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豬團

炒豬團

炒豬團,在浙江一些老闆一次性購買成千上萬頭中豬進行囤積造成豬肉緊缺價格上漲,過幾個月後一下拋售幾百萬元到手,短線炒豬影響市場心理,遊資炒豬賺得盆滿缽滿,此類資本運作跟股票短線投資同理,但對資金要求相當大,業內人士指出豬的生長規律和特性,決定了其終有一天“捂勿牢”,相比綠豆、大蒜,炒豬難度挺大。

概述

炒豬團炒豬團

炒豬團,破10、搶豬、豬肉趕上牛肉價,這是時下生豬市場的熱議話題,由於供求失衡,肉價一路走高,面對如此行情,部分“熱錢”借題發揮,短期內造成豬荒加劇。業內人士認為豬的生長規律和特性,決定了其終有一天“捂勿牢”,相比綠豆、大蒜,炒豬難度挺大。

囤積中豬

1、收豬人業內一個廣泛流傳的案例是:某浙江老闆,於2010年年底一次性抓了5000頭80多公斤的中豬進行囤積,2個月後,這些豬被養到120多公斤後拋售,一下子幾百萬元到手。如此短平快,眼紅了大量民間資本,以浙江遊資為代表,滬、皖等地投機型選手迅速跟進。此類資本運作跟股票短線投資同理,但對資金要求相當大,但民間資本並不“差錢”。

2、正常情況下生豬上市一般在90至105公斤,當生豬價格遠大於成本時,遊資看到了其中的利潤空間,部分投機型養殖者開始爭先收購80多公斤的豬進行育肥,刻意養大豬上市。
3、中豬後期飼養增重成本和疫病發生機率都較低,當生豬市場價格存在上漲預期時,有些人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甚至將生豬“壓欄”至150公斤重才上市。這些體重大、背膘厚的生豬在廣大的農貿集市及福建等沿海地區仍有市場。
4、按2010年年底抓90公斤的豬來測算,當時每公斤收購價13元左右,購入5000頭所需資金高達585萬元。若按2個月後每頭生豬飼養到130公斤上市,飼料、水電人工等後期每公斤全部增重成本以12元計算,還需再投入240萬元。然而,短短2個月後,生豬收購價已漲至每公斤16元,剝除所有投入,這位投機型豬販僅2個月一進一出,便將215萬元收入囊中。而且只要行情依然向好,繼續“捂豬”不賣,養得越大賺得越多。

存在問題

炒豬團炒豬團

1、買家多而雜易遭致疫情,此番炒豬,養殖散戶、大戶被“通吃”。一般而言大型養豬場不太會受外界市場波動干擾,然而這回利益當前,不少大戶也抵不住誘惑,還不惜“背叛”以往的固定合作夥伴。
2、一些炒豬團開出的收購價與大型肉食品公司出價一樣,但上門收購省去了養殖戶的運輸成本,養殖戶心動的比比皆是。不過,柏鷹認為,真正在行的養殖戶,絕不會圖一時多賺而冒險,買家一多就會埋下極大的疫病安全隱患,許多投機型豬販安全意識淡薄,其貨車多地抓豬卻疏於消毒,極大地增加了病菌傳播的可能。
3、2004年至2007年,上海一家作為基地與愛森合作多年的養殖場,在2008年豬肉價格波動時,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將部分豬賣給了來自多地過來的豬販子,豬販子的貨車在養殖場內進進出出,終致養殖場疫情爆發。

業內分析

炒豬團炒豬團

1、炒豬現象業內人士認為,豬的生長規律和特性,決定了其終有一天“捂勿牢”,相比綠豆、大蒜,炒豬難度挺大。
2、遊資的介入人為延長生豬上市時間,短期內的確會對市場生豬供應造成一定影響,但生豬上市總量不會改變。哪怕是養到三四百斤,豬也終歸要上市。所以遊資介入唯有短線操作,少則2個月、多則4個月後,必須脫手,到時就會有一個集中放量期,肉價自然回落。
3、炒豬只會在局部產生短期內影響,導致肉價波動過於劇烈,但它左右不了整個大市。對於可達到4.8億頭存欄量的整箇中國生豬市場而言,局部的囤豬、炒豬微不足道。
4、但價格震盪難免讓人心驚肉跳,老百姓期待的仍是市場平穩。事實上養豬最大風險不在市場,而在疫情。養豬屬脆弱行業,疫病可通過風、老鼠甚至麻雀等傳播,指不定哪天就會爆發,成為養殖戶一大塊心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