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冰

火在燃燒,一堆很熾熱的火。 那一種微弱的時刻,又是一種吃驚的力量。 火與凍的夢想,折騰著熟諳的幻想各占一方,接住了散落的煙火,溶入了那份屬於自己的歷史。

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魯迅1919年發表過一組小文,總題《自言自語》,可以說是《野草》的先聲。其中的《我的兄弟》,內容與《風箏》相同,《火的冰》後來演化成《死火》,其中也有火被冰凍的奇特意象。

原文

火在燃燒,一堆很熾熱的火。
是在寒夜,還是在春晨?
火燒了整個村莊,漫延在村莊的領空。
火燒地熱烈,卻靜寞、孤獨,沒有吶喊聲,沒有支離破碎的聲音,聲音被燒熟了,色彩被燒焦了,留下了什麼?溫和的草灰,暖和的餘溫,還有扼殺的痕跡。喔,還有一隻鷹的翅膀,蠢蠢欲飛。
在這個多情多雨多黑暗的季節,火的激情雨打風吹愈濃烈。黑暗中,舞動的渴望是那么熱烈,映紅了寒夜季節的冰。
冰,很冷,才顯得火的熱情洋溢。火卻燒地很冷,這種孤寂的火,看不到力量,失去了力氣。是的,變得弱小與冷落。
那一種微弱的時刻,又是一種吃驚的力量。
這個季節,多災多難多幻想,這種災難幻想,猶是火與凍的力量,幻想的力量掩蓋了災與難。為什麼?一個激情的季節需要點滴的幻想,也許澎湃的仍是一種冷漠的孤寂。
夢想在追溯火焰,在向力量增強奔發的那一刻,在促成燃燒的那一瞬間,災難的碎片紛紛墜落,滲入泥土,尋找孤獨的餘溫,讓春天的野草生機瘋狂滋長、蔓延,每一個春天的少年痴醉一個夢想。
火與凍的夢想,折騰著熟諳的幻想各占一方,接住了散落的煙火,溶入了那份屬於自己的歷史。抖落了煙塵,奔進了火的燃燒,要把滲入大地的餘溫都找回,留給一個空間,慢慢地成熟。
火的冰,讓年輕追求輕舞飛揚,讓夢想繚繞著滋長,也讓同是災難的季節有了一雙眼睛尋找光明。那兒有追尋摺疊的腳跡,有鑲嵌著飛天的夢想。

欣賞

魯迅《火的冰》——暗示了"神秘幽深"的現實情緒。
獨特之處:一、作者超越傳統文學想像的資源,創造出"火的冰"這樣完全嶄新的意象,以珊瑚來描寫火和火的冰,這個比喻也是十分新奇的。二、作者在他創造意象時注意賦予它一種深層的象徵性的品格,它是想像中的一種並不存在的東西,同時它的象徵又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三、全詩放棄了常見的說理或教化的功能,極大限度地模糊了隱含的意義本身,給人更多的隱藏美。
全詩究竟是寫啟蒙者們的宗教式的獻身精神,還是自身性格"冷藏內熱"(許壽裳語)的象徵?或是更有一番別的深意?在以象徵意象的暗示傳達情調這點上,這首散文小詩與象徵主義方法相通了。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火的冰》在1919年的出現,標誌著魯迅的象徵主義創作思維超越一般新文學創造原則的限制,而進入了一個富有現代性的新的範疇。沿著這條思維之路,這首小散文詩以更豐富多姿的形態復現在《野草》這部象徵主義的典範性作品中,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