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松濤遮天蔽日,石林絕壁,瀑布飛懸,峽谷幽深莫測。

基本信息

簡介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內松濤遮天蔽日,石林絕壁,瀑布飛懸,峽谷幽深莫測。“春賞百花秋觀葉,夏納清風冬觀雪”的美好意境,原始古樸的浪漫情懷,都原汁原味地呈現在這裡。人文建築點綴其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森林旅遊框架體系。

龍峪灣,古為蛟龍沐浴之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140公里處的伏牛山腹地欒川縣境內。這裡“龍”文化薈萃,神話傳說優美,自然景觀萬千,四季景色秀麗,著名作家李準讚譽其為:“秀壓五嶽,奇冠三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生態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河南省僅此一家)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景觀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內奇峰林立、峰巒疊翠、林海茫茫。於94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現已開發12個景區,218個景點。中原首峰——雞角尖,海拔2212.5米,山勢雄偉,壁削萬仞;千年太白杜鵑,花冠如拳,花香醉人;黑龍瀑噴珠吐玉,銀光飛濺;仙人谷碧水清潭,流雲飛瀑,景色極為狀觀;萬畝落葉松森林浴景區內遮天蔽日,旱蓮遍布。據專家檢測,落葉松林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達8.5萬個,被譽為“天然大氧吧”。

龍峪灣地處亞熱帶與溫暖帶的過度地帶,境內山巍、水澈、峰奇、石怪、洞幽、瀑壯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參天,有黑龍潭、白馬潭、仙人瀑布、彩虹瀑布、青龍瀑布;仙人洞、藏兵洞、貞女洞、帽盔洞等。

中原第一峰——雞角尖,海拔2219米,壁削刀仞,雲霧繚繞,旁有百畝千年太白杜鵑園,每年5月競相綻放,花冠如拳,壯似鍾鈴,七色花朵飄逸著醉人花香。原始森林古木盤根,遮天蔽日;萬畝落葉松林里旱蓮遍布,厚厚松針猶如地毯,松林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達6萬個因此被譽為“天然大氧吧”。園內有植物1900多種,中草藥800多種,珍禽異獸200多種。這裡氣候涼爽,最高溫度不超過21℃,被譽為“自然大空調”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

珍奇物種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豐富珍奇的多樣性生物,被專家、學者稱為“北方樹木基因庫,野生動物展覽館”。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8.6%,是中原地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森林公園。據調查有各種植物1900餘種,其中受國家、省級保護的有142種,如水杉、連香樹、紅豆杉、水曲柳、太白杜鵑等。在景區內茂密的植物中,已查明有中藥材800多種,人稱“移步三棵藥”。豐富的森林資源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據專家統計,景區內有各種野生動物40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達48種,如金錢豹、紅腹錦雞、獐狍、梅花鹿、大鯢等。

氣候

龍峪灣素有避暑勝地、度假天堂之稱,三伏盛夏最高氣溫不超過24℃,年均氣溫12℃,氣候涼爽,四季如春,被譽為“自然大空調”,是中原地區最理想的避暑休養去處,吸引著眾多遊客紛至沓來。

旅遊

公園旅遊設施完善,集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為一體,日可接待遊客2萬餘人。進入公園仿若仙境,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猶如走進天然氧吧,步入世外桃源,使您忘卻都市的喧囂,忘卻煩惱,無憂無慮,留戀忘返。

主要景點

狹谷怪石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有紅幢溝、黑龍谷、青石峽、磨子壕、八間凹、牛角窯、羚羊巢、斷山壕等幽谷20餘條。雲山廝磨,幽遠深邃,青嶂連空,極目無際。仰觀天象,煙嵐騰騰,如置身雲海;俯瞰谷底,一線茫茫,覺怵目驚心。谷旁、澗邊多有怪石嶙峋,如人似獸,千姿百態。如“垂釣石”,站立河中,平面光潔,狀如台桌,登其上可小憩觀瀑,著棋垂釣。距其 1米處,河中心有一層次分明的天然石塔,上臥石鳥,引頸望水,似觀魚蝦遨遊,名“鸞鳥觀魚塔”。落葉松林盡頭,山門開處,怪石直矗,上坐彌勒,閉目合十,面壁入定,稱為“彌佛坐禪”。還有龍爪石、累卵石臥牛石、蒼鷹石、伏虎石、蛤蟆石、天柱石等皆以其形象而命名。

