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CM-32新型8×8輕型裝甲車

灣CM-32新型8×8輕型裝甲車

台灣CM-32新型8×8雲豹輕型裝甲車為台灣研製的一型8×8輪式裝甲車族,由CM31裝甲車發展而來。該車於2001年正式立項研製,2005年定型,2007年正式生產。

概述

灣CM-32新型8×8輕型裝甲車灣CM-32新型8×8輕型裝甲車
雲豹”的技術來自CM-31型6×6輪式裝甲車,由台灣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以下稱兵整中心)主導研製,參加設計的單位還有202兵工廠(負責25毫米機關炮炮塔與滅火系統)、中山科學院(負責主裝甲和附加裝甲)、工程研究院(負責動力傳動系統與懸掛總成)和漢翔公司(負責車內的線路布置)。由此可見,台灣本土工業幾乎擁有對“雲豹”輪式裝甲車的全部智慧財產權,這對裝備服役後的後勤保障及維護來說具有極大的便利。不過,由於整體工業水平不足以及政治因素,台灣的軍備發展還是主要依靠進口,近期那6180億新台幣的天價軍購案如果得以通過的話,台灣納稅人的錢又得大把大把地流入美國人的腰包。

特點

出於保密,陸軍兵整中心在近日才披露了首輛“雲豹”輪式裝甲車的原型車,在此之前,多方人士對它的外形進行揣測,有說可能像瑞士“食人魚”裝甲車,有說借鑑了大量“斯特賴克”裝甲車的技術,還有說是新加坡AV81輪式裝甲車的台灣版。現在來看,“雲豹”輪式裝甲車的外形應該是全新的設計,車身兩側幾乎是垂直結構,配合線條簡單的大斜角車頭和相對厚實的側腰車身,加上車尾設有大型艙門,整個外型與CM-31、“食人魚”、AV81都完全不同,而且從車體與炮塔的比率來看,體積大於“食人魚”和AV81。
據兵整中心負責人透露,“雲豹”輪式輕型裝甲車共有6款車型,包括M242 25毫米機關炮車救護車型迫擊炮車人員輸送車、裝備105毫米主炮炮塔和帶32發炮彈的自動裝彈機的車輛以及裝備“天劍”2防空飛彈的飛彈發射車。這裡主要介紹一下“雲豹”輪式裝甲車的基型車——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情況。
“雲豹”裝甲人員輸送車戰鬥全重22噸,採用了450馬力的“卡特皮拉”(Caterpillar)柴油發動機和阿里遜(Allison)公司自動變速箱,最大速度達到110千米/小時。應該說,“雲豹”作為輕型輪式裝甲車有點偏重,但450馬力的動力仍然賦予它較優秀的機動性,加上8×8底盤具備較大的空間,為加裝各種武器站或醫療設備提供了條件。此外,“雲豹”裝甲車採用模組化設計,動力系統及傳動裝置可以整體吊裝,僅需數十分鐘便可完成動力組件的更換。
相比CM-31,“雲豹”懸掛系統的結構與材料強度均得到增強。台灣工程研究院機械所為“雲豹”研製的獨立式懸掛系統可提供全車較佳的越野機動性,配合大尺寸的米其林越野防爆輪胎,使得“雲豹”在鬆軟地面仍能以較高速度行駛。估計“雲豹”裝甲車的獨立式懸掛系統採用前兩軸雙Y型、後兩軸麥弗遜支架的設計,前兩軸具備轉向功能,4個車輪的最大轉向角度在22~35度之間。此外,“雲豹”裝甲車還配備了中央輪胎充防氣系統和防抱死系統,前者可視路況需要在車輛行駛過程對胎壓進行調整,後者則更易於控制車輛而提高了行駛的安全性。
總的來說,“雲豹”裝甲車的機動性還算不錯,特別是其450馬力的強大功率在世界同類輪式裝甲車中位居前列,不過其重量太大的問題不可忽視。另外,據說“雲豹”的轉彎半徑過大,超過了設計標準,同時台灣自行設計的獨立式懸掛系統也不完善,仍存在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