所著的圖書。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教育中的常見問題,可謂另闢蹊徑。作者以其深入的觀察,不僅僅分析孩子,更是分析了父母。這種雙向的分析,是不同於市面上大多數教育書籍的亮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揪心父母煩心娃《揪心父母煩心娃》封面

這不是一本放在書架上的書,是一位教育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母親,潛心研究二十餘年,親歷解決了上千例教子難題後的傾心之作。這是一本擱在父母和孩子心裡的書。

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教育中的常見問題,可謂另闢蹊徑。作者以其深入的觀察,不僅僅分析孩子,更是分析了父母。這種雙向的分析,是不同於市面上大多數教育書籍的亮點。通過體驗作者的“契約教育”之旅,你會發現:作為父母,你對孩子“逆反違抗”不再一籌莫展;作為子女,你對父母的“蠻橫無理”不再咬牙切齒;作為老師,你對學生的“無可救藥”不再憂心忡忡。有了“契約”,雙方都獲得了尊重,父母不再揪心,孩子不再煩心,一切都有章可循,問題便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胡波——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專業教育心理諮詢師、中華心理諮詢師國際協會會員。“契約式教育”理論

胡波

創始人 。

潛心研究各種情感、溝通、教子難題二十餘年,用“契約式”教育理論解決了上千例各式各樣的親職教育案例。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數百場教育講座,創辦了全國首家“親子契約教育合作工作坊”被廣大家長和媒體譽為“中國親職教育實戰派”第一人。2012年胡波老師所著教育巨作《揪心父母煩心娃》現已面市。

胡波女士致力於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以及在發生情緒傷害後如何進行調節保證其進行有效溝通問題的研究。接觸處理了數百例的各式各樣情況的家庭情感案例,並成功代理數例離婚和遺產訴訟案件。在婚戀家庭、親子教育方面頗有心得,曾在全國各地舉辦過數場講座。

曾先後在湖南、山東、福建、北京、廣東等地為數十家企業開辦人際心理學系列講座;在桂冠、邦德、學而思、華南師大附中、深大附中、福景外國語學校、耀華實驗中學、黎明、創思、英才青少年輔導中心等幾十家教育機構和學校做親子教育心理學講座。為銀行、地產、文化傳媒公司做關於員工心理減壓的講座和諮詢。

圖書目錄

《揪心父母煩心娃》序 張天一著

為什麼感謝波姐:兼論母親的教育觀 

2010年9月,大三的我,決定辭去校學生會主席的職務,在課業之餘獨立創業,經營一家餃子館。主意定後,遍問家裡長輩,無不遭到激烈反對,除了波姐對我表示大力支持。還清晰的記得當時波姐對我說的:“認準你所認準的,堅持你所堅持的。”

這就是波姐的教育理念。

這就是波姐,我的娘,也是一位教育心理諮詢師。

醫人者,往往不會自醫,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一位母親,是成功的人民教師,育人無數,卻因為工作過於投入,而忽視了對自己子女的培養教育。而波姐,不是如此。如果一定要站在兒子的角度對我的母親波姐做一個評價,那就是她能夠兩者兼得,既是一個成功的母親,也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心理諮詢師。

檢驗父母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自然是孩子的成功與否。所以,曾經和波姐開玩笑,她哪天如果要為她的職業成果做廣告,我就是她最好的招牌。

作為學生的我,自然很難說得上有多大成功,但是身上揣著波姐這些年灌輸給我的自信自立、敢做敢想、堅持理想、勇於擔當、真誠坦率等理念、品質,我覺得自己已是家產萬貫。

近日,在電話中聽到波姐新書即將付梓的訊息,歡欣鼓舞不已,於是乎,主動請纓,要求“現身說法”,為本書作序一篇。

如果問起,最好的忘年交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想到我親愛的娘—波姐;如果問起,成長過程中最感謝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想到波姐;如果問起,誰最懂孩子,我會毫不猶豫地想起波姐。

波姐的教育,重視理解。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過那個狹隘偏激的年齡段,不願意和父母分享溝通自己的一切,我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波姐以一介中年婦女的身份,開始學習電腦,熟悉網路語言,以朋友而非長輩的身份和我對等地探討問題,而“波姐”這個稱號,也是從彼時一直沿用至今。

