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古茨藻

澳古茨藻

澳古茨藻,一年生沉水草本。植株較粗壯,質脆易斷,呈深綠色至墨綠色,基部節上生有不定根;株高20-30厘米。莖圓柱形,光滑無齒,直徑1-2.5毫米,節間長1-3厘米;分枝多,呈二叉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澳古茨
種拉丁名:Najas oguraensis Miki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茨藻科
科拉丁名:Najadaceae
屬中文名:茨藻屬
屬拉丁名:Najas
國內分布:江西(鄱陽湖)、湖北(東湖)
國外分布:日本
命名來源:[Botanical Magazine 49(587): 775-776 f. 1935]
中國植物志:8:118
形態特徵:一年生沉水草
最低海拔:100
生 境:淺水湖泊、池沼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武漢

形態特徵

澳古茨藻澳古茨藻
一年生沉水草本。植株較粗壯,質脆易斷,呈深綠色至墨綠色,基部節上生有不定根;株高20-30厘米。莖圓柱形,光滑無齒,直徑1-2.5毫米,節間長1-3厘米;分枝多,呈二叉狀。葉質硬,上部者3葉假輪生,下部者有時2葉近對生,無柄;葉片狹披針形至鑽狀,長1-2厘米,寬1-3毫米,稍向下彎曲或反卷,先端有1-2枚具黃褐色刺細胞的細齒,邊緣每側具7-14枚鋸齒,齒長為葉寬的1/2至相等,齒端具1黃褐色刺細胞,少數葉背面沿脈有稀疏刺狀齒,通常1-2枚生於近葉基部,齒端具1黃褐色刺細胞;葉鞘截圓形至倒心形,抱莖,長3-5毫米,上半部邊緣具數枚細鋸齒。花單性,單生於葉腋;雄花多生於植株上半部,橢圓形,淺黃綠色,長約1毫米,直徑約0.5毫米,具1佛焰苞和1花被;雄蕊1枚,花葯4室;花粉粒長圓形或橢圓形;雌花裸露,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直徑約1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柱頭2裂。瘦果褐綠色至褐色,長橢圓形,長3-4毫米,直徑約1毫米,上部漸狹並稍有彎曲。外種皮細胞10餘列,在種子中部呈六邊形,橫向明顯長於軸向,排列整齊呈梯狀,向種子兩端,細胞橫向漸漸變窄,軸向相應伸長,至種子末端,細胞呈不規則多邊形或四邊形,但仍排列整齊。花果期7-11月。2n=60。

生長分布

產江西(鄱陽湖)、湖北(東湖)。也分布於日本。

生長習性

生於0.5-2米的靜水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