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生扁蕾

濕生扁蕾

濕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Ma為龍膽科扁蕾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急性黃疸肝炎、結膜炎、高血壓病、急性腎盂腎炎、痔瘡腫毒、腸胃炎、腹瀉等。藏醫用全草治療流行性感冒及膽病引起的發燒[1,2]。雖然濕生扁蕾在民間的藥用價值很大,但關於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卻很少。

基本信息

簡介

【名稱】:濕生扁蕾
【別名】:龍膽草、沼生扁蕾
【藏藥名】:加蒂那布
【拼音名】:Shishengbianlei
【英文名】:HERBAGENTIANOPSISPALUDOSAE
【拉丁名】:Gentianopsispaludosa(Hook.f.)Ma
【科中文名】:龍膽科
【科拉丁名】:Gentianaceae
【屬中文名】:扁蕾屬
【屬拉丁名】:Gentianopsis

採收和儲藏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濕生{扁}蕾Gentianopsispaludosa(Mum.)Ma的乾燥全草。夏季採收,花盛期採集。除去雜質,晾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80-4900m的河灘。山坡草地、林下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

全草含木犀草素,熊果酸,苯甲酸,琥珀酸,1-羥基-3,7,8-三甲氧基呫噸酮,1,7二羥基-3,8-二甲氧基呫噸酮。此外,還含還原糖、胺基酸、黃酮類。酚類、有機酸等。

性狀與鑑別

性狀

本品根呈圓錐狀,多纖細,表面淡黃色或黃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莖單一或分枝,長25~50cm,類圓柱狀,有細縱棱,表面淡綠色,質脆,斷面不平整,中空。葉片皺縮,易脫落,完整葉片匙形,紙質,淡綠色。花較大,皺縮,萼綠色,背脊有四條棱;花冠筒皺縮,淡黃色;完整花冠管狀,檐部淡藍色,有4裂,裂片橢圓形,長3~5cm。氣微,味苦。

鑑別

(1)本品粉末淺黃綠色。纖維甚多,成束,散在,常破碎,直徑5~15μm,壁厚。皮下細胞淺黃色,細胞多邊形或延長,壁厚,具孔溝。內皮層細胞大,表面觀呈類長方形,壁稍彎曲,每個大細胞有5~10條橫向壁將細胞分隔成6~11個小腔,小腔扁方形,有的小腔又有縱向壁分成二。導管具螺紋、梯紋和網紋,以螺紋導管為主,直徑7~18μm。木栓細胞棕黃色,多邊形。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5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許,鹽酸數滴,水浴中加熱2分鐘,溶液顯橙色。

藥理與藥效

藥理

濕生扁蕾的水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濕生扁蕾沖劑於0.012g/ml,0.00025g/ml,及0.02g/ml濃度可抑制家兔十二指腸的自發收縮,並可拮抗乙醯膽鹼、氯化鋇及組胺所致腸肌強直性收縮;分別於30g/kg和4g/kg或者沖劑30g/kg灌服對蓖麻油所致大鼠腹瀉有明顯的止瀉作用。水提取物200g/kg灌服未引起小鼠死亡,沖劑100g/kg一連續灌服3天對小鼠無明顯毒性,水提取液5g/kg灌服7天對家兔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及非蛋白氮也均無明顯影響。

藥效

【炮製】:除去泥土、枯葉,切碎。
【性味】:苦,寒、銳。
【功能與主治】:清瘟熱,利膽,止瀉。用於黃疸型肝炎,肝膽病引起的發燒,感冒,小兒腹瀉。
【用法與用量】:鮮品用30g,乾品9~15g。內服:煎湯,5-10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者熬膏。
【臨床與套用】: 扁蕾沖劑濕生扁蕾2000g,糊精適量,糖粉適量。取濕生扁蕾煎煮2次,合併煎煮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浸膏,加入適量糊精及糖粉,混勻,制顆粒,乾燥,整粒,分裝,每瓶12g,即得。本品為褐色或者深褐色顆粒;味甜而微苦。每10g沖劑中氯仿浸出物重量不得低於76mg。功能清熱燥濕,用於小兒腹瀉。口服,每次0.2-0.3g/kg,每日3-4次,開水沖服。[青海省藥品標準1986年;中成藥研究1984,:40;中草藥1990,11:258]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參考文獻】:《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