波姐的教育,鼓勵獨立。國中之時,波姐即決定把我送到外地獨自求學,自力生活。現在想起來,也正是波姐的這個決定,讓我有了獨立處理問題,敢於不和大多數人一樣,能夠靈活的具備在學生和社會雙重身份之間自由轉變的能力。

波姐的教育,抓大放小。抓大,是指波姐在原則性問題上,絕對不會含糊。曾經有不守時的毛病(習慣遲到幾分鐘,可能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正常),波姐無不是嚴厲至極地糾正我,因為在她的理解里,守時與誠信密不可分,而誠信是立身之本。放小,是指波姐從未對我事無巨細地嚴加管教,而是給予我一個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任由我在歷練中不斷地自我塑形,自我發展,。

波姐的教育,還注重溝通、對話、鼓勵、包容、互動……

而現在,面臨畢業的我,放棄了自己本科所在名校的保研(這是一個全新的高端人才培養項目,包括學費全免,公費出國一年半,同時學習三門語言加一門專業課)。在一片不解聲和大家異樣的眼光中,我毅然而然地決定孤身去考風險巨大的北大研究生。當我說了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又是波姐,毫不猶豫地支持我做的決定。同時,波姐甚而還專門為我作七言詩一首:

“ 本是雄鷹據山巔,何懼路長征途遠。

驚天一啼九州動,萬里疆闊心更遠。”

詩的意蘊大氣渾厚,還暗嵌了我的名字在內,感動之餘,和波姐開玩笑說:“波姐之豪氣乾雲,幾可比於岳母之刺字也。”

這就是波姐的教育觀。而在工作中,她也正是像對待我一樣,去關心、開導她所遇到的每一個孩子。

波姐也從不主張自己是心理醫生,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或者家長是“患者”。她也從不在診室里為家長孩子們作診斷,更是很少使用藥物等物理療法。她更習慣的是,挑一個陽光慵懶的下午,在咖啡館裡,傾聽家長和孩子們的傾訴,以朋友的身份為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波姐總是掛在口頭:“家長和孩子們對她的信任,解決問題的大利器。”

波姐的一句名言是:“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方法不當的家長。”在平時的工作中,正是秉持著這一理念,她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親職教育難題。而這本書,也是她這些年來所接觸的有代表性的親職教育問題以及波姐的個人教育心得的精華展現。

作為兒子,雖然對書中的案例未必全部熟悉了解,但是我知道的是,波姐正是手持著溝通理解這把鑰匙,無論再疑難的問題,都會在她手上迎刃而解。而我也相信,諸位讀者,開卷有益,通過本書,也一定能夠多少掌握波姐的這一“法寶”。無論,您是家長,還是孩子。

目錄

第一篇 讓父母揪心的孩子

1.愛磨蹭的孩子

2.自卑敏感的孩子

3.愛攀比的孩子

4.愛撒謊的孩子

5.網癮成癖的孩子

6.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7.患厭學症的孩子

8.患“電視依賴症”的孩子

9.愛亂發脾氣的孩子

10.無法專心學習的孩子

11.過於注重打扮愛照鏡子的孩子

12.陷入早戀泥坑的孩子

13.依賴性強的孩子

14.有偷竊行為的孩子

15.自私的孩子

16.青春期抑鬱症的孩子

17.單親家庭的孩子

18.考試焦慮的孩子

19.隔代養的孩子

20.離家出走的孩子

21.再婚家庭的孩子

第二篇 讓孩子煩心的父母

1.強勢的父母

2.愛嘮叨的父母

3.酗酒吵架的父母

4.信奉學習至上論的家長

5.愛打罵孩子的父母

6.愛當眾批評孩子的父母

7.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父母

8.總是打擊孩子的父母

9.說話不算數的父母

10.不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父母

11.不尊重孩子隱私的父母

12.忽視孩子自卑心理的父母

13.拿孩子當“出氣筒”的父母

14.從不讓孩子做家務的家長

15.不和孩子做有效溝通的父母

16.把孩子的分數視為自己的面子父母

17.老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的父母

18.無視孩子獨立意識的父母

19.偏心的父母

20.苛求完美的父母

21.溺愛孩子的父母

第三篇 父母和孩子,那些溫暖時光的故事

1.媽媽離家出走

2.帶刺的玫瑰

3.請抱抱我,媽媽

4.賞識的力量

5.不再做小電視“控”

6.單親家庭的“懶媽媽”

7.小鳥的葬禮

8.停宿事件

9.女兒的“拳擊袋

10.對孩子說不!

