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鳳山書院

同治十三年(1874)復建。 光緒二年(1876)知州劉風苞改建。 清嘉慶八年(1803)知州蕭大經倡建。

簡介

位於雲南澄江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通判張友宓建。乾隆五年(1740)知府來謙鳴移建於府署後。三十二年(1767)復移至城西北通判署舊址。定年束修米18石,生童膏火米40石。嘉慶十八年(1813)知府景謙撥酒課錢每年60千文添作膏火。二十一年知府錢寶甫率訓導李燾改建。道光六年(1826)知府蕭炳椿、知縣吳繩捐錢44千文增加膏火。鹹豐五年(1855)知縣鄭天泰改作縣署,擬在考棚西改建書院,因戰亂未成。光緒六年(1880)知府王坤等捐資改建,知縣王世德增置書舍和經費。三十三年改建師範傳習所與兩等國小堂。

位於雲南順寧(今屬鳳慶)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雲南布政使陳宏謀命知府朱粲英建於城南(今書院街)。乾隆二十四年(1759)迤西道陳樹耆設生童膏火金14名。鹹豐七年(1857)毀於兵火。同治十三年(1874)復建。光緒二年(1876)知州劉風苞改建。三十年改為縣立高等國小堂。1919年改為縣中學。1949年改設縣簡易師範。1950年9月改為鳳慶縣鳳城國小,辦學至今。

位於雲南鎮雄

原名墨池書院。清嘉慶八年(1803)知州蕭大經倡建。二十五年(1820)貢生宋正馨捐修講堂、書舍等15間。知州邵仁樂題額“鳳山”。同治四年(1865)毀於戰火,僅餘講堂3間,改作司獄衙署。光緒八年(1883)鄉紳陳維翰等請將前學署改作書院,並擴建明倫堂、大門、照壁等,恢復教學。又請將公產歸入書院,年收租銀400兩,永作書院經費。三十年改設學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