瀲灩

瀲灩

唐 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其色瀲灩於顏間,其聲發而為文章。” 宋 范成大《續長恨歌》:“金杯瀲灩曉粧寒,國色天香勝牡丹。”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明 唐寅《題畫》詩:“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灩盪湖光。”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陸姑救易》:“鬱金瀲灩光生彩,請君寬飲開懷。

基本信息

​簡介

瀲灩瀲灩

瀲灩, 亦作“ 瀲灎 ”。

讀“ liàn yàn ”

出自: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作者:(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1.水波蕩漾的樣子。[ripples]

《文選·木華<海賦>》:“浟湙瀲灩,浮天無岸。” 李善註:“瀲灎,相連之貌。” 唐 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瀲灎幽修語。” 唐 方乾《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詩:“勢橫綠野蒼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間。” 明 無名氏《鳴鳳記·鄒林遊學》:“湖光瀲灩接晴空,山色有無中。”

2.水滿的樣子。[flooding;billowing]∶泛指盈溢。

3.光耀的樣子。

瀲灩瀲灩

唐 盧綸《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詩:“樹色參差綠,湖光瀲灩明。”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楔子:“色籠茐,光瀲灩。” 明 何景明《明月篇》:“初照瀲灎黃;金波,團圓白玉盤青天。”

4. 形容水波相連,蕩漾閃光,波光 閃動的樣子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