11.媽媽發怒時,我們一起做禱告吧!

第四篇 教育隨筆

1.教導孩子學會 “延緩對願望的滿足”

2.父母,該放手時則放手

3.父母要隨時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4.父母:不為孩子設計未來,用心挖掘孩子的潛能,

5.了解孩子,用“愛”傾聽

6.保持精力應付孩子的青春期

7.教育是誰的責任?

8.有效管理孩子行為的“十四字”方針.

9.父母,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10.父母,有智慧的樹立你的“權威”

11.父母別為小事驚慌失措

節選

“契約”理念---用“契約”和孩子牽手一生

節選自《揪心父母煩心娃》——筆者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深入成千上萬的家長和孩子當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他們溝通交流,成功處理了上千例各種各樣的教子難題。筆者並沒有什麼教子的“靈丹妙法”,也沒有什麼深奧的教育理論。筆者所持的解開教子難題的“鑰匙”,就是讓我們的父母理解一句話:“教育—用“契約”和孩子牽手一生”,做好一件事:“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來尊重,和我們的孩子建立共贏的“契約”關係,明白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學會和孩子合作,教會孩子懂得合作,在和孩子的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這是筆者耗費了二十多年心血對無數的教子難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認真的分析後總結出來的理念。在實踐中,很多理解了的家長和孩子因此而受益。我把它定義為“契約”教育。

節選自《揪心父母煩心娃》——兒子今年二十二歲了。而我對各種親職教育問題的研究也進行了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裡,我的一切空餘的時間都是在和各種家庭的父母、孩子聯繫,溝通,交流。聽他們歡笑,看他們落淚,然後寫下一本本手札。每次做完諮詢或者講座後,很多的父母、孩子圍著我問是否有文字資料,以便與他們的親朋好友分享或者交流。於是,我決定把這些真實的具有代表意義的事例整理出來,或許對大家有一些啟示和幫助,因為這本書的確凝聚了我二十年的心血。而“契約教育”是我通過多次實踐後想一直推廣的理念。衷心希望本書能夠減少父母的揪心和孩子的煩心。同時也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探討!最後願我們的父母用“愛的契約”和孩子牽手,彼此成為一生中最愉快的合作者!

社會影響

百校校長推薦《揪心父母煩心娃》

百校校長推薦《揪心父母煩心娃》

湯佳宏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長

這本書沒有學究氣,沒有理論腔,沒有玄奧的學說。胡老師以自己在教育心理第一線實踐中獲得的典型案例為視角,寫出一本為父母答疑解難“教育百科書”,可以謂為親職教育“實戰派”第一書。

鍾德 明德立才教育集團董事長

八十年代,我們缺少像樣的親子教育書籍。我記得大家特別推崇《卡爾·威特的教育》,但那是外國的,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下就收效甚微。近些年,育子方面的書籍層出不窮,但真正讓我耳目一新的還是這本《揪心父母煩心娃》。作者在其中所費的心血也可見一斑。

劉峰 湖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院長 教授

有人說西方的教育模式好於中國的教育模式,其實並不完全這樣,只是西方的教育模式里有更人性化的東西存在,但我們現在的確應該漸漸地把這種東西融入我們的教育,書中提到幾點我認為非常好。

謝晟,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常務副主任

一本小書,徹底改變你的教育方式!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以大量真實案例凝聚而成的解讀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契約”關係的良好範本,很好的解決了時下很多父母知道愛孩子,卻不知道怎么愛的問題,而且行文生動活潑,充滿靈氣,內容厚重翔實,讀來卻又倍感輕鬆,不管是為人父母者,還是正在成長期的孩子,均能從此書中獲益良多。

陳章華珠海市香洲區實驗學校副校長

看到《揪心父母煩心娃》這一本多么樸實、現實的書名,像磁鐵一樣立刻把我吸引,好奇地駐足翻開書的目錄,震撼了一個從教四十多年的老教師同時也是老父親的心,一個個鮮活的典型案例,形形色色的生命個體多么熟悉,多么棘手的問題,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很值得一讀。

