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的啟示

《災難的啟示》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華德·昆魯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災難的啟示

如果不為高風險事件作好準備,則風險事件發生的時候,個人及其所在的組織可能會遭遇非常嚴重的危機,這場危機甚至會影響整個世界。但是風險事件離日常工作太遠,我們應如何在平時的決策中考慮高風險因素呢?

《災難的啟示建立有效的應急反應戰略》中,風險管理領域的頂尖專家為我們建立了一個綜合戰略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我們可以評估、應對、管理那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但是一旦發生會帶來嚴重後果的事件。

霍華德·昆魯斯和麥可·尤西姆從世界各地選取了20位風險管理與災難恢復領域的一流專家的論文匯集成冊。這些專家指出了在災難可能性及災後恢複方面誤導決策者的一些錯誤觀念和行為,列舉了可能導致低機率、高風險事件發生的因素,提出了各種組織降低風險的工作原則,並呼籲各種組織為應對災難作好充分準備。

近十年來的經驗表明,以往一生難得一遇的自然、金融等災難比預想的更加頻繁,後果也更加嚴重。《災難的啟示》這本書將告訴世人應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作者簡介

霍華德·昆魯斯(HowardKunmuther) 沃頓商學院科學決策與公共政策教授、沃頓風險管理與決策程式研究中心主任。長期以來,他一直關注對極少發生但後果嚴重的事件的研究。他是美國科學發展協會會員、危機分析學會資深會員。

目錄

第一章 降低災難風險的戰略與原則

概述

分析框架

風險評估

風險感知和選擇

風險管理戰略

指導原則

第二章 及時採取防災減災措施,建立綜合風險管理

框架

概述

大規模社會災難管理

如何採取干預措施?什麼時候、在哪些方面投資

才能使投資發揮最大作用?

各國目前風險管理措施組合的水平與平衡性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試讀章節

風險感知和選擇

風險評估關注災難的客觀損失,例如財務成本,而風險感知則關注與災難和風險有關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研究發現,不管存在什麼樣的客觀條件,風險感知都對行為有著重大影響。

早在20世紀70年代,俄勒岡大學的保羅·斯洛維克(Paul Slovic)、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巴魯克·菲施霍夫(Baruch FischhofD,以及一些研究決策過程的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就開始研究人們對各種風險的關注和擔憂。結果發現,如果人們對某種災難的知識和經驗知之甚少,那么他們就認為這種災難極其危險,並且特別害怕這種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尤其是對於一些有可能引發災害的高科技套用,不了解相關知識的普通民眾所感知到的風險比相關領域的專家高得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普通人對低機率、高損失事件的感覺與專家大相逕庭,普通人對災難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決策過程和行為選擇。儘管公眾與專家對災難的認識多年來一直存在差異,但專業分析人員幾乎從來沒有以公眾能夠理解並接受的方式,將災害的四個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普及給公眾,他們對這種差異一直視而不見。有時候,專家沒有把一些潛在的假設表述清楚,或者沒有把複雜的技術問題用簡單的方式向公眾說明,當不同分析人員得出不同結論的時候,也沒有專家站出來向公眾解釋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說法,公眾應如何判斷。專家很少考慮過公眾對災難事件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近幾年來,情況有所好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越來越關注個人做出應對自然災害和科技災難決策時的心理因素。風險專家不再簡單地催促政策制定者和組織領導者根據傳統的風險評估模型採取相應措施,而是將恐懼、焦慮等明顯的人類情緒納入風險模型的考慮範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