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庫鎮

澤庫鎮

澤庫鎮位於山東省文登市最南端,三面環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環海公路經跨海大橋東與榮成市相連,距火車站30公里,距威海國際機場30公里,距威海港、石島港60公里,轄區總面積63.8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2.5萬人,海岸線長39.8公里,灘涂3萬多畝,形成以海上國際商貿運輸、造船、遠洋捕撈、海產品精深加工、海珍品養殖育苗及特種動物養殖為支柱的漁業產業鏈,先後榮獲“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出口創匯先進鎮”、“山東省中心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澤庫鎮澤庫鎮
澤庫鎮位於文登市最南端,三面臨海,鎮政府駐澤庫村,轄23個行政村,9812戶,面積61.8平方公里,耕地2378公頃,灘涂1333.3公頃,參池400公頃,海岸線長39.84公里。新修環海公路從境內穿過,經跨海大橋與榮成市邱家鎮相連。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3.4億元,財政收入28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7元,比上年增加360元。該鎮漁業生產發達,擁有前島、慶順兩個漁業碼頭,2家造船廠,7家漁業公司,捕撈漁船800艘,國際海上運輸貨輪32艘,總噸位突破10萬噸。海洋資源豐富,盛產多種魚類、貝類等海產品,尤以牡蠣海參養殖為多。水產品年產量20萬噸,形成以遠洋捕撈、海產品精深加工、海珍品養殖、造船、育苗、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和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為主的漁業產業鏈。其中水貂狐狸等養殖業發展較快,存養量達80萬隻。農業優先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建成蘆薈生產加工基地,高標準蘆薈大棚達600多個,糧食總產量1.2萬噸,果品總產量1544噸,蔬菜總產量4575噸,肉類產量1200噸。工業主要有模具製造、紙製品加工、輕鋼結構、建築安裝等行業。有中學2所,國小3所,在校學生3600人。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6.89%。2003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教育工作先進鎮稱號。

工業發展

澤庫鎮澤庫鎮
全鎮擁有企業5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主要是前島漁業公司、慶順漁業公司,第二漁業公司、澤庫漁業公司、澤庫鎮漁業公司、第四漁業公司、南辛莊漁業公司、文登旭威模具有限公司、文登市五壘島養殖公司、文登市千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前島漁業公司冷藏廠、澤庫村冷藏廠、澤庫村第二冷藏廠長會口村冷藏廠、文登市外貿紙箱廠、永財冷藏廠、雙龍冷藏廠等,具體涉及模具製造、紙製品加工、輕鋼結構、建築安裝、冷藏加工等產業項目。自1994年慶順漁業公司從日本購買1300噸的商船以來,擁有遠洋商貿運輸船40條,總噸位12萬噸。屬於集體漁業公司所有制的有8艘,其他全部屬於股份制;從新舊程度看,近幾年先後在青島靈山榮成海達及乳山等造船廠建造商船10艘,其餘全部屬於從日本購買的舊商船;從噸位和年限看,舊商船噸位一般在1300噸——6700噸之間,船齡在82年——92年之間,新造船分3000噸和3300噸兩種,具體運輸年限在25年左右。購買同樣噸位的商船,2003年以前僅需300萬元左右,現在則需1200萬元,船價翻了兩番。3000噸新造船,2003年以前造價約為1400萬元左右,現在成本上漲到2000萬元左右,增加了30%。一艘新造船年總收入在800——1000萬元,扣除保險、掛靠及正常維護等具體費用外,單船年純收入500——700萬元。股份制商船進行獨立經營,單船核算,每年除上交總公司30萬元的管理費外,其餘收入全部以紅利的形式進行分配。
澤庫鎮船廠
2、船廠:前島船廠成立於1976年7月,地處山東省文登市澤庫鎮,北距環海公路3公里,通過跨海大橋與石島港相連,自然水深5-7米,占地面積9.8萬平方米,海岸線900多米,碼頭長2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是船舶修造的理想之地。總資產450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5200萬元,固定資產淨值4000萬元,資產負債率30%,擁有500噸級橫移區1條,水平船台13萬平方米,配有龍門吊及相應的平台工作區,並配有計算機放樣、數控下料、自動焊接、冷熱加工機械等適應現代化造船所需的設備,先後取得ISO9001:2000認證和銀行信譽“AAA”級。職工120人,主要建造DC808型、890型漁船及拖駁船,年建造能力6000噸。慶順船廠位於長會口村,企業總資產120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800萬元,固定資產淨值600萬元,資產負債率60%。擁有50噸航吊一座,500米塢道一條,主要用於建造1000噸以下漁船,曾是全市主要的漁船建造企業。銀行信譽等級為“AAA”級,現正在與葫蘆島渤船重工業進行協商合作。