諸戈文 湖南省常德市教育局局長

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來闡述在教育中的問題,可謂另闢蹊徑,對於教師來說建議細細閱讀,可以讓自己反思一下現在的工作方法。

鐵明冬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教育局局長

正所謂“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 親子教育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卻發現這一領域缺乏適合我們自己的理論。要么對外國的理論生搬硬抄,要么僅僅敘述一家成長之瑣碎歷程,缺乏參照性。但這本書,確是那本我們呼喚、尋找已久的書。

李慶明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南山附屬學校校長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也許就影響終生。作為父母,需要足夠的細心、耐心,還特別需要智慧。不妨從這本書中汲取一些智慧。

唐匯雲 湖南常德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跳脫開紙上談兵,來源於生活,眾多案例遠比一個個案更有說服力,值得人們去借鑑、參考。心理學就是一門學以致用的科學,從心理學角度思考親職教育,為親職教育的失敗找到真正病因,才能為我們的親職教育開一劑良方。

龔德萬,珠海市第七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我念師大時,幾乎沒有接受過有關親子教育的知識,以致做老師後,沒法在家長會上給家長們更多實質的可借鑑的關於親職教育的建議。今天讀了《揪心父母煩心娃》的初稿,忽然讓我想起,現在師範的心理和教育學課程應該好好補上親職教育這一不可忽略的內容了。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好好將此書中的案例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並推薦給你們的家長們,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伴隨你孩子到永遠的靈魂塑造的工程師。李自立,珠海市香洲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在中國步入獨生子女化的今天,孩子的親職教育已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揪心父母煩心娃》就是一本讓家長學習如何做孩子的朋友乃至兄弟姐妹的操作指南。

畢東寧,珠海市香洲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辦公室主任、高級講師

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常常有著一個問題親子關係。很多孩子的問題來自於父母“愛”的傷害,這種愛,有時,是對孩子要求太多,控制太多;有時,是無視太多,忽略太多;有時,是放任太多,滿足太多…… 孩子自己才是成長的主人。真正的愛,促成孩子健康成長的愛,正如作者所言,做父母的,需要付出的是適度的愛、耐心、傾聽和一顆開放的心。

庹進波,珠海市第十一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足見親職教育的重要性。可是,面對今天中國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要說普通家庭的父母揪心、撓頭,即便專業教育工作者也甚感困惑。在汗牛充棟的家教著作中,從應然角度說話的多,在操作層面說話的少。《揪心父母煩心娃》的可貴之處,是從人性、心理著眼,從細微方法著手,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將教育方法娓娓道來,給人以真正的啟發與切實的幫助,是值得一讀的家教讀物。

余志君 珠海市香洲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國小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

儘管只看到目錄,卻足以激起為人父母者對全書內容的閱讀期待。父母如何看孩子?孩子怎樣看父母?父母與孩子怎樣愛與溝通?平等、尊重、參與、信任、統一、寬容、誠信、聆聽、鼓勵……書中的溫暖故事、家教秘訣,會幫助每位父母直面自己的親職教育問題,從中獲得愛的勇氣、思想、智慧。

劉國軍 湖南常德市第七中學校長

本書通過家教實戰,取材親職教育第一現場的真實案例,反映當下教育問題,孩子問題來源於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不妨另闢蹊徑,從家長身上反思。

何小明 常德市第五中學校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質疑中國的教育模式,也許真正需要質疑的是教育的觀念,這本書不錯,源至實踐,視覺獨特,理論實用,對教育的觀念進行了一次梳理。

朱金生常德芷蘭實驗學校校長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所有的父母都是新手。因此,我們急需像《揪心父母煩心娃》這樣能夠借鑑的書,囊括親子之間形形色色的問題現象,摒棄一味地說理,把問題放在日常具體的事例中,對症下藥。

李永 珠海市香洲區學校後勤服務管理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用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博愛釀就的一本書。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只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健康成長(包括身體上的成長和心理上的成長),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才能蓬勃發展。胡波老師對親子教育進行了草根式的研究,耗費了二十多年的心血,這本身就是偉大的付出。她創造性地提出“契約”論,行之有效地解決了眾多親子難題。