深潭飛瀑

龍峪灣境內洪洛河,湍瀉流急,穿石過澗,形成許多深潭瀑布。著名的深潭有“白馬潭”,即傳說白馬成精之處 。方圓有 50 平方米,狀如弧弓,上有瀑布奔瀉,綠波漣漪,深不可測。“黑龍潭”連跌三幢,形成三潭,幢上噴珠吐玉,潭中綠水迴旋。山民於旁 蓋黑龍廟,祀黑龍王遇旱多來祈雨,香菸氤氳。“日照潭”,狀如圓日,金光耀目;“月牙潭”,形似初月,銀珠泛起;“星光潭”,水點閃爍,燦若群星。日月星三潭連環,遊人瞠目。尚有珍珠潭、青龍潭,鑲嵌狹谷之間,如顆顆綠珠。深潭之上,多有瀑布倒掛。白馬奔瀑,落差30餘米,奔騰呼嘯,如落天銀河;黑龍潭三瀑,浪卷波涌,銀花噴薄;孤山瀑布,飛越狹澗,急流傾瀉;白水幢瀑布,直垂跌落,吼聲震天。

幽洞清泉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森林公園內,石壁間龕洞遍布,大小30餘處。護林人員和山民、藥農等多在龕洞中消暑避雨,野炊度夜。著名的有大小天窯洞,位於“跳八里”南側峭壁間,上有孤峰獨峙,下臨深澗幽谷,四面絕壁,猿不可攀。大小天窯相距50米,大潭橫亘其間。小天窯口寬10米,高約3米,分東西兩洞。東洞上寬下窄,西洞頂底相稱。攀藤緣石,踩鐵索,過吊橋,可達大天窯。大天窯口寬10米,深20餘米,高 7 米,可納百人,周圍草樹翁郁,清泉涓涓。“貞女洞”,俗名“大姑娘洞”,傳為龍女“閨房”,不許人在洞中過夜,如強宿其中或有謠言穢語,常被“抬出洞外”。“帽盔洞”,洞深地廣,堂皇明亮,可容納5輛東風牌140型汽車,傳為龍王藏兵牧駒之所。洞側或洞中多有清泉叮咚,如鼓琴瑟,綠石晶瑩,別有洞天。

洪洛河

傳說,古時白馬潭中白馬成精,怒而上岸,一縱八里(現有“跳八里”自然村名)為害人畜時有佛寺主持僧人入潭斗馬,僧馬同歸於盡,血染水赤,故名紅洛河。

紅洛寺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紅洛寺位於洪洛河莊子村,始建年代不詳,考斷碑,自北魏至元明皆有重修,鼎盛時,寺院占地數十畝,僧眾數百名。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寺內主持惡僧渾圓、道靜練僧兵五百,稱霸一方。朝廷治派河南軍門中軍王邦祚,於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率兵進剿。王邦祚布兵設伏裡應外合,擒殺主持惡僧,焚毀寺院。以此功調升武威將軍,山海關提督。朝廷乃以方圓百里林地賞賜王邦祚。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此地仍為王邦祚後裔王甲仁所經營。今紅洛寺遺址尚有石碾、石柱等遺物,寺址後有溝,名“死人溝”,傳為惡僧殺人拋屍之處。民間相傳有《火燒紅洛寺》故事。

險峰石寨

灣溝國家森林公園灣溝國家森林公園

此處又名“雷打岩”或“累塌岩”。或雲雷打電擊,形成此奇峰;或傳昔老君李耳騎青牛過此,將山“累塌”而成。因地勢險要,明清以來,豪紳富戶據此築寨避兵。1947年,廟子匪霸張紹騫、席香亭據寨負隅頑抗,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現為革命歷史紀念地。

龍峪灣

龍峪灣原名龍浴灣,傳為古時蛟龍沐浴之處。或俗名“龍峪挖”,蛟龍浴後出水,龍爪挖石而上。今尚留有“龍爪”遺痕。

楊山

傳為宋時名將楊景(楊六郎)遭貶後屯兵之所。有“六郎窯”、“女寨懷”、“亮旨坪”、“繡花垛”、“營盤”等遺址。清末,中州大俠王天縱與欒川潭頭人柴雲升等在楊山聚義反清,時稱“楊山十大弟兄”。辛亥革命時期,河南國民黨人劉純仁、吳滄洲登楊山,說服王、柴,組成第一支河南農民反清革命軍,進攻洛陽,後入陝西,參加由張鍅任都督的秦隴豫東征復漢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