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錫

灰錫,是錫紙在低溫時崩碎成粉末的產物。

灰錫

正文

灰錫在低溫時崩碎成粉末的現象。常見的金屬錫是白錫(β錫),在低於13.2℃開始轉變為它的同素異形體灰錫(α錫),但轉變速度很慢,要冷到-30~-40℃才達到最大的轉變速度。當β錫(密度7.298克/厘米3)轉變為α錫(密度5.846克/厘米3)時,體積增大約20%,便崩碎成粉末。錫中所含的少量鋁、銅、鎂、錳、鋅等雜質,可加速這一轉變;而所含的鉍、鉛、銻、銀、金等雜質可使轉變減慢,含量增到一定量時,甚至可抑制轉變的發生。為避免錫疫發生,錫在儲運過程中的溫度不可太低,寒冷地區不能用錫質容器或錫焊容器。粉末狀的灰錫可重熔成為白錫。
1911~1912年,英國探險家斯科特(R.F.Scott,1868~1912)去南極探險,他和四名助手於1912年1月17日到達了南極中心。在返回途中,發現儲存在供應點的油罐破裂,燃料油流失,食物被油污染,終於凍餓而死。油罐是用錫焊接的,在嚴寒氣候下,產生錫疫,導致斯科特等人的死難。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