陳志勇,珠海市香洲區僑光國小副校長

從第一眼看到《揪心父母傷心娃》一書就被深深吸引,產生一睹為快的感覺。在教育工作中或生活中,父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是最優秀的,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但很多方式方法不為孩子接受、不為孩子理解。本書取材於身邊鮮活的典型案例,有針對性的解決困難生問題,還為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導的意義,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父母,乃至正在成長的孩子閱讀本書,都將會大有裨益,將讓孩子受益終生。

魏紅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五國小政教處主任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方法不當的家長。”讀了這本書,自己像喝了一劑清涼劑或者說是鎮定劑,給孩子快樂的生活,完整的人格,比教他一生去追逐金錢和地位,追逐成功與喝彩更加重要。時代變了,父母的親職教育觀念,也應該隨之更新!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和孩子共同演繹的“雙人舞”,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接受新觀念,才能和孩子關係共生共長身心健康的愉悅和諧,共同登上教育成功的舞台,攜手獲取成功的勳章。

鍾國楊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一國小政教處主任

與我之前所讀到的所有的親子教育的書不同,本書的作者胡波女士既有理論的深度,又站在時代的高度。作為心理諮詢專家,她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親子問題。如此種種,造就了本書的非凡的價值,它必定掀起親子教育界的鏇風。

譚囤香 湖南常德市育英國小校長

這絕對是一本現代教子聖經,在這個父母把孩子的教育都交給學校的社會裡,書中種種案例都觸目驚心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有些父母不是不想教育孩子,但是平時不下功夫,總要等到出現危機時才教育,而且每每採取錯誤的方式。孩子本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在這本書里,你能找到與孩子和諧相處正確引導共同進步的方法。

毛善鑫 湖南澧縣第一中學校長

如同在微起漣漪的湖中投進了一塊大石頭,親職教育的混沌狀態被《揪心父母煩心娃》這樣一本書攪動並注入了新生命。我相信,每一位讀了本書的人都能收穫頗豐。

陳君凡湖南女子學院教授

溝通是教育的前提,掌握良好的心理學無疑讓溝通變得更明了,這本書反應了很多教育中的問題,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朋友可以參考。

尹建初 湖南西洞庭第一中學校長

對於一直在關注、思考親子教育的我而言,這本書更有一種特殊的意義。作者秉持的觀點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許多令我苦悶、百思不得其解的親子教育問題,通過這本書,竟一一打通了“脈絡”,真令我神清氣爽。

李華 深圳市南華中學教研主任 高級教師

與我之前所讀到的所有的親子教育的書不同,胡波老師既有理論的深度,又站在時代的高度。作為心理諮詢專家,她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親子問題。如此種種,造就了本書的非凡的價值,它必定掀起親子教育界的鏇風。

褚麗華 湖南常德市北正街國小校長

所謂的教育人們就會想到學校,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第一個教育者,我們教育工作者和為人父母的朋友,都應該看看這本書,因為教育不是簡單幾個人的問題。

丁美雲 湖南常德市三岔路國小校長

對這本書,我的體會是:“沒有不能成大器的孩子,只有毀掉孩子靈性的教育方法”。《揪心父母煩心娃》無疑是一本讓廣大父母走出教育誤區、盲區的書。

燕菊香 湖南常德市東升國小校長

放下書的那一刻,我震撼了。書中的一個個案例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是什麼造成父母—孩子這兩個並沒有利益衝突相反是靠者濃濃的親情與血緣維繫的雙方產生這么大的矛盾了?這本書不僅解答了廣大父母朋友的疑問也解開了我多年的心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感謝有這樣一本書。

向莉 湖南常德市 啟明星小提琴·鋼琴藝術學校 校長

千年“棍棒出孝子”的親職教育方式,進入到近代演變成“溺愛小皇帝”,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或許每個人,都應該通過這本書反思一樣,如何才能因材施教。

名家點評

題字題字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 北京大學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 中央電視台 鳳凰衛視特約評論員

中國和日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受傳統父權思想的影響,在親職教育上都更注重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管教。而胡老師的這本書,強調“契約教育”,不僅對傳統教育觀是一種顛覆,也是對平等、互動、包容的教育觀的一次完美詮釋。讓我深有感觸,建議中國和日本的家長,都應該讀一讀。

