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鹽土

濱海鹽土,是海相沉積物在海潮或高濃度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全剖面含鹽的土壤,其特點一是鹽分組成單一,以氯化物占絕對優勢,二是通剖面含鹽,鹽分表聚尚差。

概述

濱海鹽土鹽土的一個亞類。由沿海地區鹽漬淤泥發育而成的土壤

形成過程

其形成,鹽漬過程先於成土過程,可分兩個階段:一是鹽分的地質沉積階段,由於高礦化海水的不斷浸漬,近海沉積的土體內富含大量易溶性鹽類,一旦出水成陸後,鹽分開始重新分配,並向地表聚集;二是鹽土形成階段,隨著高等植物的出現,鹽漬淤泥便發育而成濱海鹽土。其特點是:①土壤表層積鹽重,心土、底土含鹽量亦高。表層含鹽量多為0.6—1.0%,高者2—3%或更高,下層亦在0.4—0.8%之間。②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很高,且距海愈近,礦化度愈高。一般為10—30克/升,高者可達30—50克/升以上。③鹽分組成以氯化鈉為主,氯離子占陰子總量的80—90%。除南方濱海地區“鹹酸田”呈強酸性反應外,一般pH值為8.0—8.5。築堤建閘、開溝排水、種植綠肥、植樹造林、間套輪作等都是有效的改良措施。引水種稻,更能加速海塗的改良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