特色產業

澤庫鎮對蝦
對蝦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沿岸各大海灣均是對蝦洄游、繁衍、棲息的場所,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捕撈和養殖條件。年產量為2萬多噸。鮮活對蝦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觀之色艷悅目,食之鮮美異常,為蝦類上品。

蝦爬子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沿岸各大海灣均是對蝦洄游、繁衍、棲息的場所,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捕撈和養殖條件。年產量為2萬多噸。鮮活對蝦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觀之色艷悅目,食之鮮美異常,為蝦類上品。

澤庫鎮澤庫鎮
牡蠣

俗稱海蠣子,是威海沿海名產。牡蠣貝殼厚硬,殼型多不規則,有近圓型、近三角型、長形等。牡蠣肉肥美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據分析,乾牡蠣肉含蛋白質高達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牛磺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是健膚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貴食物.牡蠣的食用方法較多。鮮牡蠣肉通常有清蒸、鮮炸、生炒、炒蛋、煎蚝餅、串鮮蚝肉和煮湯等多種。配以適當調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兒;若食軟炸鮮蚝,可將蚝肉加入少許黃酒略醃,然後將蚝肉蘸上麵糊,用油鍋煎至金黃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鍋時,可用竹籤將牡蠣肉串起來,放入沸湯滾一分鐘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塊薑絲煮湯,煮出的湯白似牛奶,鮮美可口。牡蠣肉亦可加工成乾品,稱為蚝豉。若把鮮牡蠣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曬乾或烘乾後便成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則不煮,將牡蠣肉直接曬乾,便成為有名的生曬蚝豉。蚝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樣。

澤庫鎮大菱鮃
大菱鮃

大菱鮃身體扁平近似圓形,雙眼位於身體左側。成魚有眼的一側呈青褐色,有點狀黑色素和少量皮刺;無眼的一側呈白色,光滑無刺,背鰭和臀鰭很長,幾乎連線頭、尾,無硬棘。大菱鮮為冷溫水型底棲魚類,平時遊動少,在我國又稱“多寶魚”和“蝴蝶魚”,是名貴的低溫經濟魚類。其特點是生長快,當年可達0.5kg以上,魚體圓菱形,比一般比目魚厚,體內無小骨亂刺,鰭條為軟骨,出肉率高,肉為白色長三角形,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膠質蛋白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潤皮膚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補腎健腦,助陽提神;經常食用,可以滋補健身,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澤庫鎮海參
海參養殖

澤庫鎮利用近海水域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引進開發養殖精品,擴大規模,提高海產養殖精品的科技含量。在開發大鯪鮃成功後,又引進海參養殖技術,探索蝦池養殖海參新路子。在2001年試養2公頃海參成功的基礎上,2002年在五壘島規劃建設海參養殖園區,採取優惠政策,鼓勵鎮內外客戶投資開發蝦池築礁養參。至2003年,已吸引本鎮及日照東營、威海、大連、韓國等地40多家客戶前來投資養殖海參,新增參池200多公頃,累計投資8000多萬元。全鎮海參養殖業迅速發展,海參養殖面積突破333.3公頃,成為全省海參蝦池築礁養殖示範基地。為進一步利用資源優勢,在蝦池築礁養參的同時,開發潮間帶圍灘築堤養參,在前島至港南和長會口村海灘規劃兩處築堤養殖區。已有5家客戶在養殖區圍灘築堤養參,面積達到33.3公頃。