周文斌

周文斌 教育專家 南昌大學校長

過去一年,教育界紛紛紜紜,這廂虎媽剛唱罷,那廂狼爸又登場。浮躁的教育、短視的教育觀、及不講究方法的父母,是為錢學森之問的那個結尾的問號。而《揪心父母煩心娃》,恰如一縷清風,為廣大家長和孩子送來沁入心脾的清涼。無疑作者為教育界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作為作者的老朋友,為她感到高興。

劉波

劉波 著名畫家 2008年中國 殘奧會標設計者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我在這本書中看大了幾大亮點:多重身份的作者對親子問題洞若觀火、“契約”的觀點新穎實用、內容編排上親近了讀者、既有理論又有實例、兒子為母親的書作序。我特別細讀了序,字裡行間透露出這位兒子的非凡才氣,他對母親的感恩與讚頌,不恰恰證明了作者的成功嗎?那么,我們不妨打開這本書。

陳思思

陳思思 著名歌唱家 國家一級演員 解放軍第二炮部隊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

2012年不得不讀的一本育子良書!

如果您是一位對兒女有著殷殷期待的父親或者母親,那么,這本書將指導您如何把期待化為現實。

孫洪濤

孫洪濤 著名影視演員 電視劇《三國》陳宮扮演者

我建議每個人都來讀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來的各種令父母頭疼的現象,都能在本書中對號入座,找到相應的一劑良藥。而孩子對父母的種種不滿也能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煙消雲散。許多看似無法衝破的囹圄不過是一捅即破的紙。

席宏斌

席宏斌 著名媒體人 人文作家,文化學者,大學客座教授

在眾多有關親職教育的書籍裡面,《揪心父母煩心娃》可謂開天闢地之作。作為教育心理學專家兼一位成功的母親,作者對所歷個案深入研究,開創性地提出“契約教育”說,用生動鮮活的案例,精闢獨到的點評,文采飛揚的措辭,構架出新穎切實的親職教育新篇章。有效地解決了許多教子、育子難題。我相信,這是許多父母的枕邊必備書。

經典語句

1.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鼓勵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更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評價,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

2.作為父母,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明白和逐漸認識到人生是艱難的,任何人無論是在哪個階層,處於哪種境遇,其人生成長曆程都是包含著痛苦和快樂二者共生的過程。只有明白這點,孩子才會懂得“延緩對願望的滿足”,才會明白自我約束的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3.當孩子遇到成長的困惑苦惱,人生的孤寂憂傷時,此時,做父母的拍拍你的孩子,抱抱你的孩子,或許,要比講一百句話有用多了。

4.孩子的教育還是要花心思,只要肯花心思,動腦筋,辦法總比問題多。

5.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和孩子鬥智鬥勇,較量意志的過程。因此,在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上,要學會斬釘截鐵,絕不動搖地對你的孩子說“不”。

6.父母們,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對於孩子,一定要懂得該放手時則放手。當你不願意放手時,請想想這句話:你若不懂得放手,把責任交給交給孩子,他就會無可救藥地被你綁住,你也會被他綁住,你們彼此依賴而動彈不得,結果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7.在這個世界上有二件事情最難: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其實,不是這二件事太難,而是根本就做不到,顯然這只能是一種妄想。為孩子設計未來,就是試圖把自己的思想裝到孩子的腦袋裡,這無疑是一種不現實的行為。

8.當疲憊使父母的行為像脾氣暴躁的青少年時,家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9.如果你照著我以上寫的去做了,那么,你的孩子會覺得:如果說學習是一件苦事,但我的父母願意不辭辛勞的和我一起受苦,那么受苦就一定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我自己也應該心甘情願地經受起這種考驗。而這便是孩子自我約束的開始。孩子一旦擁有了自我約束的力量,就是父母省心的開始。人生就是這樣,做父母的也要學會“先苦後甜”,才會“甜上加甜”。

10.管教孩子是每一個父母應盡的天職和責任。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身為父母的我們,因為要對孩子太多的事情負責,常常多到使我們感到力不從心,招架不住。同時,在潛意識裡,我們一方面想對孩子嚴加管教,另一方面又常常是捨不得,因此,如何有效的管教好孩子對現代父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幫助父母們解決這個難題,下面,本人將研究無數案例和查閱無數理論得出來的“十四字”方針,總結如下,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有些幫助和啟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