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行宮

炎帝行宮

炎帝行宮,位於高平市神農鎮故關村,後人為紀念農業兼醫藥之祖的炎帝含辛茹苦栽種五穀,不避風險備嘗百草而只能穴處巢居,風餐露宿,特修此宮殿以表達人們對炎帝的懷念之情。

基本信息

炎帝行宮

炎帝行宮是一處重要的炎帝遺存,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14.5公里的故關村。

該宮建於村中偏南,創建年代不詳,至遲在明代已有。

座北面南,單進院。現有正殿、午台、聖賢殿等。正殿三間,進深六椽,前殿懸山頂。院內現存,明、清碑四通。

據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宮碑”記載:“神農炎帝行宮磐基在故關里村前,肇基太古,無文考驗,祠在換馬村東南,現存墳冢,木欄繞護,然祠與宮相去幾百餘步也。”

,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因此,他們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坂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歷史沿革

炎帝行宮創建年代不詳,“因造基太古,無文考驗”。民代天順四年孟秋(1460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孟秋,歷時九年對“風雨摧毀,垣址漫漶,行跡漸泯”的炎帝行宮進行重修,創建宮殿五間,後僧人明鏡因父業未就涅,於成化辛卯孟冬(1471年)故,繼忠述事雙造神擔一抬,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又對正殿五間進行了重修,正東門改為聖賢殿三間,東南改為出入之門,院內立青石香台,植柏樹兩株,到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時,炎帝行宮已是“風雨飄搖,殿宇幾乎頹墮”,以經儒申九德維首先光緒八年四月初六至光緒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對炎帝行宮進行改修,前牆由磚制結構改為木製結構,殿前的木雕圖案為國內雕刻之精品。同時增修東西耳房各三間,改建後的炎帝行宮如碑記所云:“在昔古殿敦龐壯麗,古殿不若時殿明亮,雖未是創始建之亦不異乎創始建之” 。現在看到的建築就是此時的建築(只是前牆是1957年加修的)故關村因有炎帝行宮,可謂是神威靈應顯耀赫然,風調雨順年豐,大有一方人民逢凶化吉為答謝炎帝神靈,於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仲夏至孟秋增修東南耳房兩間,西南耳房兩間,東大門鐘樓三間,同時以碑示後世,凡遭損壞炎帝行宮時,即當補茸,並飭其遵辦為千載之勸。

炎帝

,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位於黃河中游陝西渭河地區。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游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型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帝的傳說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羌族。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渭河流域,另說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衝突。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面,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 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乾河流域,或者今山東泰山周圍)。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 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爭的結果是失敗,被殺死了。黃帝取得了,被推舉為“天子”。史學界日趨支持另一種說法,炎帝同黃帝一樣是一種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神農氏部落執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公孫姓,興起於泰山西側,而此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開始征討諸侯,積蓄實力,在坂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圍)與炎帝神農氏決戰,炎帝神農氏一戰被擊潰,黃帝得以號令天下諸侯,流放炎帝神農氏於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從黃帝號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農的部屬,揚言為炎帝報仇,糾集部眾與黃帝戰,數次擊敗黃帝,最後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並殺,黃帝其後又先後平定蚩尤餘部--刑天氏叛亂,最終一統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眾望所歸,民望猶盛,後來將其召回輔政,合併炎帝神農氏部落,後稱炎黃部落...另一說法是,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炎帝一位由神農氏掌權,而最後一代神農氏炎帝即是號稱烈山氏,坂泉氏的蚩尤,姜姓(東方的大姓,多聚集在今山東臨淄一帶,東海姜尚姜子牙是其後裔之一),當時天下混亂,諸侯並起,神農氏難以繼續掌控天下,黃帝崛起,意欲爭奪帝

己丑年公祭神農炎帝文

中共高平市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謝克敏宣讀祭文中共高平市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謝克敏宣讀祭文

惟公元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吉時,中共高平市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謝克敏率四十八萬人民,敬奉珍饈時鮮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神農炎帝之聖像前,宣以文曰:

巍巍炎帝,煌煌德王,華夏之祖,位列三皇。恩高五嶽,澤被九州,致中華民族之繁衍生息,為普天之下千秋萬代同尊共仰。

巍巍炎帝,赫赫農皇。別漁獵,燒蠻荒,制耒耜,教稼穡,拓土開疆,奠基農桑,開農耕文明之先河;嘗百草,療疾傷,創醫藥文明之靈方。治麻布,設中市,作陶器,律宮商,燃華夏文明之曙光。偉績豐功,如江河波濤之源源流淌,宏恩厚澤,似普照人間之熠熠陽光。

巍巍炎帝,永世流芳。方今改革開放,國運昌明,民族精神光大弘揚。汶川抗震驚動環宇;奧運盛會五洲讚賞;神七問天太空行走,中華雄風四海振盪。累累碩果敬獻聖祖,中華兒女和諧舒暢。

巍巍炎帝,造福後昆。故里聖地高平,沐浴靈恩澤光。科學發展又好又快譜寫華章。通衢大道以我祖神農命名,寄託故里子孫無限敬仰;建造現代文體中心,將故里裝點得更美更靚;新農村建設八大工程,期全面實現和諧小康;全民奮發打造經濟強市、文明城市、生態園林、一流宜居、平安和諧、富裕幸福之六市宏圖,乃故里子孫民心所向,願四十八萬人民放飛夢想,懷抱希望再造輝煌。大禮告成,伏惟尚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