城鎮特點

澤庫鎮澤庫鎮
連村路

2003年,根據威海市提出奮戰三年實現村村通油路的要求,抓住機遇,自我加壓,提出年內全部實現“村村通”的目標,並列入全鎮重點工程,與鎮、村幹部年終考核直接掛鈎,在全鎮掀起連村路建設熱潮。為不增加農民負擔,鎮政府採取依靠政策向上級爭取一部分,鎮財政擠出一部分,有條件的村集體分擔一部分,鼓勵社會捐助一部分的辦法,自籌資金,分流融資,確保工程資金快速到位。尹家村黨支部書記侯成合以自己的紙箱廠作抵押,向銀行貸款20萬元,村里總投資60萬元,把村內村外主要道路、街道全部硬化,面積達2.3萬平方米。南嶺村兩委成員捐款2500元,帶動黨員民眾捐款修路,籌措資金20多萬元,完成硬化任務。全鎮幹部民眾捐款總額達16.5萬元。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以招標方式選擇實力較強的兩家建築公司,劃段施工,並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工程進行督導監理,嚴把質量關。7月18日,全鎮共投資1000多萬元,活動土石3萬方,拆遷房屋58間,新修大小橋樑6座,鋪設水泥路面24萬平方米,全長38公里。僅用半年時間,全鎮23個村全部完成道路硬化任務,成為威海市第一個實現村村通硬化路的鎮。

澤庫鎮澤庫鎮
科技特派員

在文登澤庫鎮農村生產第一線,時下正活躍著一個特殊的科技服務群體——10多名科技特派員,他們投身農村,與農民民眾結成多種形式的利益共同體,不斷開拓農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路子。“經濟要發展,科技要先行,農民種養想致富,先向科技特派員問問路。”這是常掛在澤庫鎮老百姓嘴邊的一句話。今年種什麼、養什麼、加工什麼,農民都願意找駐村的科技特派員商量把脈。在鎮裡,村民們都把科技特派員當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路人。在澤庫鎮,種植果樹是傳統的農業項目,果樹產量不見遞增,效益上不去,農民們急著找鎮農技特派員“問診把脈”。為了解開鄉民的這個心結,澤庫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特地邀請市農業局的專家到村里進行農業技術交流,了解農戶種植情況,並與農戶一起到果園查看果樹的長勢和種植品種。澤庫鎮已派出了4名科技特派員。這些土專家活躍在田間地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帶動了試點企業、基地及周邊的農業結構調整,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後勁。科技特派員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多層次、多內容、多類型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做到“上好培訓課,引好致富路,技能培訓手把手,跟蹤服務到地頭”幫助解決生產實際難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根據農民實際需求,按照“一本技術手冊、一張明白紙、一張培訓卡、一張教學光碟”的模式進行培訓。截至目前,澤庫鎮舉辦各類培訓班5次,培訓農民200多人人,發放技術資料2000多份。培訓活動中,科技特派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農民座談交流、現場指導,把被農民喻為“致富秘笈”的科技資料送到農民手中。由科技特派員牽頭,澤庫鎮已組建2個養殖協會,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目前,兩個協會已帶動水貂養殖5000多戶,100多萬種;刺參養殖戶400多戶,1萬多畝。初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創造出一批叫得響、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基地。在新農村建設中,科技特派員通過科研項目的實施和帶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收入,還幫助當地農民建立起新型農村生產合作組織,形成自我“造血”功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旅遊資源

澤庫自然景觀保留完整,海邊北面、東面、西面是起伏的連山,山上是成片茂密的松樹林,南面是潔白的海灘,還分布著大小不等的鵝卵石。大面積的淺海灘涂,盛產海礪子、蛤、海螺、蟹等海產品,非常適合發展以趕海、觀海、漁村農家樂為主題的休閒旅遊項目。近海中有人石、二島等幾個海中小島,可以與棧橋相連,旅遊吸引力較大。近海坡度平緩,長1000米,深度才降1米。發展遊艇的空間非常大。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與環海公路咫尺之間,正在興建的長會口跨海大橋將於2008年建成。切處於全市南海經濟大開發的規劃區內,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沿海優美風光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是適合發展旅遊業的首選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